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的审美素养与中国公共艺术

2016-06-12 17: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提及公共艺术,必然先要有公共领域。而所谓公共,就是有民众参与,因此它必然是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产物。西方也是自文艺复兴以来,从神性到人性,把中世纪的宗教至上拉回到人间,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类本身,也逐步建构了成熟的公共艺术的审美教育体系。

 

西方人审美素养的提高,恰恰与几百年来公共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在中国,几千年来,古代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小雅》)的皇权思想统治天下,根本没有公共概念的空间。直到20世纪初,中国才通过废除封建专制的历史革命,找回古代文明中公共艺术的缺失。艺术藏品从完全私有化慢慢向对社会开放过渡,艺术的公共性开始崭露头角,应该说,20世纪是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近年来,随着艺术与生活的连接越来越紧密,公共艺术走进人们的视线,在公共空间里一些艺术家的作品经常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像2013艺术家霍夫曼的大黄鸭在国内外引起的网议一浪高过一浪。何为公共艺术这一概念?我认为,公共艺术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物质的,落脚在具体实物上,特指艺术家为某个特定公共空间所创作的作品,或者在公共空间展出陈列的艺术作品。

 

由于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公共艺术越发凸显出它在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它反映当代城市文化的面貌,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神财富与文化价值。它反映艺术与空间的关系。当然,公共艺术的存在意义远不止于此,另一层面则指艺术的公共性,它反映在精神层面。

 

公共艺术能够通过改变所在地点的景观,突出某些特质而唤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表达社区或城市的历史与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能够长时间地影响着公众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它也会成为城市身份的标识,在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如此,但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甚至是在重要的大都市,目前城市公共艺术还没有受到政府和人们的重视。因此,城市展示出来的公共艺术还不能完全体现专业水准,比如在北京望京京密路与广顺南大街交汇处,就有一个极其草率的城市雕塑《大熊猫》在马路中间。

 

从题材、造型到形式都与此地域文化相去甚远,使观者行人对此雕塑颇有议论。这件公共艺术作品还透射出几个社会问题,除了反映了城市建设中对公共艺术的重视程度不高之外,从业相关人员的艺术素养与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也形成一对矛盾。另外,在城市空间中优秀的艺术作品极少,美术专业人员与公共艺术项目的连接不够紧密,也就是说,艺术与大众存有隔阂。

 成人的审美素养与中国公共艺术

首先,以上两个问题,恰恰是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契机,我们此时此刻不仅需要公共艺术教育,而且更需要关注成人教育这个群体的审美教育。只有全民美育推行到位,才能提升社会方方面面的整体审美水平。我们仔细来研究一下成人这个群体,他们占领着各行各业的关键岗位,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工作任务,是社会生产的中坚力量。他们数量惊人,占中国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踏入社会的这部分成人扮演着诸多社会和家庭角色,他们将影响几代人的思想观念。而从这一代的教育经历来看,因为当时社会历史进程特点或者说受当时社会重理轻文更轻艺术的局限,对美术的了解可谓少之可怜。当然这是那一代人教育的缺失和遗憾,但却造成了当今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他们的艺术素养直接影响到公共艺术的兴与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是让艺术走向社会,艺术家走向大众,也就是说艺术家应更多与社会各界互动。过去,艺术家常常在自己的艺术圈里处于半封闭状态,大众与艺术家之间似乎有一个天然的屏障。即便看到艺术作品,人们也没有机会与艺术家直接对话,更无法了解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内心感受,进而导致大众对很多艺术作品的迷茫。可以说,他们好像是两条相互陌生也从不交集的平行线。而我认为,要想提高全民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公共艺术的水平,当下,应使优秀的作品时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空间里,与人们的视觉世界发生关系,不断地刺激人们的眼球,提升人们的整体审美水平。

 

优秀的艺术家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拉近与人们的距离,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艺术,让更多的人爱上艺术。二是整合社会媒体与艺术文化场所的资源,对大众进行良性引导。要实现全民美育的目标,社会媒体应首当其冲启发大众对艺术学习产生新的认识,而且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艺术文化场所普及美育,掀起审美教育再提高的浪潮。

 

只有让更多的人对艺术感兴趣,更多的艺术家走进教育,艺术与社会的连接更加紧密,城市的公共艺术水平才会真正有所提高。

 

今天我们虽然看到全国艺术和教育活动如雨后春笋,但针对成人这个群体的教育实践依旧匮乏。我认为,这将是改变公共艺术现状的重要途径,也将是一个重要的公共艺术领域新的研究命题。因此,成人将是提高中国公共艺术水平的重要人群,我们真的需要更多关注成人这一群体的审美教育。

 

其实,城市文明的进步带动公共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使人们思考艺术与人本身的关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艺术的公共性和公共艺术作品已深入人心,特别是有些艺术区渐渐成为人们消磨业余时间的聚集地,慢慢给人们培养走进画廊欣赏艺术品的习惯。比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就是很好的一个范例,从许多年前只有寥寥专业人士的光顾,发展到周末游客爆棚的今天,这个过程就是慢慢带领大众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当人们看到798艺术区的创意产品时,发现艺术对生活的作用无穷无尽,艺术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一包纸巾,一个笔记本,有了艺术的点缀,它便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艺术素养的提高将对人的一生产生积极作用,通过美育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发现艺术对人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艺术与人的发展,艺术与社会文明的进步,艺术与点点滴滴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关系,而艺术与社会的融合,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将促使我国的公共艺术有更大的繁荣。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来临。

 

  作者:马菁汝 来源:创作与评论 2016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