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教育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2016-02-11 19: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几年来,我国成人教育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愈发明显,理论联系实践的程度愈发密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研究进展概况

 

  成人教育学者们对于学习型社会体系的内容、处于转型期的继续教育、因应新技术不断变革的远程教育、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社区学院特点创新等问题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同时也增强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近年来,全国性的成人教育学术活动频繁,推动了成人教育学科不断发展与成熟。围绕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终身学习与人类发展、终身学习与中国梦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学习型社会(城市、社区)建设与成人教育科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继续教育的综合改革一跨界、融合、创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新时期我国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等主题展开讨论。这些学术交流,丰富了成人教育学科的内涵,壮大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队伍,扩大了成人教育影响力。

 

  此外,成人教育学科理论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高质量论文和相关的课题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内容与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也是密切相关。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年度立项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立项课题的调查数据显示,成人教育学科立项课题主要集中在教师继续教育、弱势群体技能培训、学习型城市建设、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高校继续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开发、学习型城市建设等方面。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数据,主要成人教育期刊2010年至2014年发表的成人教育学科的文章数量近千篇。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全文转载数量643篇,发表在CSSCI刊物及以上级别的成人教育类文章近400余篇,研究的主题涉及成人教育与成人学习、教师继续教育、开放大学建设、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与教学改革、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比较研究等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成人教育研究的多维视域

 

  随着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开展,对此过程所产生的问题的相关研究与反思也不断展开,随着研究视域的不断扩充,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丰富了成人教育学科的内涵,扩展了成人教育学科的外延,在这种学术争鸣的氛围下,成人教育学科的内容得以不断丰满,程度不断加深,其影响力也得以不断扩展。

 

  1.成人教育学科的进展与反思

 

  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建、重建、停滞、再建、发展和成型六个阶段。回顾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有学者提出,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发展亟待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即成人教育学科的独立地位、成人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成人教育学的国际责任、成人教育学和成人教育实践的关系、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队伍建设。从批判与重建的角度出发,有学者认为,中国成人教育学科研究的关键在于着手进行社会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应把构建现代成人教育作为特定组织目标,使之对中国成人教育学科重建给出富有实际价值的引导。[2]

 

  2.多理论视角探究成人教育学科发展

 

  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丰富成人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已成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关注点之一。转变学习理论对建构主义理论、哈贝马斯的社会学理论和弗莱雷的解放理论等进行消化和吸收,同时又以生活情境下丰富多彩的成人学习现象为现实基础,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是西方成人教育学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持续探讨成人如何学习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3]对教师学习的研究应该用哲学的思维态度,即认识批判思考教师质变学习如何可能的问题。有学者通过分析找到教师学习的现实缺失,从而论证教师质变学习的在场是由教师学习的作为人的发展价值取向所决定的,以学者想象的思想实验方式进一步论证了教师质变学习的支架与路径。[4]

 

  ()终身教育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化

 

  1.终身教育政策研究逐步展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推动下,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从理念的倡导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性的政策与战略,一些先进国家已通过政策的制定及立法的手段,实现了终身教育由理论到具体实践的转型。但是成人教育政策更多地成为社会控制的工具,许多国家缺少对成人教育政策的整体处理方式,因此,制定相关政策特别应注重不同部门的整合性合作,提高资源与政策的运行效率。[8]中国终身教育立法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总的来看,近年来有关终身教育立法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基于国际比较的视域而展开,如借鉴国外终身教育法诞生的经验,分析我国终身教育立法需要夯实的基础条件,这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推进工作,使得终身教育立法工作的更具可操作性。9]我国国家层面的立法虽尚未完成,但通过对现有法律政策及其实践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未来中国终身教育政策的着力点和基本走向,勾勒出未来中国终身教育政策的基本框架,如确立终身教育的责任主体、改革主体、服务体系、学习机制等。[10]

 

  2.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渐趋推进

 

