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提升的路径

2015-07-28 18: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包容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面对千姿百态、变幻多样的社会生活,学生总会有疑问,因而学生总有一定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能否显现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产生良好学习的触发器,是搞好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保障。首先,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要平等待人,共同学习,教师要注意消除学生在学习中、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和压抑感,增强学生的心理相容性,给予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有了这样的气氛,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各种奇思妙想、独立见解才会层出不穷。其次,教师应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允许学生犯错误,让学生有质疑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师生之间保持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谐课堂气氛下,才能取得双方之间心灵的沟通,学生才能大胆质疑,才乐于与老师展开讨论,才会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从而发挥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创设良好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构筑师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平台,鼓励学生向教师的知识和见解提出挑战和质疑,树立学生敢于怀疑权威和经典的信心,使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显现和发展获得有利的支持。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论大小、难易、对错,都应加以鼓励和表扬,修改和[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指正,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和可贵之处,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制止学生中的冷嘲热讽的行为,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不合常理、异想天开的问题更应保护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其合理部分要给予肯定的评价。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讲解某个学生在课外的提问或是直接鼓励学生自己来讲,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例如赞扬问题提得巧妙,提得深刻,或是赠书给某个学生,这些方法都能在其他学生身上引起震动,因为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这样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新的问题则要找出问题的关键、要害。""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一句普通格言恰恰说明了学会提问的重要性。思辨质疑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从问题开始,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导,质疑问难是求异的开端,可以说思辨质疑是创新之母。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抛弃"注入式",采用问题教学法,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质疑,主动探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思辨质疑、求索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创新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抓住一个又一个通向成功的机会"学问学问,一是学,二是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创新性学习的可能。问题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力,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还能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应把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究、解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问题的喜乐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敢于多想多问,善思善问,体验了"感受-问题-创造"的乐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教师则要以"问题"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以"问题"进行导学。教师的"导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着重在话题的方向上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一般用"问题链"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渐进式的、全方位的设问。从而创新型政治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二是外联,让学生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请著名人士讲课,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三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鼓励学生收听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组织时事广角,使学生感到政治这一科的实用价值,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做到政治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
  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了解生活,关注科学,走向社会。只有通过这样的政治学习,学生才能感受自然、了解社会、体悟人生,从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的政治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思想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特别是通过故事导入、设疑引趣、诗歌借入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乐于学习、明理导行的目的。
  政治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制度,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老样子,[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
  政治教学课程改革,其中对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要想真正调动起广大政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设计一个比较科学的教师学生评价方案。"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优化学校管理模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新型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为根本目标,促进教师工作和谐、健康的发展。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改革单纯以分数评价教学质量的做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实施评价,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工作。激发广大教师扬长避短,促进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