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策略

2015-12-13 11: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文章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谈起,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从而构建了具有中职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体系—— 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体,逐渐提高所有教师信息素养,进而开展课程整合,促使师生信息素养整体提升。
  关键词:中职学生 信息素养 中职特色 信息化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41-01
  1 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现状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信息的能力”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克斯对信息素养的理解。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们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只有信息素养水平高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才能快速获得社会的认可。然而现阶段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意识方面:据调查分析,学生信息守法意识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守法意识;上网时一般具有盲目性的特征,对他们来说,网络只是娱乐的工具。
  (2)信息知识与能力方面:经过调查得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知识水平较低,信息能力较弱。常用的网络功能主要是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下载软件等,互联网的娱乐、资讯功能是他们重视的,并非其学习功能。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自主获得和利用信息。
  (3)信息伦理道德方面:对于中职生来说,其信息伦理道德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最典型的表现为在多媒体课室上课时,蓄意破坏教学设备,擅自更改设置,随意删除资料或卸载软件等。为了泄私愤而在网络上发布辱骂性语言,为表示不满而发表不属实的言论等。
  2 强化教师信息素养是提高中职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前提
  授课教师具有相当高的信息素养水平之后,才能教会学生怎样获得、利用甚至创造信息,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能力以及信息道德。中职学校专业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掌控上与专职信息教师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胜任现代化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自身信息觉悟和信息观念,增强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所以需要通过开展各种信息技术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授课的管理和奖惩机制,以提高教师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水平。教师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起示范作用,是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普遍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3 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体系
  (1)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根本—— 以信息技术教师为基础,逐步辐射到所有教师。
  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任课教师应从思想上意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克服畏惧高科技设备的心理障碍,对于多媒体信息化装备要敢于动手操作。从思想上意识到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才能从心理和行动上接受信息技术培训。通过校内培养与校外机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搜索、获取利用及信息传播的能力。适应“领路人”地角色。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大包大揽的满堂灌,应将课堂留给学生,教师的角色适当的转变成了“领路人”,应引导学生将其创造力、创新性在课堂上完全体现。
  (2)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现阶段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体,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体系包含以下部分:成立信息化管理部门(制定近、中及长期培训目标,建立培训制度);全面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教务部门与信息化部门联合成立课程整合管理小组,负责对校内所有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工作,以保障进程的有条不紊进行;建立适当、操作性强的信息化制度和考核标准,促进全校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不断提高。
  (3)体系的运行环境。
  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往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引导。为预防因特网对学生各方面的冲击,中职学校要加强德育管理,适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绿色校园网”,让学生在学校的督导下,绿色上网。加强校园网建设,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应当使校园网成为学生能够使用,乐于使用的平台。积极鼓励信息资源应用。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种信息运用知识(技能)竞赛,让师生在各种应用中锻炼信息素养能力,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学习,提高师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师生掌握初步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学会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
  (4)体系的实施。
  根据目前中职学校信息素养的具体情况:专业课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普遍不高,信息专业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也参差不齐。应当选取信息素养水平高,信息技术应用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师率先在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授课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作为试点,成熟后作为示范,逐渐带动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进而带动整个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对本学科课程进行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形成有中职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要上好课、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先进教学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授课的有效性。因此在专科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应当鼓励教师将本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以信息化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师生公共促进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5)体系的运行控制—— 一个分工明确且各司其责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是体系良好运行的保证。信息化教学的进行,师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是良好的保证。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体系的运作:建立近、中及远期信息化建设目标;建立信息化考核标准;建立信息化奖惩制度;负责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负责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等等。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修改相应制度等等,引领师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水平。
  4 结语
  总之,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信息素质的培养需要植根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具有专门管理部门监督下良好运行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发展。而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信息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应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性强的特点,将信息化技术与专业课程有机整合,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体系,逐步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使学校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乃卓.关注青少年学生上网行为[J].闽江学院学报,2001(4):66-68.
  [2] 金袆.论信息社会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构建[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65-67.
  [3] 张立峰.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3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