  终身教育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潮之一。有学者借助福柯的话语实践的分析框架,运用N-Vivo8.0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终身教育政策文本进行了编码分析,研究发现,终身的哲学根源是回归人的价值理性、彰显人、制度和合作的力量,这也正是终身教育今天拥有如此旺盛生命力的原因。[5]确立终身教育体制的基本理念,促进受教者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及其政策的原则和目标。[6]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努力推进,如加强终身教育立法,保障教育体系的有效构建;加快开放大学建设,做为巩固终身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夯实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7]

 

  3.终身教育立交桥和学分银行建设研究成为热点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学分银行旨在为学习者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它是以终身教育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习成果认证管理中心和转换服务平台。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的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的发展显示,年轻人和成人在生活经验中对于知识、技能与竞争力获取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各种学习成果的认证,应该成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11]随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日益渗透,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学分银行作为将终身教育理念转变为实践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推广,我国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开展了有关学分银行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2]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有学者提出,我国学分银行应采取建立国家层面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模式,应在大量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建立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学习成果框架和标准体系,并通过国际合作和试点,协调、稳步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实践。[13]成人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学分互换,即建立学分转换对接体系、学分转换评价体系、学分保障体系。[14]应从顶层设计、法规建设、公益性手段、质量规范等现实问题人手,从而夯实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基础。[15]

 

  4.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取得突破

 

  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全面到来意味着学习型社会建设势必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而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步骤与衡量标准。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0多个城市和地区已经把建设学习型、教育型城市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许多城市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政策交流、行动研究、能力建设和相互学习,如2013年全球首届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讨论了学习型城市的主要指标,并通过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和《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两个文件,明确了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战略。[16]有学者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近发布的全球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进行了解读,整个框架从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做三个逻辑源点出发,以学习型城市建设增加的裨益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柱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为三个一级指标,又分别列出若干个二级和三级指标,形成了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促进学习型城市的构建与发展。[17]

 

  ()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备受关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表明国家从政策层面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继续教育作用也更加明显,继续教育应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1“继续教育概念取代成人教育

 

  从历史沿革看,我国多将继续教育视为成人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约从2002年开始,国家出台的文件中常同时出现两个词汇,但在2007年之后,国家出台的文件中多使用继续教育一词。继续教育的概念产生于西方的继续工程教育一词,原意主要是把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再教育对象,后来理解为完成继续教育之后针对成人所进行的教育,我国于1979年正式引人该概念以来,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立场、价值观对此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评价。我国《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87)等文件也表明,继续教育是指以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对象的再教育活动,[18]这是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两者之间联系与区别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继续教育一词在理论与实践中更多地使用,尽管仍有学者对区分两者上持不同意见,但无论是使用成人教育或是继续教育,都改变不了面向成人群体,提供各类学历或非学历教育的这种教学活动的根本性质;而且从实际角度看,众多成人院校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等,也是在实际行动上对国家使用继续教育这一表达的回应与认可。

 

  2.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与转型研究重点

 

  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人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这是明确继续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方向问题。19]而继续教育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打造品牌特色。大学继续教育是大学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应与大学品牌形成互动关系。[20]从发展现状看,高校继续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高校继续教育应该更新观念、创新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建立教育培训机构联盟、构建基于网络的开放式终身教育平台、调整培训项目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21]高校继续教育需实现人员互补、教学相长、资源共享、市场共赢之利,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组织体系、营销体系、教学体系以及学生服务体系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整合。22]在此过程中,高校成人院校需要增强整体自我办学实力,高质量完成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等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成人教育学院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23]高校继续教育要形成自己的优势,必须从理论、政策、目标、模式、对策等方面加以创新,制定特色鲜明的发展战略。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融入城市问题研究成为关注焦点

 

  1.关注新市民角色转换研究

 

  新市民角色转换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产生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农民身份发生转换,从而由农民转换成城市的新市民,随着新市民对城市生活的融人,会有一些文化上的冲突,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城市化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成人教育不仅可以帮助新市民掌握城市生存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调节好由于身份转换带来的焦虑。[24]

 

