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成人教育论文

独立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效应的相关综述

2015-07-28 18: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逐渐饱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主题已经从“普及率提升”转换到“使用程度加深”。互联网大大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尤其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家庭条件较好、自律性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接触网络的时间更多,所以通过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代的必然。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此,独立学院应在教育理念上与时俱进,深度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效应,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效应
  1.网络交流的及时互动性提高了教育的效力
  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时效性,及时有效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作用,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率、达到教育的效果。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往往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学生的思想变化,从而弱化了教育的效果。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意识更加多样化,网络可以使教师迅速地跟踪学生思想情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同时将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的互动交流,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和名师专家互动交流、获取知识;教师能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引导、答疑解惑,这种灵活机动的交流方式改变了以往生硬、呆板的教育方式,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的效力。
  2.网络资源的海量性丰富了教育的内容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信息的闭塞与教学资源的匮乏,有些教师往往十年如一日的用一份教案,这对于求知欲极强的青年大学生是绝对不可行的。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偏低、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于这种传统的老生常谈的教学内容并不感兴趣,导致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而网络资源的海量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网络为教师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理论素材和现实材料,教育内容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其效果是单一僵化的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效果。
  3.网络沟通的平等性增强了教育主客体间的信任
  主客体的充分信任是指主客体双方相互之间有积极的需求,对彼此的行为有正向肯定的预期,双方达到了“信”与“任”的统一,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信任关系的最佳状态。
  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是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但是,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存在着“假、大、空”,在教育方式上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说教,而独立学院的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情感方面的深入交流。但是,在网络世界里,沟通交往的对象通常是虚拟的,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地位,使沟通教育工作更具亲和力和人情味,促进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信任,帮助教师把握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
  4.网络平台的虚拟性拓宽了教育的渠道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座谈会、单独谈话等形式展开,这种方式单调僵硬,大大抑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互联网突破了这种局限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开诚布公,有助于营造畅所欲言的交流氛围。他们可以通过E-mail、BBS、QQ、微博、微信和超链接等网络手段展开沟通;同时还可通过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网络的方便性和虚拟性使大学生愿意参与调查,表达真实的想法,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珍贵的信息。
  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网络的开放性加剧了外国文化的入侵
  阿尔温·托夫勒认为:“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使信息流通畅通无阻,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但是,这也为西方敌对势力向中国渗透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提供了机会。其中极力宣扬的“民主、人权、自由”以及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不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力,而且对于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独立学院大学生而言,他们对西方世界传递的不同观点也往往会全盘接受或人云亦云,使辨识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思想日益西化。
  2.网络的多媒体性对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挑战
  首先,网络环境下的独立学院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自身网络能力与网络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样才能轻松应对熟练掌握网络的大学生群体;其次,由传统的教学方法向现代教学方法转变,熟悉并掌握现代媒体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集成功能,设计出声画并茂、形象直观、丰富多彩、交互性强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运用网络的能力、快速更新知识、转变工作方式是迎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
  3.网络的全球性使网络信息的净化难度加大
  由于过去教育手段单调僵硬,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途径匮乏,教师可运用恰当的管理手段来保证教育内容的纯净性。但是网络的全球性使大量信息充斥网络,良莠不齐,使一些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
  三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独立学院应根据学院实际和学生思想特点,切实增强独立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实效性。
 1.建立集思想性与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网站
  校园网是独立学院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主阵地,独立学院应结合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实际和学生对网络信息需求强烈的实际,积极建立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在网站上积极发挥正面宣传,从而抢占网络舆论主动权。
  第一,精心开设各种栏目,吸引学生关注校园网。要精心策划、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网络栏目,如在线心理咨询、名师对话、资源下载、书目推荐、网上论坛、时事讨论等 栏目。独立学院的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强,思维相当的活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主动关注、参与校园网的过程中,使网络真正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第二,密切关注校园网动态,加强与学生交流。针对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有组织、有引导的讨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使校园网成为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讨论时事中汲取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净化学生心灵,增强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想的能力;而且在师生交流对话中,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建立起集思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适合大学生的校园网。
  2.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网络教育的能力
  第一,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网络技术能力的提高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网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支队伍不仅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还要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熟练地从网上收集信息,准确把握大学生脉搏。
  第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根据新时代的要求,社会、独立学院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持续更新和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当前社会问题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第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网络是师生交流的新方式,教师可通过E-mail、校园BBS、QQ、微信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
  3.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对上网师生的自律教育。要将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第一,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理念。教师要结合网络发展的实际,根据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启发大学生的道德思维,引导他们构建正确的网络道德理念,让学生明白在网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道德理念和道德内省机制。
  第二,切实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网络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将正确的网络道德理念转化为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不仅要教育大学生在无人监督的网络环境下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要坚决抵制违背网络道德规范的行为,提高网络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谢光绎.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信任关系[J].湖南社会科学,2008(4)
  [2]〔美〕阿尔温·托夫勒著.权力的转移(刘红译)[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赵世强、康庆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 把握“网上”主动权[N].人民日报,2004.11.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