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成人教育论文

学分制背景下云南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文化构建方

2015-07-28 18: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之后,“教师专业发展”又成为基础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技能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教师自我进取意识。要实现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必须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规划意识和能力。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每个人都需要具有学会终身发展的愿望,具备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作为一种人生的样式,或许比其他任何的人生样式更需要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为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教师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讨论话题。
  在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给传统的教师文化建设及改革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从教师文化构建的必然性出发,以教师文化的三种基本样态:自在文化、自为文化与象征文化为理论依据透视学生是否关注到了教师文化的三种基本形态,进而提出英语专业教师的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趋势。
  一 教师文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面对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等一系列时代发展的全球挑战,一场以教师文化建设为核心的革命,伴随着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通过课程改革,谋求教师个性化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学校发展基本目的。如日本课程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就包括:为教师的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在美国,克拉克、霍德、罗伯茨等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带领许多中小学进行着“学习型学校文化”的研究与教师文化建设研究。而在德国中小学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再如,日本广岛县和町学区每一所中小学都在新学期开始第一周,制订教师文化建设计划。霍尔提出了对教师象征文化的认知和研究的意义。看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等一系列时代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1.教师文化的含义
  在媒体上、在生活、工作中,人们无时无刻不以某种方式“遭遇”文化,我们都以各种方式“文化着”。教师与教育生活是不可分的,决定了教师对其文化的依赖。教师文化就是由那些影响教师个体或群体行为生成的,直接和教师的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经验、常识、习惯、观念、理论、制度、习俗、象征、符号等构成的总体生活景观与其内在的生活图式有机统合而成的复合体。
  文化不仅使教师成为自我,它还是建构教师身份的实在力量:教师创造和发展文化的同时又被文化所建构。正是在这种文化建构活动中,教师生存的状态不断地变化,其生活方式才实现了深层的更新和重建。教师教育的研究如果失去了教师文化的参与,则难以触及教师深层教育生活方式的转变。
  2.教师文化构建的模式
  在国内,许多研究者都针对教师文化建设和学校文化关系,教师文化与其专业发展等视角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龙宝新从文化学的视野出发,在对教师文化的三种基本样态——自在文化,自为文化与象征文化进行透视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发展的路径是教师文化的创生和转变,教师教育的自然形态是文化型教师教育。教师的自在文化具体表现为教师参与教育生活的各种惯常性行为,如教育经验、教育常识、教育习惯、生活哲理、教育传统、教育习俗等,它们是赋予教师行为以自然性和自由性的物质基础,是给予教师职业生存的“本体性安全感”的根本途径。教师文化首先是自在式、给定式的生存,然后才是自为式、创造式的生存。所以,自在文化是一切教师文化赖以生发的前提;教师的自为文化是教师在努力实现教育行动的自由化、意识化和理性化时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它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制度等。可以说,自为教师文化是赋予教师教育生活以创新性的文化系统;象征文化是教师身体文化研究所涉及的独特领域,教师身体所承载的服饰风格、行为样式、时空位置,就是成为教师表达其文化的独特工具。在象征文化中,从教育话语的介入到教育意象的构成,是教师象征文化走向教育生活的必经之路。
  因此,本文的理论基础从教师文化结构是由自在文化、象征文化、自为文化构成的一个统合体来看,将从这三种文化结构看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文化的现状,并且分析其教师文化重建的必然性及其趋势。
  二 英语专业教师文化结构的研究分析
  本次的调研对象是云南一所高校英语专业的92名不同年级的学生。笔者针对这些处于学分制背景下的学生对教师的挑选偏向做了相关调研。从调查结果来分析,学生对教师文化的三种形态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需求和关注。
  1.无意识的自在文化更受关注
  学生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等自为文化表示关注的有36.9%;而表示最在意教师的教育经验、教育常识、教育习俗等自在文化的占63.4%。这表明学生对教师自在文化及自为文化都很关注,而对无意识的教师自在文化更显现出更高的关注和期待。现实教育中,教师的自在文化和教师的自为文化这两种文化是互为背景、相互构成的。教师自在文化是教师发展的隐性规范场,其形成方式就是教师自为观念活动在教师文化无意识层面的淤积。
  所以,教师文化的个性化发展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之所以能够成为教师,就是因为其在教育生活中形成了某种必需的文化图式。教师形成独特的教育经验、常识、习俗(即教师自在文化)的过程,为教育观念、制度、理论(即教师自为文化)所习染和同化的过程,就是他愈来愈具有教师气质的过程。不仅如此,教师成为教师的过程,还是一个自觉接受教育理论、观念的启蒙,自觉接受教育制度化的教化,融入惯常化的、更为合理和自然的教育经验、常识、习俗、惯例等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生活方式才日渐适应了教育活动的需求,教师的文化身份才得以形成。
  2.教师的象征文化不可或缺
  当问及是否在意教师的外在时,89.1%的学生表示在意教师的仪表及服饰,其余表示无所谓。可见,教师象征文化是学生非常在意又关注的一种文化形态。教师象征文化的构建对教师个性化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师象征文化的转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
  然而,教师象征文化的转变不同于自为文化,也不同于自在文化。自 为教师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理性文化,而理性文化和象征文化之间具有某种对立性。而自在教师文化的实质是一种自然文化,但这种自然性来自于对既定生活样式的重复,其本质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自然。教师象征文化的转变追求的是自然而非理性,是某种意象在场带来的自然。教师象征文化贵在自然,自然是这种文化存在的生命所在。但教师在象征文化中的发展不是随波逐流的,构建一种尚自然、有深度的教师象征文化,会对教师文化发展产生积极、强大的推动力。
