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2022-02
幻灯片的处理是一项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展示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技能,对网络驾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还不够成熟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提升计算机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也是一个考验信息整合能力和协调操作能力的挑战。如何能让初中生掌握幻灯片处理的基本技能,需要仔细衡量初中生的计算机水平,全面掌握制作幻灯片的必备技能,深入研究传授幻灯片技能的教学方法。
1 准确衡量初中生的计算机水平
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准确把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才能恰当好处地把处理幻灯片的技能教给学生。
1)计算机基本操作比较熟练。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掌握了电脑的开机、关机、启动应用程序等基本技能,对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理解和接受简单的操作指令,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指令找到相应程序,完成对应的操作。譬如,在为图像添加边框的技巧运用中,在PowerPoint中为图像添加边框最简便的方法是绘制自选图形,将填充色设置为无,或透明。同时还可以调整边框的线型、色彩与粗细。还可以为边框添加阴影等效果,还可以选绘制图形,然后使用图片填充图形,制作特殊的边框。
2)对幻灯片的了解比较表面。虽然幻灯片已被广泛应用,但对幻灯片的了解还停留在观看老师操作的层面,对幻灯片到底是什么,具体如何制作、如何操作、需要哪些要素构件没有接触和了解。要形成整个技术的控制模式,譬如,在角版的处理中,除了封面或标题栏直接用角版外,一般角版图片直接放在PPT内容页不美观,未经处理的角版是平的,PPT也是平的,两个在一起没有变化,就显得呆滞,明白这个原理后,加边框和阴影,注意阴影的不同变化可带来不同的效果。叠加和添加饰物等方式。
2 全面分析制作幻灯片的必备技能
幻灯片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前期的信息搜集、中期的信息整理和幻灯片制作、后期的幻灯片优化等步骤。初中生的学习不需要掌握太深入,但要掌握每个环节的基本形式和要求,为今后更深一步研究幻灯片制作打好基础。
1)基本制作技能。幻灯片的制作主要要掌握包括添加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文本框、影片、声音、艺术字等对象的方法等基本操作,和较深入一点的如何建立超级链接,以及如何放映幻灯片。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演示一些幻灯片优化技巧和特殊效果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操作技能,另一面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信息搜集技能。这里的信息搜集能力包括对主题内容的文字材料搜集,还包括优化文稿效果的模板搜集、演示图片搜集、声音搜集和视频搜集。有效的素材搜集是决定幻灯片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更是应该传授给初中生的重要计算机技能。
3)信息整理技能。网上信息量庞大,搜集到的信息往往杂乱无章,学会条理清晰地整理信息,是保障幻灯片逻辑框架的先决条件。在制作幻灯片之前,要先制定幻灯片构思框架,在框架的基础上再搜集材料,然后再按照框架内容进行整理分类,这样就能把杂乱复杂的网络资料有条不紊地展示在幻灯片中。
3 认真探讨幻灯片技能的技术运用方式
在幻灯片的应用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带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整体技术的运用方式。下面,主要介绍三种幻灯片运用方式。
1)图片处理的技巧性运用。PPT的图片处理在技巧上没有很大难度,用PS的话无非是几种:羽化,蒙版,添加阴影。抠图需要耐心,一定不要抠出粗糙的图片给人不专业的感觉,如果抠出的图边缘粗糙,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选择—修改—收缩(收缩1-2个像素)—羽化(羽化1-2个像素)—反向—删除。给不规则物体添加阴影的时候不要直接用图层的阴影效果,应该用钢笔沿物体方向描出大概,填充灰色,再用高斯模糊,出来的效果比较真实。
2)任务驱动的技术模式。建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在幻灯片技术应用过程中,拟定一个学习任务,比如制作一份关于“节约用水”宣传的幻灯片课件,自己动手搜集关于节约用水的宣传材料,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制作一份自己的宣传幻灯片,然后再在全班进行评比。通过这样一种任务驱动,评比激励的方式,充分调动积极性,既避免了考试带来的压力,也能让他们快乐地参与学习。
4 结束语
无论是老师展示课件、还是学生提交作业,无论是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客户计划,各个行业、各个岗位都有需要运用幻灯片的时候,掌握幻灯片的处理技术不是一种谋生手段,却是一种工作必备技能。在准确把握其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从幻灯片操作技能和信息处理技能两个方面加以正确地引导激励,形成幻灯片制作技术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婷,李红波,张仙.渗透性德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01)
[2] 许秀云.初中生网络行为调查及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2004(S1).
[3] 张明春.初中生信息技术学习特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