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中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刍议

2015-10-26 1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对人能力的培养。而盲目的,为形式而形式的不适当的电化教学被生吞活剥地推人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课堂,往往不利于甚至破坏了对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在客观上产生了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的负效应。应当承认,电化教学引入了多种传达信息的方法,加大了信息量,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有利于扩展他们的视野,触发他们的感知,使他们触类旁通。
关键词:高中语文,电化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对人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由语文学科以及教学工作内部的规律性所决定的,它的意义首先在于使学生以对语言的感悟为突破口,从而提高自身整个文化心理素质,创造性地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动自主地学习,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标。这就需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语言功能的认识力和感受力,对语言内容充分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对语言艺术的深切体味和浓厚兴趣,以及对课文本身思想和艺术蕴蓄准确把握和品评的能力。而盲目的,为形式而形式的不适当的电化教学被生吞活剥地推人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课堂,往往不利于甚至破坏了对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在客观上产生了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的负效应。具体而言之,这种负效应表现如次。
  1.干扰学生对语言功能的认识和感受
  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它首先具有表意性,而我们语文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充分认识语言的这一基本功能并学会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方法。一篇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好就好在能使人观其文而听其音,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随着一个个文字再现于读者眼前,饱含真情而富有变化的美妙旋律随着一句句诗文而萦绕于读者耳畔,甚至能使人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回味,这种效果完全无须在阅读时放一盘琵琶乐的音像磁带来辅助实现。《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一文中,那些准确生动的记叙、说明和描写语言,本来就足以使学生对泥石流这一陌生的自然现象产生从表象到本质的认识,并不是非要看一个科教片才能获得身临其境之感的。“谈笑间,措槽灰飞烟灭”几个字写尽了周瑜的从容气度和赤壁大战水战火攻的特点、过程和结局,若定要配之以一段火烧赤壁的电视片来看,还怎么能使学生专心体会诗词语言的高度概括力和表现力?“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诗句难道还需让人看一幅群山夕照图才能接受其感染吗?认为《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说的那些话一定要让演员表演着说出来才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那曹雪芹还算是什么语言大师呢?语言的功能就是能用文字符号来再现自然、人类和社会的现象和本质。好的课文本身就应具备使学生经过学习认识和理解其思想艺术内涵的职能,换言之,一定要附加某种参考资料的课文,或者是不适合为语文教材的文章,或者干脆就不是好文章。那些画蛇添足的所谓“电教”手段,往往只能在课文内容上起到一些强化理解和记忆,增进感染和教化的作用,而在认识和感受语言功能方面,却干扰了学生的视线,使他们的目力在眼花缭乱的声光电刺激中忽略或忘记了去体会语言本身表情达意的微妙,拾了芝麻,丢了西瓜。看似符合“直观教学”,实则没有搞清楚语言学科的直观对象首先是语言文字这一学科教学特点。要知道:我们学习《一次大型的泥石流》其目的并非了解泥石流,而在于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琵琶行》,并不是要受到一次音乐的陶冶,而是要学习以无声胜有声,以有形绘无形的文字功夫。只有文字的表现力,才是语文教师启发学生去探究的对象。
  2.限制学生对语言内容的联想和想象
  语言本身并无直接的可感性,它必须借助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的中介来实现语意。作家汪曾棋说过:“我认为一篇小说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的。作者写了,读者读了,创作过程才算完成。论文检测。”其实这个道理并不只适用于小说。这里的“读者读了”,是指读者根据眼前的语言符号,调动现存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由此及彼地联想并对自己记忆中的有关内容扩充加工,再现或再造,从而进人作者所精心构制的语境去玩味他的旨趣,理解他的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联想与想象活跃与否,就决定了人的语言感受力之高下。因为语言的内容比较模糊,人们对文章的理解又会受到自身知识、阅历、个性、心境的影响而产生见仁见智的不同层次。所以,用一些固定的画面去图解蕴蓄深厚而复杂的语言,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读者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思维简单化,导致理解力逐渐退化而丧失学习语言应有的心理素质。人常说“闭目遐思”,而“遐思”时何以要“闭目”呢?
