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普通高等成人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为此,本文通过对汕头大学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现状的调查,寻找成人教育学生管理路径,提出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制定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制度;深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创新管理方法,制定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解构主客二元对立,构建具有“主体间性”的新型师生关系。
“普通高等成人教育,是普通高校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对成人实施的专门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普通高等成人教育为社会成功输送了大批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的人才,为终身教育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高等成人教育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函授教学已经逐渐被取代了网络远程教育取代,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必然对普通高等成人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汕头大学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现状为范例,剖析成人教育学生管理问题,探讨管理模式的改革策略,以期提高继续教育学生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力求实现继续教育学生群体素质全面提高。
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1份,回收率97%,数据通过计算机SPSS处理分析。
一、发现及分析
(一)学生构成特点:学生来源复杂、层次差异性大。
从图1,图2,图3可以看出,继续教育的生源组成比较复杂,差异性大:从年龄构成来看,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在20岁—50岁之间,其中绝大多数以青年为主;从文化水平来看,有初中、中专、高中、大专、和本科,学生的学历普遍不高,高中或中专及大专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占到总比例的45%,39%;从工作状态可知,成人学生中将近92%的人都有固定工作,他们当中有刚刚踏出高中或中专校门的没有任何社会经历的学生,希望通过继续教育以备往后求职之需,有需要提高学历或专业技能的职员、工人或公务员,也有部分农民和个体户。总之,成人学生其年龄的差异、文化水平的高低、行业的不同以及社会经历的差异都从侧面反映了成人学生具有鲜明的个体特殊性以及差异性。
(二)选择成人教育的目的:出现两极化。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4),在被调查的学生中,48 %的学生仅仅为了获得文凭,以备日后求职和升迁之需。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文凭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显得异常重要,往往起到“敲门砖”和“通行证”的作用。用人单位越来越把学历看做衡量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指标,低学历的人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就业和升迁的压力,不进则退,接受成人教育,提高文化档次,文凭成为一部分学生追捧的原因。一部分学生仅仅为了混得文凭,而不是获得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导致对学习缺乏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38 %的学生经常缺课。调查发现,41%的学生是为了提升个人技能、提高文化知识,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高学历文凭,更多的是通过自发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三)学生班级管理:存在缺陷。
在对“班级的学习氛围”的问题调查中(如图5),有46%的学生认为学习氛围一般,也有5%的人给与“差”评。评价“很好”和“好”的分别占13%和36%,。说明了学习氛围不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要加强学风建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同学关系如何”问题中(如图6),有50 %的学生认为“良好”,只有4%的学生认为关系“不太好或者比较疏远”。数据反映了成人学生之间的相处比较融洽。在“对成人学校的班级管理方式”的问题调查中(如图7),17%和29%学生对班级的管理方式持“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一般”和“不太满意”占到一半以上。学生班级管理有效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四)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教材需更新。
在“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调查问题中(如图8),有4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34%的学生对课程设置比较“满意”,评价“非常满意”的人数只有不到五分之一,占到13%。这说明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在回答“教材内容如何”的问题时(如图9),认为“教材资料理论偏多、适用技能少”,“教材缺乏成人特色”,“教材针对性差”,“教材资源缺乏不足”,“教材跟不上考试变化,没有适时更新”,分别占了66%、47%、44%、29%、20%。由此看来,学生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而教材理论偏多,缺乏特色和针对性,没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设置和教材怎样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这是必须改进或者改革的问题。
(五)师生管理互动:师生互动需提高。
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如何”的问题调查中(如图10),34%的人认为“好”, 9%的人认为“非常好”,有43%的人认为“一般”,14%的人认为比较“差”。这些数据说明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成人学生的互动性不是特别理想,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加强师生互动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对“课外时间班主任是如何管理和联系学生”的问题调查中(如图11),93%的人选择了“通过班级公共邮箱联系、建立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管理联系”,选择“班主任直接电话联系”,“通过班委管理联系”和“其他”选项的人分别为33 %、27%和5%。说明了班主任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尤其突出的是采用新媒体协助教学管理,体现了教师与时俱进,增强自己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提高了管理效率。
(六)教学效果: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在“成人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如何”的问题调查中(如图12),43%的人认为“随意大”,39%认为“过于死板固化”,36%的人认为“灵活自由、现代性强”,24%的人认为“盲目性大”。说明管理规章制度灵活自由、现代性强,但也存在着随意性大,过于死板,盲目性大等明显的问题。在“对成人教育管理方式的评价”中,高达50%的认为比较“人性化”,47%的人认为“自由化”,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专制化”和“保守化”,这部分人的比例分别占到24%、23%,只有16%的人认为比较“科学化”。数据从侧面表明普通高等成人教育的管理方式有令人欣慰的地方,人性化和自由化是其最大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专制、保守等缺陷。在“对教学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中,认为“教学管理理念陈旧”,“后勤管理工作不到位”,“教学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考核制度不够严核”比例分别是41 %、36%、29%、23 %。教学管理理念陈旧,后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应该引起管理者的深思和高度重视。
