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亲善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提交课堂教学的前提,学生在教室中以学为主,难免出现一些行为方式和学习上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教师应以正确,宽容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春雨润物无声的特点,我认为教师教育孩子,处理学生在生论和学习中发生的问题也应该具有春雨润物的特点。友好、亲善、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师生互相尊重是基础。广大教师应当具有高尚师德,豁达博爱的气度,让灿烂的笑脸留在教师脸上,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操纵学生,那么和谐亲善的课堂就会成为一个充满灵性、充满情感的课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堂是实施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渗透教育性,矫正学生的错误思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一位成绩很好的“优生”调到后面去坐,而一名“学困生”被调到第一排去坐,教师这样做,是为了“提升差生”。可这名“优生”拒绝调到后面去,认为“优生”是班级的天之骄子,即使勉强服从,或是情绪低落,或是动不动发脾气。这时教师就应当给学生以“人文性”关怀,妥善处理,并引导这名“优生”关爱他人,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先人后已”的思想教育,矫正“骄气”、抹去“霸气”,让具有优越感的“优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它体现了教师群体、一所学校的人文素养。从课前准备到上课听、说、读、写到操作活动,学生的举止言行,一笑一颦都应具有规范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有健康的生活和良好学习方式和习惯。教坛中留传一句名言:“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一名学生书写不规范,教师不去矫正,或者教师自己书写“龙飞凤舞”,学生去模仿,久而久之,字迹一片狼藉。因此言传身教的传统教育方法,依然是教育学生的法宝,“正人先正已”,教师只有传授正确书写方法,从自身“严格”入手,学生书写的良好习惯,也就会“水到渠成”。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参考:
(一)在情景中体验,在体验中构建
创设美丽活动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体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改革后新型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无论是美丽优雅生态环境,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亦或者是诱发学生表达的交际情境,以及引导学生遐想的音乐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营造学生切身体验的氛围。
(二)在体验中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
小学语文和数学课堂教学要剔去繁锁教学程序,重视学生的感悟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感悟,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的明确呈现,让互动的课堂流放异彩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著名教育家这一段精辟的论述,阐述了教者、学者、教材之间的辩论关系。既然教材只是受教育者的一个蓝本,那么教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呈现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的锁定,是教者根据教材,教学情境,教学对象等整合教学资源,去粗取精,从杂乱的知识点、能力点诸当中,提取的一节课或某一课的学习目标,它具有多元性,科学性。教师呈现出教学目标,能良好地让求知者凝聚思考的目光,嚼咀知识的蓝本,让“疑难问题”的飓风,卷过学生平静的心海,造成师生互动,合作探索的课堂局面。过去的一堂课,要求的是“安静”,便于老师讲解,或便于老师“逢场作秀”,再加上偶尔几个学生的争论,全班学生的掌声的点缀,把课堂的表面敷衍得完完美美。如今的课改,是真改,是师生平等,相互探究,相互交流,从心灵的碰撞中达成共识,共同获取真知,如:小学一年级,提出了“春天,冰雪融化了什么?”标准答案是什么?小学生议论纷纷,可以是流水,也可以是花朵,也可是杨柳,小草,绿色……等等,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答案,它只有通过生生互动才能完成,而不是教师一手遮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时,小学生奇妙的想象,审美的情趣,不同的已有生活经验的结合,它们隐藏在答案背后,贯彻了多维目标的情景落实,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的构建,有力的促进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质”的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并非旧课堂中的“热闹”罢了。
四、巧妙应对课堂变化
课堂应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巧妙的课堂应变是课堂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之,巧妙的课堂应变一般在突发,始料未及之中,教师的应变能力就在于把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转化于有利于,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契机,继而转入正常,它既是教师的高明之处,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