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论阅读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015-12-16 15: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  教师  专业化成长

 “贪因书而富,富因书而贵,贵因书而智,智因书而悦”, 读书对于人的意义,许多名人都留下了精辟的语句。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朱永新教授也说到:“读书不仅是教师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活水”! 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然而,近年来教师读书情况令人担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教材和教辅之外,其他的书基本不读,这样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和“平庸化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优秀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与教育名师相比,普通老师比较多的只是局限于操作层面的专业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匠气,而往往缺少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

  那么如何通过阅读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呢?

  一、疏离浮躁——在阅读中提高素养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古人云:“久居幽兰人自香,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也就是阅读对一个人人文素养的浸润和熏陶。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个“软件”,可以肯定,一位教师人文素养不佳将会成为营养不良症。人文素养不仅会决定你的教学水平高低,还会渗透到你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教育观与教育方式。当然这世界上的书籍(就算是好的吧),就是你什么都不干,光读书也是读不完的,况且我们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没有更多的时间。所以也不一定什么都读,关键是要有悟性,要有选择的来读。如根据自己的专业、目标、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选择经典书籍等。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参与,要有自己的创建,要有自己的发现,要有自己的判断,更要有自己的批判。不断地阅读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思维更加敏锐。这里的阅读不仅仅限于教课书、报章杂志,或者简单的一些课外书。作为教师,不仅阅读学科专业书籍,教育类书籍,更要涉猎我国几千年来积淀的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例如,儒家学说,道家学说、法家学说,著名的历史散文、史记、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充满哲理、富于思辨的杂文,以及西方哲学经典等等。从中领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汲取其思想精华,不断提高自己。

  不阅读,就不能吸收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积累的文化财富,教师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就无法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把握有度;不汲取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和道德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就无法抵御物欲和声色的诱惑,远离浮躁的心态、宁静致远;教师也无法在现实的、繁重的日常教育生活保持冷静和克制,把握教育的契机。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通过博览群书,拜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可以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心灵相通。“行万里路,读百卷书,交百人友”,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也只有提高人文素养的教师为学生打好精神底子,用我们的责任给予孩子一个终极的“人”的关怀。

     二、读教相长——在阅读中整合信息

  都说“教学相长”,笔者却说是“读教相长”;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笔者却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老师更多的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岂不知功夫在书外。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

    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是一本实践的操作行为指南,在碰到问题时只要查找对应的方法就可以了,而是把各种各样的书内化为一种积淀,然后把书中众多的信息和我们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整合,必将获得一个全新的角度,就像武打片一样,内功深厚了,无论练习哪一种招术都是武力无穷的。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容易被

他身处的环境所局限、僵化,所以才需要更多地更广地阅读各类书籍,产生思维上的碰撞。

  教师这份职业,常常要求我们成为多面手,专业的学科知识、管理学基础、心理健康、儿童心理洞察能力、与人沟通技巧等等。这些知识不是我们在学校里能劝学到的,这一切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博览群书。在博览群书中,我们要学会提炼、整合对我们有用的信息。鲁迅有段很经典的论述,不同的人读《红楼梦》,因眼光不同会读出不同的东西:道学家看到“淫”,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廷秘史”,才子佳人则看到的是缠绵的爱情。事实上,指的就是人们通过读书与自己的工作生活相整合,从而在书本中筛选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无不说明着我们需要从不同行业的书籍中汲取关于创新、文化等理念的互相整合与影响。即便是只是语文学科的教学,教师需要整合电教、心理健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等等的知识,这都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整合,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三、知行合一——在行动中赋予实践

  通过读书,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读书不是让我们成为书籍的仓库,把脑袋变成了装书的袋子,而是书要为我所用,让“吃下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成为我们工作中的生产力。

??? 读书要倡导学以致用。如何把学知识和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且要在行动中解决。读书之后,要做到知行合一,改进实践。例如,可以说教师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学生学习往往不知道是为自己学习的,而是根据老师对他的喜欢程度来决定在这个学科所投 入的时间与精力,也就是说哪个学科的老师最喜欢他,他就最喜欢学哪个学科。这样,做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们知道的,但行动上是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这样要求自己,甚至有80%的老师没这样去做。这就是说,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才能得到。

  有位老师,在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中找到了这样的法宝:“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拖他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对困难的学生他开始了系列的补救计划:阅读水平差的指导他们读简单的科普作品,稍高一点的指导他们读人物传记,以帮助他们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实践证明,读书越多,学生的思考越清晰,智慧力量越活跃,慢慢地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回归普通的同学中间,转化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理论指导实践,借鉴名家的做法,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 我们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并不是让老师们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为改进实践、改进自我而读书,读书贵在应用,不用就是无效劳动。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句话强调的是一种奋力而为、勇于承担的积极心态,更是一种知行合一、改进实践的强烈召唤。知与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东西,如果读书只停留在书上、脑海里,那么只是纸上谈兵,只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使知识的价值最大化。把书本与实践相整合,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不断读书,不断思考,在阅读中我们常常能找寻到教育实践的灵感。每每此时,心中常常会一阵窃喜,豁然开朗,不再怕学生“放马”过来,自己自有招数可以接。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等待有一种体制在我们身前铺一条通向专业化的道路。殊不知,真正走向专业化是我们自身发生转变意识的自觉。阅读是一种需要,它能很好地为我们当下的生活与工作服务,事实上,我们都有这样迫切的收获信息、累积经验、指导工作的需要。阅读又不仅仅是一种需要,真正的阅读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它带领着我们更深地认识自己、社会以及人类,令我们走向专业化。

  我们要继续强化“阅读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理念,通过读书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育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的生命因读书而美丽,因教育而幸福,因超越而精彩!

  参考文献:

  1、《书香迷人我独醉——从读书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冯怡  著

  2、《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   刘捷 著

  3、《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      陶继新  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