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90后 大学生专业教育教学探讨

2015-07-13 08: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90后”大学生的与众不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成为当前专业教育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90后”的成长背景入手,分析了他们的课堂表现,在此基础上创新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90后”;专业教育;教学方法
随着“90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这些学生的专业学习也已经逐步展开了,笔者在对这些学生的授课过程中,亲身体验了“90后”学生与以往学生的不同。因此,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一、“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
“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上一代人有着鲜明的区别,正是成长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他们与上一代人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90后”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
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90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上演。WWW.133229.cOM经济条件变好了,生活更加方便了,思想更加开放了,这些变化一方面使“90后”学生享受到父辈从未有过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刺激着他们的心灵。
2“.90后”生活在一个矛盾的时代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开始凸显,从政治体制到经济生活到人的思想,在各个领域矛盾与冲突不断出现。经济高速增长开始放缓,人们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反思在增强,这些冲突造就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不断地影响着“90后”这一代人。
3“.90后”生活在一个现实的时代
在过去的20年间,市场机制在整个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经济学中讲的“理性人”,以经济利益作为选择的标准,一切向钱看成为众多人的信条,而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与道德的约束力正在消退。
二、“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多元化与复杂化
受社会多元化的影响,“90后”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各异,一些学生有着良好的成长环境,另外一些可能还要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复杂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更加多元化,很难用一句话、一种模式来概括“90后”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在性格与行为上,他们经常存在着很多的矛盾,显示了其人格的复杂。
2.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增强,个性更加张扬
“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个性至上”的观念,独立与创新意识强。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饱受父母的宠爱,因此,在思想与行为方式上难免以个人为中心,再加上他们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以及欧美自由主义的盛行,这些都使得他们更加崇尚个性。在人生价值、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每个“90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希望拥有自己的特质而并不是成为某一个标准格式的大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个性张扬,有很强的独立与创新意识。
3.实用主义盛行
大学生正值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年龄阶段,应该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然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这样的现实改变着当代大学生。“90后”也受此影响,早早学会了成人世界的生存法则,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他们的思想观念普遍倾向于实用主义,功利性很强。
4.代际标签明显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父母与教师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的权威,父母和教师对孩子习惯了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在沟通过程中,“90后”学生经常面临不被理解的困境,这些“代沟”问题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叛逆”与“非主流”现象的出现。火星文的流行、夸张的服饰、虚拟的社区、偶像的盛行等都成为他们这一代的标签,而这其实都是他们情感交流的需要,是“90后”集体失语的表现。
三、“90后”大学生的课堂表现
1.知识面广,学习能力较强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大学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于课本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90后”大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很强,这样他们能更快速地获得更多信息与知识,这种信息的极大丰富无形中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2.学习的目的性强
相比“80后”,“90后”进入大学的门槛更低,也没有“70后”那一代人对知识的渴求。他们无论在大学专业的选择还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无不以顺利毕业、找到好工作作为唯一的标准。因此,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更趋实用性,哪些能够在短期内取得更好的收益就付出更多的努力。专业课的学习也不例外,如果学生觉得意义不大,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降低。除此之外,“90后”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实践性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一些过于晦涩的理论不太感兴趣,而是更多地关注“我学这个干什么、我学了这个能干什么”,学习的功利性明显。
3.思想活跃,乐于表现
不管是出于学习的目的还是出于功利的目的,相比“80后”的学生,“90后”明显更加活跃,他们在课堂上更加乐于表现自己,除了日常的教学内容讨论,还经常联系实际思考,显示了他们活跃的思维。他们更加倾向将教师作为朋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形象。
4“.个性”走进课堂
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学生越来越难带,教师更多是一个服务者而不是管理者。学生对于不能够满足他们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往往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抗议,比如上课听mp3、看小说、睡觉,甚至谈情说爱。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更多的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要求。

四、“90后”大学生专业教育教学方法探讨
1.以培养学生兴趣作为着眼点
今天,大学教育的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当学生选择专业不是因为感兴趣而是因为好找工作、挣钱多的时候,专业的教育就必然会有很多难题。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快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意义,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思考,才能真正培育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只有对专业的真正熟悉和了解才有可能有着长久的学习动力。
2.多采用引导式教学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把学生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教师在给学生普及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之后,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引导,而不是为他规划好一切。这样做的原因除了能提高学生兴趣之外,还因为“90后”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增强,如果他们习惯了这种方式,对他们专业的学习将大有裨益。
4.多种方式互动教学
网络教学的发展非常迅速,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因为“90后”的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非常大。当前的网络教学应该更加重视虚拟社区的建设,这才对“90后”学生的胃口,因为他们的很多交流都是在微博、各种论坛。比如最近流行的“校内网”、“人人网”等,这些社区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已经形成了一个氛围。有鉴于此,网络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把教学内容放到网上,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在网络社区中展开各种活动,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除了网络教学之外,最近各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也都迎合了“90后”学生的特点,这给以后的互动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5.创新激励机制
现在网络社区之所以格外火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激励机制做得很好,通过社区中的个人等级等多种途径来激励参与者,参与者的努力能够很快地得到相应回报。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时候,仅仅依靠考试来约束学生远远不够,要探索一些激励措施,能够短期化,不断强化学生的短期努力。同时要注意,这种激励应该是以正向激励为主,负面惩罚不宜过多,否则将起到反作用。
6.提高教师个人魅力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个人魅力。“90后”的一代无疑是崇尚偶像的一代,但他们的偶像已经不再是死板的、冰冷的形象。在其他方面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教师依靠个人魅力仍然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易中天、于丹、袁腾飞的流行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面对“90后”学生的时候,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让自己真正地融入他们的世界中,用他们的“火星文”、“缩略语”拉近距离,这无疑提高了自己的亲和力,在情感与知识的交流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90后”本身的特点导致我们原来的教学方法在他们身上可能存在着不适应,这需要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转变观念,仔细研究,不断探索适合他们胃口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让教育真正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俊霞,王宁军,储伶丽“.90后”大学生激励式教育手段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5).
[2]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
[3]赖媛媛“.90后”学生高校教育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6).
[4]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5]唐凤芬.90后大学生知行协调路径的初步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