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化学论文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研究

2016-05-08 15: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引言


  环保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尤其是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时期,培养高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长远而又有效的措施,高职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就显得很重要。只有通过多渠道、多种手段地在高职学生的学习领域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才能顺利地在高职学生中逐步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让他们在今后工作中有意识的注意环保问题,造福于下一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


  化学教学是一个整体,各章节教学的内容,是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各章节的环境保护教育,必须用系统方法去解决。教育系统方法的最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笔者在进行化学科的环境保护教育时,把各章节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筹划,综合出环境保护教育的特点和章节的特点,找出它们最优的结合点。


  在“空气污染”的讲述中,应该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现在的天空己经很少有蓝天白云。工业的蓬勃兴起,各种废气昼夜不停地排放到空气中,从而使空气中含有了大量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成份复杂的飘尘粒子和各种挥发性物质,如氯化氢、氟化氢、甲醛、苯胺类等有害物质,这些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改变了大气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从而造成大气污染。在全世界大气二氧化硫含量最高、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的沈阳、西安、北京就占了3个。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百亿元,“酸雨”己遍布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不仅如此,古迹、桥梁等建筑物都遭受酸雨破坏,造成巨大损失。


  以“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人类正在干预水的正常循环过程。例如:森林的砍伐、草原的开垦,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降水减少,水土流失増加,甚至造成沙漠化。随着现代工业和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化肥工业的突飞猛进,有越来越多的有机物排放到水中,这些有机物易使水“营养化”,使水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茂长,从而过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中缺氧,使水中鱼类等因缺氧死亡。可举例2009年的苏州太湖流域发生了大面积的红藻事件。第一次海湾战争科威特的油井被炸被烧,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海域发生的石油泄漏事故等等例子。


  三、结合化学实验开展环境教育


  控制论告诉我们,教育系统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由一定的要素,构成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一定教育功能的整体。在化学科的环境保护教育中,笔者分析了教育控制的对象除了教师自己外,教育的对象和教育的内容也是控制的重要要素。经过分析,对教育对象一学生实施兴趣控制的方法,对教学内容则采取让学生实践为主的模式控制。这样,结合化学实验开展环境教育就


  如易挥发的液溴、浓硝酸、浓盐酸等用钟罩封闭贮存;对大多数有机物如苯、甲苯、丙酮、甲醛等用专柜避光保存;对剧毒品如汞、白磷等用专柜上锁保存,定期检查贮存情况。


  2.演示实验中强调尾气的吸收处理体验环保


  如在制取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一氧化碳等气体时一定要通过演示实验讲清吸收的原因(有害气体不允许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深深认识到只要涉及气体的制备问题就应考虑尾气处理。对比有些企业随意排污造成的危害,如2010年福建紫金矿业的废水泄漏事故造成死鱼五百万斤的损失。


  3.规范实验操作使实验在严密的情况下进行,体验环保


  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在实验中也会闻到有害和无害气体。因此,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严格教育学生规范操作,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的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尽量采用封闭措施,避免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实验结束后,处理化学废物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


  4.实验微型化,防止使用过量药品实验体验环保


  目前在常规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多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因此,在实验中用玻璃管弯制各种可加热的替代实验仪器、安培瓶、点滴板等进行微型系列实验。这种方法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操作安全,实验不会造成危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同时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如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要求学生不用试管做实验,而是改用点滴板,实验时只需取一滴稀盐酸在孔穴处,再取一滴硝酸银溶液滴在孔穴处,立即可见白色沉淀生成,然后取一滴稀硝酸滴入沉淀中,沉淀不溶解。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操作中不仅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而且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増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让学生从自我动手中构思、设计环保装置,让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这种教育控制中的自控方法,使学生控制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这就能把自控转化为他控,形成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爱好。


  四、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仅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强化环保教育。


  1.开展实地考查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通过考察,使学生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増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己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有哪些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2.开展专题调查


  组织学生开展了“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自己跑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性质,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増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办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以减少油烟的排放量;室内禁止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波污染等等。总之,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开展环境保护讲座


  开展环境保护讲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对环境构成的影响,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见之于行动,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例如:警惕油墨中的“敌人”--多氯联苯。先介绍多氯联苯对小白鼠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告之学生,小白鼠的肝脏便会肿大,持续喂养三个月,小白鼠便患有可怕的癌症,而这种化学物质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如人们朝夕相处的报纸、杂志等印刷品的油墨中有多氯联苯。


  总之,只要认真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方法去进行化学科的环境保护教育,充分利用教材的潜在因素有机结合环境保护教育,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就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在以后的一线工作中注意环境保护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黄启宏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