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逻辑性; 创造性; 深刻性; 形象感; 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根本就在于思维能力。积极开展阅读训练有助于提升的学生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形成的核心因素及根本目的。高中正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随着学习内容的复杂化,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开始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想象能力更迅速发展。因此,教师在阅读角度的指导,阅读内容的安排,阅读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不能忽视学生的“能力”,应寻求有效途径,有效训练他们思维能力使之尽快提升。
一、理清文脉,训练思维逻辑性
思路就是围绕立意构架的思维轨迹,作者创作是利用思路来实现创作意图。那么,读者就可以通过理清文脉,还原作者的构思,找到作者的思维轨迹,进而把握文章立意,这应是一条基本阅读规律。如指导阅读说明文,就要遵循“特征思路”。因为说明事物围绕的是事物的特征;阅读议论文则往往遵循“问题思路”,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漫话清高》;叙事类文学作品往往按时间先后、空间顺序或人物活动的几个方面来展开;抒情文体往往是采用“意境思路”、“感情思路”,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而记叙文章往往涉及很多人,许多矛盾,我们在繁杂的头绪中应抓一个或一组人物,因为记叙类文章往往通过最主要人物来反映主题的。比如说《鸿门宴》。可见通过探究“思路”、“文脉”,能更加深刻地认识文章结构安排的目的,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二、启发质疑,培养思维创造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例如阅读《失街亭》,传统的观点是马谡的自以为是、不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不听王平的劝说,一意孤行,导致战争的失利。面对这个传统的、正统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在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陶行知语)的信念和决心。当然需提及的是,在个性化理解的同时,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就需要老师有意义的点拨,有见地的指导。
三、纵横比较,挖掘思维深刻性
语文课有广泛的比较教学的领域。学习语文知识需要比较,阅读理解课文需要比较,语文能力训练也需要比较。在比较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文教材把“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编者力求把同中有异的课文及其各项内容组成为一个个有机的小综合体,这就为“比较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语文单元教学方法的特点就在于比较。例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在题材上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人臣劝说君主,君主采纳臣子的建议,兴利除弊。在塑造人物上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尤其是邹忌、触龙、烛之武三人,都有一片忠心,且能抓住上级的心理,还有高超的讲话技巧,最终达到了劝说的目的。但三个人又各自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独到的说服技巧。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学生对这三个人的思想、说话艺术就会又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也是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相见欢》、杜牧《赠别》、晏殊的《清平乐》等等,无论情人相思的煎熬,抑或友人分手的不舍,都为多愁善感的词人所捕捉,他们用多情之笔流泻下了当时的感动。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融入词的意境,触摸到作者灵魂深处的思想情感,感受到词的美,还提高了对诗词的赏析能力。
四、引导感知,发展思维的形象感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知作品中人物形象,调动他们生活积累,想象祥林嫂,阿Q,陈奂生等人的形象,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类似原形。培养学生的形象感,进行求同求异的比较,以把握形象的特征。祥林嫂与刘兰芝、刘兰芝与杜十娘,以及崔莺莺与杜丽娘还李香君,她们作为女子,她们的形态、眼神该是怎样?她们说话的样子该是怎样呢?引导学生朝这些地方想象,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感。阿Q与陈奂生他的服装有什么不同,他们脸色形态,个子该有哪些区别呢?读诗歌,也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感。读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们要学生想到:秋天风霜高洁,秋叶凋零,尤其是深秋,北风一吹,枯叶满天飞,令人感伤。但杜甫又写出盛景与动景奔腾之水,浩浩荡荡向东不息,给人一种永不穷尽的亮色。比如说,我们读李白的诗歌《将进酒》,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就应该有形象感,想到长江滚滚奔流的气势。读“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就应该想到一个孩子赤脚在河边挑捡贝壳,想到老渔翁在撒网,时光很快,人一下子就变老了。还要想到长河里流淌的不仅是水,而且是时光,是历史,是逝去的岁月。长河连接过去和未来。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很好的形象感了。
五、联想拓展,激发思维的想象力
联想力与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联想拓展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顺着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事物发展的必然结局、作家创作的思路继续联想下去,从而体现纵向思维的开拓。例如阅读《项链》,可以让学生思考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的生活,这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再如《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
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简洁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问一句:“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学生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夫妻之情感人入微,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了。
总之,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思维能力发展了,阅读水平就自然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