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浅议专题学习网站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问题

2015-11-11 09: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专题学习网站源于李克东教授于2001年提出的“专题探索-网站开发”的思想,随后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如今,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借助专题学习网站来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创设有效乃至高效课堂。
  李克东教授认为专题学习网站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其中,专题结构化知识库主要向学习者展示结构化的知识,专题资源库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扩展性知识,专题协作学习工具则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或探究学习提供便利,专题学习评价可为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提供工具和手段。在实际制作专题学习网站时,我们有时会忽略专题协作学习工具的设计,有时也会增加专题学习活动的设计。
  根据笔者与组内同事近十年来的教学尝试与实践,笔者将专题学习网站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模式分为三种,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这三种应用模式。
  一、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接受式学习
  图1为2003年笔者在讲授“控制面板”这一课时所采用的专题学习网站的首页,这也是笔者初次应用专题学习网站来展开教学。当时,学生的信息素养较低,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不少学生连开机、关机、鼠标单击、鼠标右击等基本操作都需要教师讲上几遍。
  在此之前,笔者一般采用“PPT+资源包”的形式作为课堂教学资源载体。但PPT所承载的内容有限,且交互性不够好。而专题学习网站虽然制作时花的时间要多一些,但有利于设计者更合理地组织资源,更清晰地呈现设计思路,师生使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可能有人认为,接受式学习已经“out”了。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经常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形式。当学生的起点较低,尚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时;当课堂教学容量较大,不允许学生花很多时间探究时;当教学内容是概念性、原理性的理论知识,不适合学生探究时,我们仍然需要采用这种接受式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优化接受式学习。我们可以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可以通过动画、视频让学习内容形象直观、深入浅出,让学生易于接受。我们还可以优化“接受式学习”的流程,当学生接受知识技能后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有选择地进行扩展性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该节课上,首先,教师演示“鼠标移动时显示指针轨迹”,再请学生思考如何修改当前显示的错误的计算机系统时间,从而引出课题。然后,教师讲解并演示日期/时间设置、鼠标设置等知识与技能。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基本题目。接下来,教师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并进行小结。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地进行拓展学习,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笔者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接受式学习的教学流程大致如图2所示。
  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辅助课堂教学时,它的优点在于:①扩充容量,重新整合教材和网络资源,以更具结构化和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②通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来突破重点、难点。③学生在完成阶梯型任务时,遇到困难可以借助专题学习网站获得帮助。
  二、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图3为2006年笔者在讲授“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时所采用的专题学习网站的子页面。此时,笔者对“专题学习网站”的理解又进了一步,而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普遍有了提高。
  当时,江苏省的新课程改革也已经实施一年多了,笔者在这一年多的教学中不断尝试应用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结果发现专题学习网站最有利于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并通过提供资源和任务引领,帮助学生探究。
  笔者在应用该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时,首先播放视频“刘德华和机器人同台共舞”,并请学生探究“为什么机器人可以配合音乐翩翩起舞?”,让学生体会到人工智能的魅力,从而引出教学主题。然后让学生与机器人进行由易到难的对话,并探究“①你觉得你的机器人朋友聪明吗?②在人机对话中有没有答非所问的现象?③你对机器人的回答满意否?”学生探究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结果,引出“人工智能”的实质内涵。接着让学生带着探究问题去自主实践,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并完成分阶任务。接下来学生对照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学习评价”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师生总结教学内容,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笔者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流程大致如图4所示。
  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优点在于: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自主化、个性化。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和探究任务,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学生通过自我探究获得知识、技能,这样获得的知识技能更持久,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展小组协作式学习
  图5为2011年笔者在讲授“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时所采用的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页面。此时,笔者对专题学习网站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应用asp来设计课堂论坛区。而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设和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较高。
  专题学习网站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专题学习资源,还为学生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协作学习平台和专题讨论区,为学习者开展协作学习提供了舞台。
  利用该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共用了5课时,前面4节课学生主要是对各知识点进行学习,最后一节课是综合实践课。在综合实践课上,要求学生每4人一组,组成14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至少制作4幅反映校园生活的图像。素材的采集工作在课前完成,作品的上交与评价均以小组为单位。
  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首先展示一些优秀的图像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适时提出设计任务。然后各协作小组进行讨论,形成组内方案。接着组内成员互相协作,进行作品的创作。 接下来各小组展示作品,并根据他人的评析完善作品。最后师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笔者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展小组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流程大致如图6所示。
  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集体观念,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以上就是笔者在应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常用的三种应用模式。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就是为了应用,作为热心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的实践者,笔者期待借助专题学习网站,能创设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娟,李克东.开发专题学习网站及进行相关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及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3(5).
  [2]杨满福.专题学习网站的内涵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4(9).
  [3]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王益哲.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模式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4).
  [5]王永固,李克东.主题式网络协作学习模型及其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