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冲突后的教育应急与重建是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之一,受到各国政府、世界组织的高度重视。战后南苏丹教育系统全面崩溃,急需重建。本文聚焦南苏丹的初等教育,概述了教育重建的背景、发展历程、重建策略和构建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就。虽然重建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但通过国际援助组织、国家政府部门及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一个更加稳定、成熟、健全的初等教育体系指日可待。
长达13年的内使南苏丹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国家基础设施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南苏丹社会摆脱冲突后进入脆弱的和平时期,并投入长期和平建设中,要恢复和发展南苏丹,首先需要提高教育水平,然而,南苏丹人口约800万,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却只有2%,文盲率高达85%,重建与发展的难度相当大。
一、南苏丹教育重建的背景
(一)南苏丹教育重建的背景
各国政府在2000年通过《达喀尔行动纲领》时,将冲突确定为“实现全民教育的一大障碍。”2011年,联合国全民教育监测报告《潜在危机—武装冲突与教育》中再次指出:“武装冲突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一大障碍。”在灾害肆虐、暴乱频生的国家和地区,教育事业止步不前,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情况也就率先进入教育应急的视野。冲突后的南苏丹教育重建面临巨大挑战,各部门处于支离破碎状态,长期财政赤字和教师短缺使重建难上加难,因此重建初期主要在国际组织的援助下进行。2005年内战结束后,南苏丹的文盲率高达85%,扫盲问题迫在眉睫。
内战结束后,南苏丹2005年临时宪法规定每个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政府有义务保障免费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14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义务教育。2005年停战至2011年为教育重建的过渡时期,该时期的重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5年到2007年,旨在恢复和确立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第二阶段是从2008年到2011年,旨在继续发展教育基础设施。事实上,这两个目标都超额完成。2005年大约有34万名在校小学生,2009年的小学入学人数达到1362941人,是05年的四倍。
二、南苏丹初等教育重建的策略
1. “走进学校”运动
“走进学校”运动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门针对南苏丹制定的一个援助项目,于2006年4月1日在首都朱巴计划实施。事实上,此前南苏丹大多数学校没有固定的资金,建校费用主要来自热心家长。该运动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小学的教育质量:一是修建有安全用水和厕所的学校;二是给每名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具,包括铅笔、橡皮擦、课本等;三是培训和招聘大量教师。
所有的工作需要在南苏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管理下进行,建校计划提高了南苏丹小学入学率,使小学儿童人数从2006年的70万增至2009年的160万。为了早日取得成果,建校重点放在低成本、半永久性校舍的建设上,并计划在将来以更永久性的校舍建设取而代之。2006到2009年教室从3000间增至到11000间,临时的帐篷教室能在对教室的需求中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2. 可选择性的教育系统
可选择性的教育系统是南苏丹战后在国际援助组织的支持下建立与发展的。这些国际援助组织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等。长达13年的武装冲突使南苏丹存在大量超龄失学儿童,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后,正规小学里许多10多岁的学生与6、7岁的学生共同就读于一个年级。可选择性的教育系统建立的初衷是解除冲突后的童兵的武装,扩大国家对全民教育的回应与行动,后来则面向所有年龄段的学生。2009年可选择性的教育系统学校在校人数为21.7万,占初等教育入学总人数的14%,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是超龄儿童。选择性的教育系统共有4个年级,将传统的初等教育从6年、7年制压缩为4年,让不同情况的青少年和成人能够灵活选择课程并在短期内完成学业。该系统设有成人文化教育、英语课程、女子教育等,其中最广泛的是基础数学和英语课程。大多数可选择性教育系统的课程开设在下午,利用正规小学的教室授课。在选择教育系统学校中就读的学生,完成了加速学习项目后可以进入或再次进入到正规小学;正规小学的学生可以转到选择教育系统的学校上课。
3.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MIS),是教育重建中向各国政府提供跟踪资源分配、确定需求领域和监测教师报酬的重要工具。南苏丹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旨在提供一种“文化信息”,为教育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参考和分析的数据。教育科学技术部门、捐赠机构以及发展伙伴利用这些数据来制定与教育相关的政策,同时也给国家教育费用和资金的分配使用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和信息,该系统服务于本国政府和国外援助组织,许多专家都认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能给南苏丹的教育重建提供基础数据,是重要的重建资源。
三、南苏丹初等教育重建面临的挑战
1. 小学扩招中的性别差异
无论是在正规小学还是可选择性的教育系统,各年级男生人数都多于女生人数。2009年一年级男生入学人数有近30000,而女生不到20000人。战后南苏丹开始慢慢消除学生因性别而引起的待遇差异,但教育机会仍会因性别不同而不平等。相对男生而言,有大量女生无法受到任何形式的教育。极少的人重视女孩的教育。改变这一现状不仅需要国家努力,也需要父母正视教育“女童”的重要性,不应对某些于女孩不利的传统文化概念过度执著,否则这些观念会成为阻碍女童教育政策制定的巨大反作用力。
2. 升学率低
教育的重建一方面使小学人数积极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导致学生集中在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中途辍学,升学率极低。2009年小学里就读一年级的男生有近30,000人;二年级降至20,000,减少了三分之一;八年级的学生更所剩无几。数据显示正规小学里一年级与八年级的人数比例高达24∶1。除了经济因素与学校环境的因素,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不高,把孩子当做家庭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学校设施和学习资源匮乏,升学低,也成为是升学率低的原因。
3. 专业师资匮乏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生力军,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教育重建的持续时间和实施效果,师资力量的短缺意味着执行教育应急的部门和机构不能很好地保证学生的入学率和教育质量,机构间的协调和监督工作不能全面展开。如一个连锁反应: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必将造成学校教育水平低下;学校教育水平低下将进一步导致教育成果不高、失学率高、家长对学校不满;这将带来社会不满,甚至再次发生冲突。包括AES的教师,2007年有25000名小学教师,2009年增加至33000人,教师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4%,仍无法满足国家对教师的需求。2007年的师生比例还是43∶1,而2009则为52∶1。琼格莱洲是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一个洲,师生比例达到84∶1,当地92%的教师都不是专业教师,换言之,只有8%的教师受过专业训练,而一届教师的培训至少要2-3年。对教师的培训的初等教育重建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是重建成功与否的关键,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个国家教育的成功利于促进社会走向和平。2011年10月,南苏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员国,教科文组织承诺将与南苏丹人民站在一起,为其加强教育体系以及培训教师和教育专业人员的工作提供支持。
2005年南苏丹停战以来,在国际援助、国家政府及全体人民的努力下,初等教育的重建取得了显著成果,由重建模式转变为发展模式。速赢后的南苏丹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更完善的国家规划,建立更完善信息系统和一个更加成熟、稳定、健全的教育系统。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世界各国人民应共同为世界全民教育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作者:冯艾 来源:教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