  3.教师的个人文化模式需获得学生的认可
  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教师容易接近的占63%;其余的分别表示教师对学生要严厉、宽松、耐心等。学生认为较为容易亲近的教师,从另一层面来说也是其教师文化被学生认可的一种表现。高校学分制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按照学分制选课的本质看,教师就不能仅仅沦为课程的忠实阐释者,而应力图成为课程的创生者。文化应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而丰富,每个社会的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都有权力对自己生活时代所周遭的文化进行当代意识的阐释。而学分制下学生对教师选择的倾向也就体现了一种学生文化。学生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教师个人文化的一种认可。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分制背景下教育活动的现状,以便来构建更符合发展的新的自身文化模式,进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为自然、自由。对教师而言,如果能对自身的教师文化形成、发展及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就可以使他们有意识地去改善自己的教师文化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结构进行研究,促使教师认识三种文化结构对教师自身发展的意义。让教师自觉地关注无意识的自在文化的存在及其影响力,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师文化体系,从而更好地去适应学分制对教师文化提出的新要求,并且适应和了解学生对教师文化的需求。
  三 教师文化的更新和转变是教师发展的实质和内核
  1.学分制背景下学生对教师文化个性化的期待
  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就是一种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而任课教师只能被动接受选择,因此,学分制背景下教师面临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只是简单的操作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内潜行为。教师文化的生长受到外部和内部双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强调教师文化重建,促使教师保有对文化的敏感度,是其创生和重构教师文化的一个必要前提。一种开放的态度、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都会影响到教师文化的生长。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肯定会遇到自己感到有点“陌生”的文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表现出一种主动性,在师生的相互交往影响中,教师应表现出一种“自适应”,而不是无动于衷和排斥。当然,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仅来自于自己感性的认识,缺乏理性的辨别,教师就应给予适时、适度的干预。这就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化批判力。这种文化批判力的形成,得益于教师长期的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得益于教师对文化的敏感度。文化应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应具有一种对待文化的积极态度。同时学生选课也就是学生文化的一种表达,也给教师的固有文化带来冲击,进而迫使教师去了解、去适应,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文化知能结构,甚至是自己的认知模式。教师文化的保守性、封闭性倾向,都会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达成。
  2.英语专业教师三种文化的建构
  教师文化研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当代的教师教育变革的主要路向就是由以教育知能为轴心的专业建构范式,逐步迈向以教师教育生活方式变动为核心的文化发展范式,即文化型教师教育。教师发展的内核是教师教育生活样式的变革与改观,是教师文化的创生与转变,而不仅仅是教育理论和教育知识的输入与建构。
  从三种文化对教师行为的干预方式来看,无意识的自在文化对教师而言是既定性的,顺势而行、顺其自然的。理性的自为文化对教师而言是构成的,它建构着教师新的文化样式。而象征文化对教师而言是隐喻性的,它使教师表达的意义是朦胧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此维度上,三种教师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层次结构。同时,三种文化在教师文化构建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在自在文化中教师的身体屈从于教师文化的无意识安排,在象征文化中教师的身体与教师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朦胧的,而在自为文化中教师的文化直接左右着教师的身体。可见,自为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最具直接性,其影响直接但不易深入、持久;自在文化对教师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其影响深入但不易调控性;而教师的象征文化介于两者之间。
  因此,分析了解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三种文化构建的内涵,探索教师文化的构建将影响着他们的教学和专业发展,尤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教师文化和教育的关系,以及教师成长与教师文化生长的重要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 结束语
  高校学分制的实施也就意味着教育方式的转型。家庭的背景、教育的背景,个人的文化倾向、工作的环境、地域文化等,都对教师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文化的模式一旦形成,便可能会形成某种单一而定型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于是在高校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构便被提上议事日程。文化就是人的生活方式,而社会的变革,又必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学分制下学生的选课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教师的一种选择。这样,教师文化在学分制背景下就应该适时地表现出某种转变,表现出某种转化,表现出某种顺应。理性的自为文化对教师而言是既已构成的,而隐性的自在文化和象征文化是教师应该关注发展的文化形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文化”如果依旧一成不变,那么,造成与课程、与学生的格格不入就会在所难免。于是,教师的文化心理是否具有某种开放性、教师的文化结构是否具有合理性,教师的文化思维方式是否具有创生性等问题就将影响到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其的认可和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燕.文化释义[J].哲学研究,1994(7)
  [2]龙新宝.教师教育文化创新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英〕霍尔等.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5]吴畏.实践合理性[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