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之我见

2015-12-16 15: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应该是系统的、动态的、不断建构生成完善的。新课程理念中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到教学效果,每一个环节都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作为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些开展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带着兴趣、疑问、新鲜的情绪去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多方向的信息感染场所,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在学习完“画图”模块后,我设计一节《创作图画》课,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图画。在迁移应用模块中,我先播放一段有关我们家乡的风光特色宣传片,然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这些资料,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介绍我们家乡的图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喜欢内容,自由创作图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应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这样的学习,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热情,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 立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学习信息技术的实际需要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为他们今后适应信息化生活、走向学习化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日常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体现信息技术的时代特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活动范围,促进他们参与信息化社会活动,了解和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初步形成投身于信息化建设和创新活动的愿望。

  学习《下载文字》一课时,在自学质疑模块中我先出示一项任务:如何将与青奥会相关的文字资料保存到我们自己的计算机呢?然后让学生看书自学“保存网页中的文字”操作方法,小组内可以讨论操作步骤,并尝试操作,给学生充分地自我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保存文字的方法,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更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几种智力,只是这几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新课程也提出要尊重个性、重视个性的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成材的潜力,只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教育,使他的特长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经验,分成层次不同的小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办法,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这样,既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完成教学任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学到不同层次的知识,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

  在学习完powerpoint 2003各知识点后,设计一节课让学生学习幻灯片完整制作过程的方法:以《党的阳光下》为主题,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电子作品。小组内成员经过协商,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本层次水平的作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组内成员共同探讨解决。对于无法解决的困难,老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某层次水平的作品。学生采用不同的操作设计方法,充分发挥创造力,设计出各自小组的作品,有的还非常有特色。任务全部完成后,通过交流展示,请大家对优秀作品做一客观评价,给予鼓励,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选出本课的“最佳合作组”、“最佳贡献奖”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避免了有的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太难,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所学内容过于简单的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成功平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