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中语文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注释

2016-09-30 15: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非常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教材里精选的文言文,多是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篇目,其注释经过多年的锤炼与完善,详尽而且可靠,但在一些文言文注释中,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有的释义过简,有的释义欠妥,有的术语有误。本文选择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一些注释进行探究,综合运用了训诂学、文字学、注释学等相关知识进行探讨辨析,提出了自己的商榷意见。

 

  1 继承与发展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非常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文言文教学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对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语文教材里精选的文言文,多是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篇目,其注释经过多年的锤炼与完善,详尽而且可靠,对于一些传统篇目的注释,编者在注释时也尽量吸收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

 

  例如:第一册所选的传统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课本注【阙(quē)秦】使秦国土地减少。阙,侵损,消减。”(04版第一册第16)这一(quē)”音的注解是正确的,但之前的许多版本(02版第一册第86)都把音误注为(jüé)”。另外还有第三册《过秦论》中”(02版第二册第92页,注yáo”04版第三册第50页改注为xiáo”)的读音,都做了改正。就是一些新入选的课文,编者在注释时也颇费了一番心思,这些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就总体而言,课本的注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地很好,对学生的自学,教师的教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个别注释处仍有少许疏漏和失误,是值得我们探究商榷的。

 

  2 疏漏和不足

 

  结合前人的探讨及自己的一些发现,在详查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对所要探讨的个别注释结合具体篇目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2.1释义欠妥

 

  例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于楚课文注:【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贰主。(《烛之武退秦师》04版第一册16)

 

  按:这里的解为从属贰主并不准确,似以解为背离一方而归附拥戴另一方为妥。《左转》中这句话,《新序·善谋》作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而附于楚。这是古人讲这种解读为的例证。

 

  例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课文注:【执事】对对方的敬称。(《烛之武退秦师》04版第一册16)

 

  按:《左传·僖公三十年》:敢以烦执事。杜预注:执事,亦谓秦。这里注释用了,说明是随文释义,并非执事的词义。其实,执事的本义应该是动词词组,即担任工作,从事劳役。王力《古代汉语》:执事,办事人员。这是客气话实指秦伯本人。

 

浅谈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注释


  2.2释义有误

 

  例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课本注:【蚩蚩】忠厚的样子。一说通,笑嘻嘻的样子。(《诗经·卫风·氓》04版第二册14),张儒《诗经·注释商兑》中说在妻子色衰之后,即将其抛弃,当非忠厚之人。联系上下文来看,此’‘士贰其行,蚩蚩者,乃薄贱淫笑之态,非敦朴谨厚之容也。可见,蚩蚩之笑即指厚颜无耻之笑,若将之理解为敦厚忠厚等良好之意显然不符合语境。

 

  例2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课本注:【大人故嫌迟】婆婆总是嫌我织的慢。故,总是、老是。(《孔雀东南飞》04版第二册20)

 

  此注误。仍然义。如干宝《搜神记·李寄》: 祭以牛羊,故不得福。句中的就是仍然义。所以笔者认为《孔雀东南飞》中此处的释为仍然之意较妥。

 

  2.3释义过简

 

  例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左司马课本注:【左司马】官名。(《鸿门宴》04版第一册22)

 

  释义过简。不利于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刻理解。司马并非一般无足轻重的官员,而是军中管理事务、执行军法、参与制定作战计划的重要成员。若注的详细一点,更有助于理解文中沛公立诛曹无伤的原因了。如果不知左司马是何等官职,就很难对作品有深入了解。

 

  例2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课本注: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峨眉啊。众女,喻指许多小人。峨眉,喻指高尚的德行。”(《离骚》04版第二册17)

 

  编者没有译出峨眉,只在它前面加上了秀美这一修饰语,有点含混。查《辞海》,蛾眉也作峨眉,蚕蛾之须弯曲细长,因而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也指女子美貌。而且《辞海》恰巧用了众女嫉余之峨嵋兮为例。查《现代汉语词典》,峨眉又有指美人一意。因此蛾眉在此可译为长而美的眉毛美貌

 

  2.4术语有误

 

  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中,很少有把通假字误判为古今字的,大都是把古今字误判为通假字:

 

  今字在古字的基础上,加形旁成声旁而形成,但是被误判为通假字。

 

  例:拒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课本注释曰:“‘’”(《鸿门宴》04版第一册22)

 

  它们的关系应该判为古今字更为合理。的本义是纳入、进入。由于承担的义项很多,而且表示接受、接纳的意义不是太明确,于是后人在的左边加上一个部,用以承担接受、接纳之义,使它的表义功能更加明确,并且也区别了其它义项。《说文·糸部》解释为纳,内也。因而说的本字,判为古今字更为准确。

 

  从上面的例子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的注释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一字一词,当属来之不易。所以,教材中的注释必须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必须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据篇解词的原则,依文度意,推导求解。具体来说就是从语言文字规律、文情语境、逻辑事理和客观实际等几个方面来法疑解难。掌握这些规律,才有助于我们正确地为文言文作注,也有助于我们客观有效地使用注释,更好地促进现代人对古代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使古代文化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作者:廖风忠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