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营造小组合作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015-12-16 15: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合作精神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真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实现。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优化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营造合作氛围

     《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由原来过多地关注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事实证明,学生只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在愉悦、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才能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师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敢想、敢说和敢问,才能激发起合作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合作活动中。如课前谈话:小朋友看过中央台的“智慧树”这个节目吧?它的开场有一首儿歌是怎么唱的?(老师带领学生边说边做动作)“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小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智慧树乐园!耶!”“智慧树乐园里的智慧爷爷听说咱们一(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特意请王老师带来一些智慧果,大家想得到吗?智慧爷爷说,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一定把智慧果奖励给大家。不仅这样,如果大家得到的智慧果特别多,还可以用几个智慧果来换取一棵智慧树,大家有信心得到智慧树吗?好,那我们开始上课吧。”教师亲切的谈话,引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让学生感觉到上课有事可做,有话可说,从而感觉到学习数学不难。

     二、提供合作机会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亲历探索过程,是否使学生理解数学,是否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在交流中培养能力,获得自信心。如“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教学中,一位老师这样设计:(一)教学24+6

1.提问:24+6等于多少呢?同学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得数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合作完成。(学生回报。)

2.引入:同学们的办法真不错!摆小棒的时候,你是怎样知道有30根的呢?

3.引导学生归纳:4根小棒再加上6根等于10根,可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一共有3捆,就是30根。

4.提问:如果不摆小棒,怎样计算呢?(把24分成20与4,先算4+6=10,再算20+10=30)

5.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办法,为什么喜欢这种办法呢? [教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摆小棒,自己主动探索,再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24+6,打破了以往的计算教学的唯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运用最简单的方法计算24+6,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这个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到,教学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学生对新的问题有自己的方法,并能选取对眼前问题有用的方法;数学交流既保持数学思维的简洁、快速,又克服了数学思维中存在过程和结果的模糊性。

     三、拓展合作时空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好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与同学交流和分析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如教材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学生小组活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和民主的学习氛围,并不断用语言提示,如分小组讨论,应该怎样算等,鼓励学生主动地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一位教师这样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1.演示:跷跷板乐园中同学在玩耍: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旁边有9名同学在观看。

2.师:你们从跷跷板乐园中观察到了什么?

(让学生先整体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适时启发: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展示各自的想法。

师:你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你能向你的学习伙伴介绍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吗?如果把这个问题和他人的问题结合,你又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3.讨论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多少人?

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把解题的过程说给你的学习伙伴听吗?

4.展示交流。

板书学生的回答: (1)4+4+4+7=19(人)

         (2)4X3=12(人)

                       12+7=19(人)

         (3)4X3+7=19(人)

  5、反思,评价。

师:大家同意他的方法吗?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吗?

  6、“跷跷板乐园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有很多解决的方法,你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呢?这是为什么?

  7、重点:讨论4X3+7=19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解决数学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收集、处理信息,进而提出问题的过程”。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众多的数学现象中依据自己的数学经验收集相关的信息,提出问题;开展民主的、合作的、愉快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促进学生探索的欲望,发展探索的能力。一方面提倡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中优选,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