  这里头包含着一个非常值得语文教师留意的道理:人们要展开思想的羽翼,就必须排除眼前固定模式的限制,潜心进行自己的再创造。一篇短短的《岳阳楼记》,能使不同心理层次的学生产生不同的遐想,而一个意在表现岳阳楼大观的教学片,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原来如此”的冷漠和“不过如此”的失望。这是因为作者描写岳阳楼的语言所包含的悠远意韵,远比画面上能表现的声色图貌更丰厚,更深广。缺乏“闭目遐思”的过程,学生就很难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产生共鸣;《红楼梦》里香菱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并没有借助音乐图画,而是靠掩卷遐思;她读“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时,“念在嘴里,倒像有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是因为她有“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的经历。同样面对这两句诗,风尘中的香菱与深闺里的黛玉眼前出现的画面大概是不尽相同的。香菱主要会产生联想,而黛玉则可能多靠想象了。无论想象也好,联想也好,它们都超出了一定音响画面对听觉、视觉的限制,促进了思维,提高了人对语言的感受力,从而提高了语文的素质。
  3.淡化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兴趣和体味
  应当承认,电化教学引入了多种传达信息的方法,加大了信息量,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有利于扩展他们的视野,触发他们的感知,使他们触类旁通。但是,也正因如此,使用不当,反而易于冲淡语言的韵味,使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兴趣减弱或转移,对语言本身的体会变得浅淡。就拿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来说,这本是一篇语言极富韵味的散文,配着一部介绍海外风情的电视片去看,无疑会对文中所描写的景致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比如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尽可直观。然而,那“从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的“一群小岛”,是作者利用了人视觉上的错觉(“荡漾”的是绿波而非小岛)来赋静态物以动态之美,创造了一种摇荡人心河之波的艺术感染力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一句在赞叹天清水净的同时,无意中流露出了一个异邦游子触物而生的悠远的乡情;“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一句中的“背影”二字,既拟人化地表现了春姑娘姗姗可爱的身姿,又把作者对渐渐离去的春光的眷恋溶人笔端;“海水那么绿,那么醉,会带你到梦中去”简直就是作者惊喜、陶醉时的喃喃细语。这一切一切语言美的韵味都可能被同样也很美的画面所冲淡,使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所在转移到其他非语言文学方面,从而丢开了咀嚼玩味课文的兴趣,甚至降低了对语言的审美情趣。
    4.妨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把握和品评
  我们曾指出过语言内容有模糊性,但这并不等于否定它同时也具有准确性和精确性。论文检测。认识了前者,就有利于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想象发挥;理解了后者,就便于要求学生将知识掌握得准确到位。要使学生把知识掌握得准确到位,还得靠在课文本身上做文章,现行于中学课文课堂的许多教学片其实并不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目的的实现上殊途同归。这是因为,一方面有些课文内容不适合制成教学片,另一方面有些教学片没有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本意和风格。例如《荷塘月色》中描写荷花的句子,“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一句中的“袅娜”和“羞涩”的意思就是任什么荷花的直观形态也表现不出来的;再如《祝福》中“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一句,任什么高明的演员,恐怕都不能在流出“许多眼泪”的同时,准确地表达出句中“陪”字所包含的世态炎凉,人清冷暖。又如,同样是《祝福》,鲁迅的祥林嫂与夏衍搬上银幕的祥林嫂已经不大能说是同一个人了。改变了表现形式,必然会或多或少改变原著的一些意蕴。尤其是对名著,使用电教片更要慎而又慎,以免使学生误解了作品的本意而妨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把握和品评。
  总而言之,语言学科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组造能力、对美的体验能力和对人格的自我塑造能力。论文检测。而这些能力说到底就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对语言的“悟性”。电化教学正是一个能直接关涉到培养这一“悟性”的教学手段。要使它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将其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联系而深入研究,使它避免或尽快走出其形式化、简单化、表面化的误区,真正为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 杨建红, 郑兆平. 课堂电化教学刍议[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3):72-74
[2] 刘成新. 课堂电化教学高耗低效的成因及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00, (11) :51-52
[3] 王志路. 论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方法[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0, (01) :110-111
[4] 傅殿波, 温刚. 如何进行课堂电化教学设计[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1999, (03):69-70
[5] 李福超, 席磊, 刘斌, 王栋. 基于B/S模式的课堂电化教学模糊评价系统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S1) :29-32
[6] 刘斌, 张荣, 张慧. 课堂电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 (03) :110-111
[7] 李雪, 肖道品, 杨富利. 小学课堂电化教学中几种关系的处理[J]. 中国电化教育, 2002, (08) :41
[8] 严晓林. 谈课堂电化教学设计[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2) :7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