教育论坛
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现状及模式研究
“对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如图13),41%的人认为“满意”,13%的人“非常满意”,超过一半的人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持肯定的态度,不容忽视的是,仍然有40%和5%的人认为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持“一般”和“不太满意”的态度。对“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和善后处理工作的能力评价”中,29%的人和13%的人认为“好”和“非常好”,34%和3%的人认为“一般”和“差”。对“学校采纳和满足学生合情合理的意见和要求的评价”中,48%的人比较“满意”,48%的人认为“一般”,只有4%的人认为“不满意”。说明学校在民主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采纳合情合理的意见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在谈到“提高成人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主要措施”时,76%的人认为应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72 %的人认为要“加强教学需求调查,制定可行的培育方案”,71%的人认为需要“采用现代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二、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虽然我国普通高等成人教育的管理内容和形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突破,但在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高校这顶“保护伞”的庇佑下,普通高等成人教育依然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这就无可避免地造成普通高等成人教育其管理理念会受到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高校的影响。可见今天大多数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依然以系统、结构、统一性和整体性作为管理理念,强调人是理性的,以绝对理性的方式实施管理,用统一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学生的行为,排斥学生的差异性,以求达到行为的一致性;其次,由于统一管理的需求,不断排斥异质和边缘,极力做到把各具特色的个体强行拉入一个统一而固定的模式中,像生产加工标准化机件一样对学生进行训练,并且用统一标准衡量其“产品”是否合格;最后,在管理过程中,依旧坚持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管理思路和方式,缺乏服务学生的意识,把其对教育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2]
(二)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
普通高等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大多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课程设置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理科轻文科;重考试轻实用等问题,没有很好的衔接学生的特点,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教材针对性差,不符合成人特色,理论偏多而实用技能少。这些问题明显阻碍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亟待改革。
(三)管理方式差强人意
实际上,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就相对困难,“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实际上,不少高校的成教部门就是一个微型的学校,担负着考务,教务,教学,教材以及招生宣传,学籍档案管理等重任。”[3]此外,在1998年,教育部撤销了成人教育司,将其与职业教育司合并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随之,“全国各省、市从上到下经数十年建构而成的成人教育管理系统也被纷纷合并、分解甚至撤销,这使得国家政府层面对于这样一项与社会昌盛,经济发展以及民族素质提高密切相关的、宏大的教育事业,失去了一个专门而强大的机构来精心研究规划,指导协调,造成了管理体制、管理力量的严重缺失”。[4]但大多数普通高等成人教育学管理工作依然参照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管理方式,没有给与“管理——服务”模式足够的重视,而是通过训斥、说教和各种规章制度等形式来进行管理。管理方式单一化,过于死板,呈现出一种专制与保守的特点,缺乏灵活度,忽视成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抑制了学生的情感、意志、人格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甚至严重制约了普通高等成人教育的管理效率。
(四)管理双方“主体间性”的缺失
哈贝马斯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工具行为是主客体关系,而交往行为是主体间性行为。
[5]他倡导交往行为,通过对基于相互沟通和理解的交往理性的建立,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状态。成功的教育是主体间性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种“主体——主导论”的出发点,不仅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和启发的作用。而事实上,大多数成人教育学校依然保持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师生观,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师生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二元关系的划分使得扮演各自角色的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充分进行互动与交流,导致师生关系呈现出一种僵硬的状态,限制了人的本性。[6]
三、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
(一)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制定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制度
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成人教育的指导思想,可以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各种权利,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营造出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树立富有人情味的管理理念是普通高等成人教育步入高效的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在普通高等成人教育中,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尊重差异。
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成人学生管理过程中,把实现成人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作为管理的重要目标,充分尊重成人学生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不能把他们都看成单向度的人,而要把学生看作具有主体意识和行为能力的“立体的人”,极力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其次要立足于成人教育的实际,制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成人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盲目地照抄照搬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理念,只会导致理论与实际不相符,内容与形式相互排斥,不兼容的局面,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成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最后,成人教育的管理活动,要改变传统管理思路——学校、教师才是管理决策者和执行者,而学生是被管理者。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认识到学生不单单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者,校规校纪的遵守者,也是学校管理活动服务的对象。通过教学、引导、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和心智,营造出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
