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所谓“形”即文中的材料,而“神”即其思想,应该说,散文的“形”和“神”是浑然一体的,“神”寄于“形”,“形”中有 “神”。在散文阅读中,只有抓住“形”和“神”的“结合点”,即线索,品味其语言,体会其情感,方可读懂散文。就高中散文阅读指导而言,要引导学生先把握住要素,理清顺序,抓住线索而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体验哲理。
一、整体感知,抓住要素
散文的类型很多,如写人叙事类、写景状物抒情类、议论性的散文,在散文阅读中,首先要把握散文的类型,根据其特点而逐层展开阅读。以叙事性散文阅读为例,把握散文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理解的前提。应该说,散文的“神”和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是相互作用的,对人物、事件了解越全面,对主题的挖掘会更深刻。故而在指导学生阅读叙事性散文时,首先得引导学生在初读中整体感知,把握住散文的要素。
以《江南的冬景》为例,作者所说的“江南”是指哪里(江浙地区),时间自然是很明确的了,冬天,景则是冬景,那么,冬景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明朗的情调)而这明朗的情调是如何表现的,作者在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如此深入,也就明了了许多。又如《我与地坛》的阅读中,“我”和“地坛”是较为明确的,而“母亲”这一人物则需要深入挖掘,当作者想要逃避的时候,母亲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弄清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把握“我”的情感变化。
二、细读分析,理清内容
在散文阅读中,记叙的顺序也是极为关键的,文章是如何过渡和照应的,开头和结尾作者是如何呼应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在散文阅读中,只有理清了作者的行文顺序,以顺序为契机而弄清内容,探究作者的情感变化,思考其中哲理。顺序即先后,即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很学生在读散文时容易忽视这一点,故而总觉得散文乱,其实不然,散文的行文总是有一定的线索,抓住了线索而理清了顺序,理解也就容易多了。
以《老王》为例,一是老王的生活(包括职业、身体和居所)和精神(包括姓名、老光棍、受而已攻击、被人瞧不起),接下来则写了老王的一些生活片段,如带送冰块车费减半、载病人看病、给三轮车装护栏等,而老王的性格、作者对老王的态度等都是围绕上述点滴而展开的。又如《十八岁和其他》中,一是 “十八岁”、二是“两代人的矛盾”、三是“读书的苦与乐”、四是“希望”,抓住了这四点,在逐一进行分析,文章的也就清晰了。在散文阅读中定要指导学生多读,在读的基础上先分析文章的内容,这样才能为理解奠定基础。
三、寻找串联,弄清线索
虽然在散文阅读中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把握住了文章的内容,但很多学生还是觉得这些内容太“散”,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原因是学生没有抓住文章的行文脉络,即线索。线索是散文情节发展的主线,其作用是联系事件和场面。散文中的线索是什么是由散文的中心所决定的,有的文章以物为线索,有的则以事为线索,也有以人为线索,以情为线索的。无论哪一种,线索总是和文字的材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且能突出中心、事件和活动。
以《老王》为例,乍看似乎“我”只不过是老王的一个客人,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文中一开始就写到“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一个“常”字就说明了这关系已经并非一般客人和车夫的关系,后来又写到“闲聊”“老王送默存上医院”“送我们香油、鸡蛋”等,这都充分说明了“我”和“老王”之间有交往,而文章正是围绕“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而展开的。又如《荷塘月色》中一开始就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正是因为“不宁静”所以才想去走走,也才有了“荷塘”和“月色”,如此,作者的情感变化也就成为文章的线索。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散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内容、中心、事件去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或看文章的主要事件或人物,由此而找到线索。
四、找点抓句,品读悟情
散文往往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尤其是抒情散文。从苏教版语文教材所选的散文来看,抒情散文不在少数,其中如《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我与地坛》《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等都属于抒情散文一类,抒情散文的阅读重在一个 “情”字。因抒情散文更注重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很多散文都蕴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
在阅读抒情类散文时,要把握注重作者的情感脉络,哪怕是叙事散文,文章的人物和作者也是息息相关的,作者往往也会注入自己深切而独特的情感。而要品味作者的情感,关键词句的品读和分析就是关键。如《听听那冷雨》中作者所融入的是乡愁的诉说,内在的“冷”则是作者远离祖国大陆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而这情感渗透于整个文章。如雨季开始,是“淋淋漓漓”“淅淅沥沥”,令人“想入非非”,也“凄凄切切”;“雨天的屋瓦”则是“灰而温柔”,“恋爱雨季”则是“凉凉甜甜”“有点兴奋”。则是雨而引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愁,雨也才是“冷”的。在阅读指导中,要注重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味,教师再给予点拨。
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散文“形散神聚”,很多学生在读中抓不住散文的“形”,也就难以理解其“神”。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时,要紧扣散文的要素、叙事顺序、抒情线索而进行,以此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所蕴含的哲理,这样才能让散文阅读变得更加有效。
作者:钱春梅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