  2.关注农民工融人城市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农村地区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产生了我国独有的农民工问题。因此,在农民工社会融人问题上,教育都是一个既注重现实需求又关注长远发展的解决方式。[25]城镇化或进城务工意味着从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发展和质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质上就是接受城市生活结构、社会行动影响并自我调整的过程。受收人水平、工作和生活环境、社会融人状况、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幸福感偏低,有效地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人程度,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与手段。成人教育应该通过提升技能水平、促进经济融人、重视社交平台,促进社会融人、增进城市认同、促进心理融人等内容,真正消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隔阂与认知隔阂。[26]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成人教育研究数量增多,研究选题、内容比较分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成人教育学相关文化研究、企业大学的战略发展、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继续教育的劳动力市场研究、进城务工人员的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等选题都有所涉及。但是,成人教育研究的质量有待提高,研究的深度还需加强,如何增加、提升、搭建多方面的研究平台,也是今后成人教育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处处学习、人人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需要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科也在不断参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全民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成长与壮大。在此过程中,成人教育学者需不断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积极总结经验与教训,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个体提升的需求。

 

成人教育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实践导向的价值取向

 

  从价值取向看,近年来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仍然延续了以往的研究特点,即对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追求,无论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技能培训问题、信息化进程中远程教育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成人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抑或是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问题,都是立足于解决成人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或就对成人培训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展开反思,这一方面是由成人教育学科特点所致,即实践指导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成人教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这一取向将是该学科发展的主流,当然,有关元成人教育学的相关研究并未停止,对基本理论的思考仍在持续着,这是该学科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本保障。

 

  ()开放学习,总结反思性研究

 

  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潮全球化蔓延的态势,在基于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前提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接纳、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并展开反思也必然是今后本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应结合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提出的思想理念、行动框架与愿景,思考我国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27]目前,全球成人教育实践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需要成人教育政策必须是动态化的延续发展,因此,全球成人教育政策的实践走向,拓展了我国成人教育政策实践的空间。[28]今后有关国外成人教育的成果,包括政策类、课程类、信息类的题材将会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侯怀银,吕慧。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本土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7).

 

  曾青云,许伶军。当代中国成人教育:批判与重建一基于社会变革的视角[J].职教通讯,2014(1).

 

  朱敏。西方成人质变学习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1(3).

 

  伍叶琴。教师学习的现实深描与学者想象一基于成人教育哲学视域结构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3(3).

 

  滕珺。回归人的价值理性一联合国教育文组织终身教育的话语实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4).

 

  徐冰。浅析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

 

  刘晓平。努力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N].河北日报,[29]

 

  欧阳忠明,肖玉梅。全球成人教育政策的现实图景与实践走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桑宁霞,文伟斌。中国终身教育法诞生的保障机制研究基于国际视野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桑宁霞,渠佳敏。终身教育法规的借鉴与重构一《太原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评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杨进。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可、核定与认证在推进终身学习中的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

 

  汤诗华,等。我国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3(5).

 

  李林曙,等。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途径与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王贺元,乐传永。论成人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中学分转换体系的构建[J].教育学术月刊,

 

  刘素绢。学分银行如何夯实终身学习立交桥基础[N].光明日报,

 

  谢伊青。全球首届学习型城市大会在京召开[J].成才与就业,2013(21).

 

  高志敏,等。帕提农神庙?学习型城市——UNESCO全球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

 

  侯同运。继续教育概念辨析与基本特征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

 

  高丽萍。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3(2).

 

  刘广送,李春亮。大学继续教育品牌建设相关概念浅析[J].继续教育,2014(3).

 

  孟至和,等。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2(6).

 

  曾祥跃。以整合促发展:高校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整合之策[J].当代继续教育,2014(3).

 

  方莹芬。我国成人院校转型发展的能力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3(13).

 

  卢美芬。成人教育在村转居新市民角色转换中的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2013(5).

 

  杨良刚。关于新型城镇化下教育与农民工社会融入关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刘雅婷。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及成人教育应对一一基于山东省济宁市、泰安市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5).

 

  曾青云。论当代中国成人教育学者的使命与责任[J].当代继续教育,2013,(1).

 

  谢国东。国际成人教育共识与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教育研究,2013(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