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2015-08-06 08: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目的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不可阻止的探求心理。因此,我们教师要抓住教学中这一特性,创造“乐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愉快听讲、乐于思考、趣于动手、兴于动口,在乐学中发展智能,进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文中“父亲”买橘送橘的场面,让学生观看慈父的形象,深深感受“父亲”对儿子的至爱,也同时体味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父母对子女的爱大都在日常细微的事情上流露出来,看了文中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你是否也联想起平日里父母对自己的爱呢?请在你的记忆之树上摘一个父母对你的爱的小果子呈现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在我的话语中同学们陷入了深思,但不一会儿便踊跃举手叙述起来……这样,学生的思维与课堂同时活跃了。全文讲授后,我又问:“朱自清在文中几处叙说自己悔恨的情绪,这种后悔和自责,正是多年以后由于省悟到父亲对自己的体贴而勾起的。那么,现在的你应该怎样做才能在多年以后没有这种悔恨呢?”此时,学生们发动了创造性思维,滔滔不绝,在多种假设及想象中寻找着最佳的方法。
  二、营造和谐氛围,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长足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真正和谐、宽松、自由、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起合作、开放、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轻松愉快地用言行来诠释、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发展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去解决,促使学生主动去求知、求创新。
  《麻雀》一文的结尾写道:“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我讲完课文后,鼓励学生质疑,有位学生对结局提出了异议:“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的小麻雀仍然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开,它还会被野兽吃掉或者是死之。”对于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我从不予以否定,而是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多想问题,这样使学生在大胆质疑、主动解决中发展了创新能力。
  三、展开合理想像,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创新的萌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犟龟》时,我就提了几个拓展性的问题:“犟龟在去参加婚礼的途中还遇到了小白兔、小青蛙等动物,他们会怎样对待犟龟?是劝阻还是鼓励?犟龟的速度实在太慢,要是你就是一只想参加狮王婚礼的乌龟,你会有什么更好更快的办法吗?”
  又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一文,我就根据课文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让学生想想假如“我”长了一条长长的尾巴,“我”将怎样利用它。学生们带着问题,模仿课文,大胆想象,想象丰富、奇特又合乎情理。在对问题的讨论中,学生的视野开拓了,激发了想象力,培养了学生探新事物、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习时,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反之,如果教师老是用框子去套,用习惯来束缚学生,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出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
  教学《燕子》一课时,我运用幻灯片、手势、简笔画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一段写燕子停歇时,多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燕子怎么会像五线谱呢?这时我出示五线谱图,再与燕子在电线上栖息图作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进行联想:电线相当于五线谱上的什么?燕子呢?又如《春》一课,我运用投影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感知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增强。
  五、巧妙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知识的巩固不能是简单的重复,教师要开动脑筋,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猜想、表演、操作、比较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狼和小羊》后,我有意设计这样地问题,让学生猜想:“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一部分同学回答是,有一部分同学回答不是,理由还特别多:“狼扑向小羊的时候,用力过猛,一头撞到了前面的树上昏倒了”;“小羊急中生智,往旁边一跳,狼就掉进了溪流中被水冲走了”;“正在这危急时刻,猎人赶到了,打死了凶恶的狼”……学生的这些猜想就是一种积极的创新思维。又如教《乌鸦喝水》时,我让学生准备一把剪刀代替乌鸦,找一个长颈瓶和一堆小石子,动手来做实验。从而使学生在玩中探新,手脑并用,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戏剧如生活,生活像戏剧,同学们每天的生活也如同在上演一幕幕的戏剧,只要把自己的生活加以提炼就可以成为戏剧题材,所以我们也可以进入我们教材内容中,去体会另类人生。”这是我在结束《钦差大臣》新授课之后的一段话,接下来,我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了文中的人物,去体会文中情节。课本剧的演出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把知识转化为练习,从而使学生在表演中深化知识,在感受中培养能力。我还在表演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章是否就这样算结束了?假的钦差大臣最终会怎样?真正的钦差大臣来了又会怎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猜想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创新思维。
  总之,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把创新教育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来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活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桂阳县教育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