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初等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2016-09-24 11: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初等教育是指以培养小学和幼儿教育师资的教育类专业。从教师教育的角度看,初等教育师资培养是指在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我国的教师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南洋公学师范院、京师大堂师范馆和通州师范学校创立至今,有着百年历史的三级师范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将逐渐退出师范教育的历史舞台,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二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并逐渐形成以一级师范为主体,其他高校共同参与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师范教育体系。经过几年的教育变革,三级师范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多数转向中学,少数希望向二级师范过渡,但现在前途未卜。

 

  三级师范取消后,初等教育师资的培养有三条途径:由三级过渡到二级的师范培养,由二级和一级师范培养和其它非师范院校培养。本文主要讨论前二种,这两种培养模式基本相同,即按照一级师范培养。便出现了一些不适应适应需要问题,如就业率低,学生能力差,用人单位认为学历虽高,而教育质量确差等。如何避免这些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曾经思考过很久。根据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同行一起来重新反思什么是三级师范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在初等教师教育中如何传承与发展,初等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策略等问题。

 

  初等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一)什么是三级师范,二级师范和一级师范

 

  三级师范是指以培养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师资的普通中等师范学校。三级师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师资,招收应届优秀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或4年。1995年,全国共有普通中等师范学校897所(1997年达1353所),在校学生85万人。三级师范曾是培养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师资的主力军,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三级师范现在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将退出历史舞台, 被二级(或一级)师范所取代,便产生了新的初等教育专业。

 

  二级师范是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主要任务是培养中学(以初中为主)师资,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或2年。本文的二级师范是指以培养初等教育师资为目标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包括三级师范升格为二级师范(或三级师范试点办大专)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初等教育专业。

 

  一级师范是指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学校(以高中为主)师资,它的实施机构是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师范学校和其他高等学校的师范类学院(或系或班),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4年。本文的一级师范是指在高等本科院校中以培养初等教育师资的院、系。

 

  (二)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二级向一级师范过渡是初等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世界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这一趋势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

 

  首先,由封闭式向开放型转变,这是世界师范教育的总体趋势,也是我国初等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趋势。通过提高学历层次的形式,来提高师资水平, 达到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目的。其次,初等教育专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是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初等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其三,人的内在发展需要是初等教育专业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的提升,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内部的竞争加剧,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学习者的内在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初等教育师资,必须明确“须兼善天下,为教育而学问”。怎样才能满足学习者的内在需要?就要知晓未来对教师的要求,即要在教育理论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要树立培养个性观念;要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树立国际化教育观念;要树立网络教育观念;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这是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初等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三)初等教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后,由二级师范和一级师范承担起培养初等教育师资的责任。经过几年的试点,当前初等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较为突出。

 

  首先,按三级师范的培养模式在二级、一级师范(或三级师范试点办大专)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变化问题和教材的变化问题两个方面。学生的变化是这一问题的关键,必须要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的现状表现为,一是学生的起点高,但综合素质差。现在培养小学教育师资主要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从学历看比以前的初中起点学生是提高了,但由于目前的高等教育走向大众文化后,报考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是刚好上线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这是无法与以前的初中起点的精英相比的。二是学生的年龄较大。他们在艺术类学科学习中,深感基础欠缺,怕羞。三是思想保守。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学历高,去教小学不合算,即使去也应该是好的地方或好的学校,特别是到条件较差的地区更不愿意。

 

  其次,按二级(或一级)师范的模式来培养初等教育师资培养中的问题。二级(或一级)师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学师资,他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用同样的模式来培养初等教育师资是否可行?实践证明是否定的。我们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视知识的深度与知识的广度的矛盾问题。二级和一级师范重视学生的知识建构方面,强调知识的深度,而三级师范则是注重知识的广度,这与他们从事的工作有关,即中学强调专业性,小学则需要全面性(或全能型)的教师。目前,按二级(或一级)师范的培养模式(包括三级师范的大专)来培养初等教育师资显然是有问题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当前二级师范培养初等教育师资的主要问题。二是重视知识系统性与能力系统性的矛问题。二级(或一级)师范的课程设置注重构建学习者知识的系统性,这是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特征;三级师范则更加强调的是能力的系统性,尤其是基本技能和教育实践。

 

  其三,初等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的政策问题。师范教育的发展模式经历了:日本模式——美国模式——苏联模式。其中,苏联模式的定向型双轨制师范教育体系影响深远,即由专门师范教育机构定向培养教师,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双轨并行、互不相通。这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封闭的定向型培养模式的政策问题和错位的双轨制政策问题。前者是从体制方面保证了师资培养能按一定规格和计划进行,但政策性的保护既造成了封闭,又产生了阻碍教育发展的问题。后者是双轨制政策,即职前教育打基础,教育学院传授教学经验和教训技能。而实际的情况是,各级教师的职后培训机构基本上都缺乏必要的学科建设,既无学位授权点,也缺乏较为完备的学术门类和学术梯队,教育和教学水准与正规职前教育机构有很大差别,根本无法承担自己的职责。只有提高继续教育水平,才能真正满足和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因此,中国师范教育政策应当有重大调整。

 

  三级师范的成功经验及其传承与发展

 

  (一)什么是三级师范的经验

 

  三级师范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适合中国当时发展的需要,是成功的。在一个世纪的办学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初等教育师资的培养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经验是服务目标明确,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增强适应性,培养了终身教育的内动力,适应并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首先,服务目标明确。服务目标明确是指坚持“三个面向”服务的目标明确。“三个面向”服务是指招生面向农村,学生毕业后面向农村就业,面向初等教育。在面向农村招生方面,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基层),对农村有着浓厚的情感,不仅适应农村的环境,还有为改变基层基础教育的理想,这种理想在三级师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学生毕业后面向农村就业方面,三级师范的毕业生统一分配到农村就业,他们能下的去,去了能扎下根,这与他们的理想相符合,也与他们的生长环境相一致。在面向初等教育方面,由于他们所学的专业及培养目标,学历,人生经历,人生理想都是与初等教育相关,所以,在从事初等教育工作中兢兢业业,深受学校领导和家长的欢迎。

 

  作者:唐之斌 来源:教育前沿·综合版 2008年4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