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015-12-16 15: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一般都认为德育教育是语文老师的任务,事实真是这样的吗?难道我们数学老师就不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们数学老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 对此,我结合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谁都知道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课,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例如:教学“时、分、秒”时,我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教师用心思考,数学课照样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

  二、钻研教材,从而挖掘德育素材

  从教多年了,我很清楚,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肯定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了。

  三、提升自身魅力,用真情感染学生

  古代教育大师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育过程既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精神风貌、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容易模仿大人。教师的板书、语言、神态、仪表、动作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为师者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比如,为了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老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设计提问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课上课下不放松对学困生的帮助,让课堂撒满快乐的阳光。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喜爱之情。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事业、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会成为学生成长旅程中的益友,是他们一辈子的榜样。

  四、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教育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侧重点也不同,在低年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仔细计算及检查的习惯等。要养成这些习惯,首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在提出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同时教给一定的方法。如:从学生入学第一节数学课学生数数开始,教师有意识地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让学生明确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通过对学生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又如:在笔算教学中,设计帮助小动物检查改正错题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笔算方法认识的同时,领悟到“计算时要细心”等……到了中年级则着重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师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参与和合作成功的喜悦。高年级则着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研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好的习惯,更是一种能力,不管学生能否有能力单独解决,都要引导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探索、交流的习惯。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对学生施以无言而有效的影响。

  五、经常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

  新时期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就是要使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联系学生日常行为实际,进行“做人”教育。比如:我班有位家长向我反映,他的小孩有点自私,什么好吃的总是一人争着吃。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分数初步认识时,编了一道暗示性应用题:志彬把一个西瓜平均切成8块,分给爸爸1块,分给妈妈1块,其余的都自己吃了。他们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讨论:志彬这样分,好不好?为什么?如果换作你,会怎样分?每人各吃几分之几?接着我特地抽查了该学生的回答,他也意识到这题的针对性,回答时讲得很好,风格很高。我说: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要做到言行要一致。就这样,敬爱父母、关心别人的思想就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渗入到每个纯洁的小心灵之中,收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