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已经逐步取代手工操作,很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在培养会计人才的各大院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重要的实训课程,是会计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为了满足学生毕业就可以很快上岗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针对自身的特点,寻找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授课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在1979年开始在大中型企业开始试行的,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发展的十分迅速,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做为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会计电算化操作者的技能与素质。但是,目前各大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教学问题。
1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内容单一、理论性过强
当今,很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更多侧重于软件教学,按照模块介绍软件的使用,更像是软件说明书的详细版。实际的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是要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顺序,需要进行一定的会计核算后在应用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中。这就形成了理论与实际不符的教学模式,很多高校侧重软件的讲解,忽略了实践与理论的差异。导致很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面对真实的会计资料不会进行软件的处理。所以院校在选择教材时一方面要选择软件教学的教材,另一方面要选择仿真的实践资料,让学生既了解软件的理论应用也了解面对现实的会计资料如何进行软件处理。
1.2 课程设置与实践能力相矛盾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掌握较多的专业课后才能学习并较好的领悟其中的道理。而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科目,在“双证书”的导向下,为了满足考证需要,很多高职院校把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院校在授课的时候采用的更多是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有很多重要的软件应用学生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由。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以实际动手操作为主,课程设为大二开课距离毕业实习还有一年的时间,形成了较长时间的空白期,本身很多学生接受的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对软件的理解较弱,较长时间不去接触软件,到企业真正需要使用时所学的知识很多都遗忘了,所以在校期间的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实际应用怎样能够合理的衔接也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
1.3 教学环境与企业实际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采用的都是单机版的软件,学生独自完成所有岗位的操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不兼容职务,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岗位工作,会是由多个人共同完成企业的经济业务。这样我们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学生的角色感和分工完成工作的能力都比较薄弱。
1.4 缺乏校企合作基地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企业会更多的保护自己的利益,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是困扰各大高职院校的问题。会计方向是很多高职院校中最主要的专业方向,以我们学校为例,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全院最多的,可是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是最难解决的,即使有企业接收我们的学生进行实习也是需要为数不多的学生,这就使很多学生只有到毕业实习时才能真的见到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1.5 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以计算机为载体进行操作,所以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能够进行日常的计算机处理及软件的维护。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存在以下的问题:①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水平。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一般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步入教师岗位,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模式了解甚少;②会计专业教师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多,一般只能进行简单操作,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软件系统等方面的问题则无法得以解决。很多软件在正确的操作中是不会产生问题,而学生由于上课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理解错误等原因产生软件问题,需要教师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才可以解决。
2 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
2.1 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2.1.1 减少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的空白期
为了减少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的空白期,可以把这门课程放在大三的上学期进行学习,课程结束后学生马上找工作进行毕业实习,能够很好的把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为了解决“双证书”问题,一些高职院校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第一种,以考取珠算证书代替考取初级电算化证书,这样就可以不受考证的约束,依照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开设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第二种,以培训班的形式代替正式的课程,在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时候开设会计电算化培训班,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这门考试。而后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教师都不用受考证的约束,可以从软件应用的本质开始讲解,让学生在理解软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而不是麻木的记忆性操作。在现今的企业中软件的版本不同应用也不同而且更新较快,但是无论是哪种版本的软件其本质大体是相同的。学校因为受课时及实训条件所限,不能把所有的版本都教授给学生,如果能够让学生掌握其本质,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够胜任不同的软件版本的操作。
2.1.2 实行分阶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仿真性。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安排中应加大课程教学的课时量,并分软件操作教学和综合仿真模拟实践教学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软件操作教学为主,主要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整个软件的操作。第二阶段应进行综合仿真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与模拟实训课程相结合,运用模拟实训资料进行会计电算化核算,加强核算的仿真性,另外还应尽量模拟企业的实务操作环境,分组分工进行财务核算,使学生明白在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自己所获得的权限及所应承担的责任,并对企业的实务操作环境有大致的了解,使他们工作后能尽快融入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
2.1.3 建立健全仿真的实践资料库。
实践资料的选择对实训课程非常重要,很多教材配备的实践资料都是单独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经济业务是连续发生的,尤其是每一年的年初和年末对会计人员都是比较重要的时段,单独练习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很难掌握全面的内容,所以在选择实践资料的时候可以选择11月、12
月、1月这样的时段的经济业务,能够更全面的让学生掌握企业的实际操作。
2.2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参观学习的机会。可以利用软件公司举办的学习交流会议,选派一定的教师参加培训交流。社会上很多协会或组织举办的一些比赛,院校可以派队参加,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一个多听、多看、多思考的机会。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实际核算环境,增强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践教学。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收集企业的实际工作案例结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整理,编制仿真的实践资料。
2.3 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2.3.1 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
要想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水平,实训设备是基本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集团公司日益增多,这就需要有一个局域网环境来完成会计电算化工作,而要运营这样一个环境必须要求计算机具有较高的配置尤其对服务器配置的要求更高,所以必须建设一个能实现这种实务环境模拟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更新较快,正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可以满足院校不断更新提高软件水平的要求。
2.3.2 加强与校业合作,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校业合作,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一方面可以为我们的实践教学提供教学资料,提供优秀的企业会计人员为我们进行企业实践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并可以为我们的部分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从而缩小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工作的差距。
3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缩短院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的差距。可以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不断地推动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的健康发展,为国家输出更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邓金娥,周荛阳.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76-78
[2] 陶迎春,王静.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仿真教学的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3):49+127-128
[3] 赵明凤.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设想——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9):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