(二)深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
首先,成人教育学生的需求明确而多样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科学与否就成了成人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考虑学生的职业特点,安排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与教材,是每一个成人教育机构应该秉持的理念。课程设置应该协调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文科与理科,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专业技能与人文教育之间的比例,避免课程设置片面化,功利化,培养综合性人才。其次,成人教育的学生组成结构比较复杂,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记忆力等方面的差异,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最后,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大多有固定的工作,只有少量的时间用来学习,考虑到这一现实的情况,课程应该设置得精,设置得巧,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最大的成效。
对于教材的建设,首先,教材应该适时更新。21世纪,知识在不断更新,信息量在不断增加,只有内容囊括社会各个领域变化的教材,才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才能使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学到真正的知识,不至于思想认识老是停留在原有水平。其次,教材要增加使用技能的比重。过多的理论讲解,只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导致很多学生弃学厌学,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需求,而在教材建设中,增加使用技能的比重,可以提高教材的操作性和应用性。总之,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成人教育机构投入大量的心血和努力。
(三)创新管理方法,制定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传媒等手段的发展,促使普通高等成人教育必须要改变其思维方式,打破以往因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信息不平衡所导致的分离和封闭,让学生的个体感知更多更好的融入集体意识。[7] 从现实上看,成人学生这个群体具有强烈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因此对于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知识水平和社会经历的成人学生应该因材施教,照顾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习能力。普通高等成人教育生源的差异性以及教学模式的灵活多样,比如,全脱产形式、半脱产形式以及函授等,要求学校必须创新管理方法,制定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首先,成人教育的管理者要重视学生的民主管理以及自主管理,授予成人学生一定的权力。校方要开通多样化的意见沟通渠道,如设立意见台、校长信箱、问卷调查等,鼓励、支持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来,主动的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制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校与成人学生如此科学的双向互动,工作效率才会得到提高。成人学生不仅是学生身份,而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有一定的组织、沟通和管理能力,可充分利用他们这部分的才能,任命班干部,鼓励他们积极地投身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参与者和决策者,沟通学生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关系;协助课程的安排;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安排课外活动等。学生的自主管理不仅能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而且个体能力得到了锻炼,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了个体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其次,擅于运用新媒体辅助教学,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信息时代,新媒体教育手段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媒体以其信息内容的海涵性、传播方式的生动性和交互性、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等优势,为成人教育创设了一个生动立体、信息多源、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声情融汇、图文并茂、音视同期的语境中感知教育信息、充分调动个体的说、听、视、触等各种器官,实现成人教育的形象化、多样化和立体化。因此,成人教育机构要擅于运用新媒体辅助教学,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最后,要加强对学生虚拟世界的管理。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与成人学生进行虚拟世界的良性互动和日常交流,如建立班级博客、邮箱、班级飞信、QQ、微信等,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以达到有效的管理目的。
(四)解构主客二元对立,构建具有“主体间性”的新型师生关系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认为,“主体间性”是我与他人之间生存上的联系,是我与他人的共同存在以及我与他人对同一客观队对象的认同”。[8]师生关系应当是主体间的关系,即“我—你”的关系。在这种主体间的你我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精神整体,同时他们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创造的,而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反映在管理过程中,则是对教师管理权威的消解,对其充当“裁判”角色的否定,而是积极建构一种师生之间平等、彼此尊重的新型关系。[9]
因此,必须要解构成人教育中师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关系,构建具有“主体间性”的新型师生关系。首先,教师的管理观念应当从“唯我论”升华为“超我论”,从单数的“我”走向复数的“我们”,从“自我”走向“他我”。“我们”“他我”的主体间关系蕴含着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的精神实质,是对主客,对权威的否定和消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履行教书匠的义务——“传道授业解惑也”,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情感、价值观、思想以及经验的交流。其次,教师要充当引导者角色,摒弃“填鸭式”的灌输模式。形象地说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像河岸与河水的关系,教师象征着河岸,河水则代表着学生,彼此需要,不可分离,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获得了生存的技能、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奔向生活的海洋,反过来,学生价值的实现是对教师存在意义的最大肯定。
作者:林岳新 来源:山东青年 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