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政策困局及对策探讨

2015-12-13 11: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水环境保护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之一,近年来水务部门从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水污染的角度考虑,在北京西南丰台、石景山、大兴、门头沟、房山等区域改善水环境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相当成效。本文在分析北京西南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政策缺失的基础上,对区域水环境治理的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科学决策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 困局及对策 北京西南部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42-01
  1 北京西南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政策缺失
  (1)没有统一的流域治理部门。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水系乃自然天成,跨越一个以上的区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比如北京的五大水系之二永定河水系、拒马河水系流经北京西南地区,永定河甚至跨越五省市,在北京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五个区;凉水河源于丰台区后泥洼村,流经丰台、大兴、通州,等等。可见,河流治理是全流域的治理。而现行政策框架内,区县水务局的职能权限基本只能在区内实现。如果水源和某一上游河段在外区遭受污染,下游即使花费多大力气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2)没有对水资源统辖管理的职能机构。治水须治源,本乃常识。所以,对高污染企业的入驻一票否决制;对城市垃圾和污水排放人群的管理、对垃圾堆放点的监管等,是治理水环境的必然前提。现实情况却是,上述各方面的管理权分别属于工商、环保、城管等各部门,水务局无法管理和无权管理成为必然之事。尤其是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被错误演变为“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短视行为,其结果最终是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损失。(3)缺乏治水的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水资源是商品,毫无疑问,市场手段和经济政策,是治水和治好水的必备前提。然而在现行体制下,把治水和分配水资源的工作分派给政府机构水务局,导致水权不明确,水务局是政府机构,所以没有或缺乏以经济手段治水养水保护水。具体而言:没有明确水权、水的使用权、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建立市场即可交易的资源配额;也没有税收手段如污染税;法规方面,没有环境、资源损害赔偿责任及保险赔偿等。总之,水务局这样的机构不能直接用政府拨款运作于市场,也不能从已经得到治理的水域收益中得到实际经济效益,不利于促进治水单位和工作人员的治水积极性,限制了治水工作的良好发展。
  2 对区域水环境治理的政策建议
  (1)建立水流域的跨区县联合治理机制
  联合治水,已是各方共识,早在2003年11月,中国海河流域8个水利厅(局)就在天津共同签订发表了《海河流域水协作宣言》,这是中国第一部大流域联合治水《宣言》①。在北京西南,从2007年丰台区承办第一届首都西南经济发展论坛开始,五区县每年轮流主办,联合治理区域水环境的问题每年都有所提及。在学术界,清华大学教授王光谦在第一届论坛上指出:“永定河流经我市五个区县,流域面积占到北京市总面积的20%,且处于北京市的上风上水,对她的治理和开发不是一个区县能独立完成的,这是全局性的大问题,治理开发规划要有统一性,要站在全市的高度,从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治理开发规划,加强协调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经过全市层面的协调,达到区县和沿河单位多赢发展的局面。”②在实践层面,联合治水也有了一定进展,如2012年6月北京市水务局建管处、郊区水务处、安监处、城市河湖管理处、东水西调管理处、宣传中心及市排水集团等多处室、多部门第一次直接参与业务会商,研讨区域水利业务③,这些都是良好的开端。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区域联动治水尚处于倡议、尝试阶段,而且缺乏明确具体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应当加快研讨,得出明确结论,通过跨区域协调,标本兼治,从根本上全局性改善水环境状况。
  (2)加快管理部门整合,建立有效的治水机构。
  如前所述,治水方面最大的困难来自政策的缺陷和市区统筹规划不健全,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政策不配套,动作难协调。如果继续这样条块分割,水环境治理的前途就令人担忧。实行机构改革,治水权和管水权的分散,是水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和治理的重要原因,将市政、环保、公安等各部门与水资源有关的部分切割出来,与现有水务部门整合成一个部门,有对河流沿岸水污染形成严重后果的外来人口居住和生活方式的管理权;对进驻企业是否对水资源构成危害有过问和表决权;对污染水的生活垃圾场有管理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区域水环境。
  (3)建立和完善水资源治理与利用的市场机制。
  现代社会,水资源实际上是商品。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它们那里,水费的收取和支出往往是同一部门,比如瑞士,30多年前工业对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其治污的重要的措施就是以水养水。如今每立方米水费为6瑞士法郎(约33元人民币),其中4瑞郎用来治水。20世纪初,针对泰晤士河的严重污染,英国政府对水的供给和管理实行了私有化,治理效果良好。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收取、使用和决定水费高低者是一方,治水者却是另一方,治水者自然没有积极性。脱离了经济手段的制约和市场调控能力,水务部门单靠现有人力物力财力治水,势必遇到严重困难。广泛吸取更多企业参与治水事业,应用市场机制,对于缓解水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上海等地已有些成功经验。又如,治理好水,往往可以增加商品房价格,完全可以通过竟标方式,吸收房地产商投资治水,最终也使社会受益。
  (4)统筹宣传。
  跨区治水,包含跨区宣传、即全市统一宣传。但当下的区县水务局没有或缺乏可以自由支配的公共媒体平台,无法广泛宣传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的工作。老百姓最关注的是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事,这是一个常识,关于水的宣传教育,应当回到常识中来,形象具体,市里应加大这方面的公益性支持。尤其要将具体的水资源数据通过各种手段直接传递给他们,使其亲眼看见如果不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将恶化。
  参考文献
  [1] 潘涛,刘桂中,张楠,等.完善北京市地方水环境标准体系的总体思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1).
  [2] 廖日红,许志兰,吴晓辉,等.新形势下北京城市水环境建设的策略探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3).
  [3] 许继军,桑连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探讨[J].中国水利,2010(11).
  注释
  ① 中国8区域联合治水宣言诞生,2003-11-28.
  ② 王光谦《恢复永定河生态功能.建设宜居西南五区》.
  ③ 市水务部门首次参与市气象局会商,2012-06-2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