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体验”的思想源远流长,其语义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刘安所著的《淮南子·汜论训》“故圣人以身体之”[1]。“体验”是指将人身心带入到特定情境中,使其对相应事物更好的理解、编码和内化的心理情感活动。体验式教学是体验的含义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它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自我建构认知结构,有效形成元认知。体验式教学的基础是有效引起学生五官的积极反应。五官代表了人的五种感觉,即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创设特定的情境,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五种感觉,使学生最大程度地亲历到情境中。现实中,研究者往往注重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开发,而忽视了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的研究。
一、嗅觉的重要作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了嗅觉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类的嗅觉相对于视觉和听觉作用不大,并不发达。研究表明,多数哺乳动物有1000多种不同嗅觉受体细胞,人类仅有400多种受体细胞。但研究者发现,这400多种受体细胞可以进行组合,形成大量的气味识别模式,从而使得即使被稀释到十亿分之一的化学物质水溶液也能被人的嗅觉分辨出来[3]。由此可见,人的嗅觉并非微弱而是健全的。嗅觉产生机制是空气中的嗅质和信息素在鼻腔经过处理,最终解码形成不同的气味感觉和行为[4]。正是由于人类健全的嗅觉系统及嗅质和信息素的作用,嗅觉在记忆和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能力优于其它四种感觉,具体表现为:
1.嗅觉记忆更可靠。嗅觉记忆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历体验后编码储存。这种编码是在无意识间完成的,并且存储时间长。研究表明,对于一年前的气味,人们回忆的准确率约为65%,而对于三个月前见过的图片,准确率仅为50%。在国外,许多机构和科研工作者正在进一步的研究嗅觉记忆的方法,可以设想,人能够通过海的气味联想到海边的场景,以至联想到海的英文单词,这是迁移的一种体现。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记忆效率更高。
2.嗅觉对情感认知更有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后课堂三维目标的一部分,它强调学生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对自我的情感认知进行构建,这种情感认知的构建就是学生感性思维的提升。以物理课堂为例,不仅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也培养对自然界向往喜爱之情。感性思维的培养往往是传统课堂的盲点,教师不注重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其实嗅觉对感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对学生情感认识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例如,经常闻到服装店里有着淡淡的香味,一些蛋糕店的奶油香味四溢,部分酒店内部充满了薰衣草的香味,大型超市有着专门的香味散发装置,这些都是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而采用的营销策略,其目的就是通过香味引起消费者嗅觉反应,以提升消费者的情感感受来刺激消费。
二、嗅觉情境的创设
1.准确性原则。它是指教师在创设情境前必须对内容有准确理解,为学生提供的嗅质和信息素必须是能够准确表征所要传递的内容,不能杂乱无章,更不能错误表征。现今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会或很少质疑教师教授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准确的嗅觉体验会对学生迁移能力起到极大的正向作用,但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体验同样会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引起错误的行为反应,这种印象难以改变,因此在教学初期就应予以杜绝。当然,某些教学情境需要教师主动提供错误的信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这是一种特殊教学模式,它同样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理解,并最终予以正确表征。
2.安全性原则。它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嗅质应是通过安全检测的,特别是有毒气体,教师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对于部分危害过大的气味则不应使用。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和基础,一切教学手段的使用都应建立在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体验式教学更是如此。由于学生需要亲历体验,因此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保障学生的安全。嗅觉危害通常是潜在的,很难立即察觉,因此教师需要对嗅质仔细评估以确保不会产生有害反应。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按照使用规范,指导学生正确体验。
3.控制性原则。控制性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控制嗅质的浓度;二是控制嗅质使用频率。嗅觉系统在接收外界信息时多数时候是无意识行为,人们在不经意之间接收到嗅质和信息素,当再次遇到刺激时就会产生反应,因此教师在利用学生嗅觉创设情境时应控制嗅质浓度,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感受。与视觉疲劳类似,嗅觉同样会产生疲劳,大量的嗅质会使人们厌恶,甚至破坏嗅细胞。教师在控制嗅质浓度时,既要保证所有学生均可接收,又不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样,嗅质使用频率不应太高,频繁的使用同一种嗅质会使得学生失去新鲜感,影响学习兴趣,有时候引导学生回想嗅觉体验,会使其印象更加深刻。
4.灵活性原则。它是指在创设嗅觉情境时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多数教师只是利用化学药品等直接传递气味,此类方式简单易行,但对于学生接收过于被动,感知的效率也就有限。同一种嗅质传递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传递过程也是人们嗅觉感受的一部分,好的传递方式甚至比嗅质本身更重要。美国佐治奥公司“香页”香水广告推出后,已有十多家厂家仿效,其方法就是在广告页上铺上许许多多的细微香油滴,撕开广告,便有该牌号的香水飘出,浓淡相宜,十分诱人。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传递方式,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接收气味,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对学生整体学习有所帮助。
5.探索性原则。它是指教师应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嗅觉情境。探索性原则重在教师“教”的理念和学生“学”的理念,体现的是“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提倡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知识,从而建构自我的认知结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支架。体验式教学目的在于逐渐改变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课堂模式,因此嗅觉情境的创设也必须遵循建构主义理念,强调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教师通过暗设玄机,积极引导等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利用嗅觉系统接收信息,既达到亲历体验感知知识的目的,也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的目的。
三、嗅觉情境创
设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嗅觉情境创设体现的是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这种应用不仅是教师教法的提高,亦是学生学法的提高,同时也揭示出:好的教法能够提升学生多元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动机,以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理逻辑智力,而是综合八种智力的统一体。这就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也应从传统单一评价体系中解放出来,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自然学家智力,使学生感知自然界的美好,从而爱护自然。同时,教师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生多元智力,真正使学生成长成才。自然学家智力的提升所伴随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通过嗅觉情境的亲历体验来感受自主学习的魅力,在感受学习快乐的同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会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喜爱程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注重情境创设的模式效率要高出许多,这为高效课堂的创设奠定了基础。高效课堂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也会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热情,使教师更加精心地准备课程,提升课堂效率,这种效应当作用到学生身上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循环会使学生对课堂和知识产生向往,提升其学习动机,最近发展区会随之扩大,元认知更加完备,从而促进学生感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现实中,我国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但却难以转化为实际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力的进一步发展。
从嗅觉系统产生机制和嗅觉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来看,创设嗅觉情境的课堂模式会对学生有效学习起积极作用。好的课堂模式应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五种感觉的协调反应,形成五官感知体系,全方位地亲历体验,在情境中自主建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需要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展教法的多样性,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创设五官感知情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2]陈晓端.多元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3,20(1):84-88.
[3]韩晶晶.嗅觉在暗中影响你[J].科坛杂议,2011,(12):46-47.
基金项目: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编号11BG07);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刘耿,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学科教学论;李贵安,男,博士,教授,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课堂评价策略,高效课堂;陈秋丽,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学科教学论;醋燕妮,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学科教学论;刘婵玉,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学科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