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应对学生面临的问题

2015-12-13 11: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通过分析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不足,即在面对学生不同价值,文化,人生观等心理冲突上,很难有一个提前的预防,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希望可以通过文章,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小学思品教育的精髓,并对学生给予良好帮助。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法,  心理冲突,   小学生品德教育

  1. 小学思想品德
  1.1 内容涵盖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生在初入学校进行的思想方面打基础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其内容包括道德理念等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从最初的教材开始,到目前最新的教材版本,其内容无不时刻在关心着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心理健康与生活,人际交往等细节方式,总的来说,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涵盖,包括着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思想品德课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可以说从小学一些事实上的的德育,心理教育,到了初中的人际交往,心理疏导,再到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哲学教育,思想品德课程可以说有一个不断在深化,不断在综合,上升高度的过程。
  1.2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时间
  思想品德教学时间从1年级至6年级,7年级,8年级也有一些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可以说,伴随着学生走过了生命最开始的阶段,但是,另外一个情况却是,很多学生在离开小学读初中,从前的教育教学便成为了一种历史,小学时代的教育很有可能被学生淡忘,虽然在学生的年少时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一旦不再进行此类教育,学科项目变为了“过去式”,学科教育从学生的价值观等方面变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内容,其知识面有所增加,但是在心理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还有很多缺乏的地方。
  1.3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时间所决定的
  可以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在心理上,相比初中生和高中生有一些显著的差异,比如,初中,高中生开始叛逆,但是小学生往往较为听话,任何家长或者教师给出的建议和意见都比较能够认真聆听,同时,也很具备个人荣辱感和集体荣誉感,比较有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学生上到初中,高中时,叛逆,独立等个性一一显现出来,可以说,环境造人,在小学时代,家长和教师给学生创造的主要是以和谐,健康,温暖的环境为主,很少让学生单独接触外在事物。学校与家庭环境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温室,也是保护伞,学生在小学环境里,很难接触到不好的环境。
  但是一旦长大,上了初中,高中,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掌控力便逐渐减弱,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自由和部分独立自主能力,所以其接触的环境范围也就更大更宽泛,许多教师与家长无法把握的因素就显露了出来,加之叛逆期学生很少与家长交流,缺乏健康,良好的沟通方式,造成了学生极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再加之目前网络等环境良莠不齐,使得学生在探索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到一些与其原本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状态,例如,一些有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有色情暗示的网络电视电影等,这些,一旦被接触,哪怕是极为微小的心理暗示元素,都极为容易扰乱学生原本坚持的心理,颠覆学生传统的观念,给学生本来并不坚定的内心造成很大的压力和混乱,一旦造成这些混乱,就很难再背纠正过来,由于其原因不明,家长和教师也无法了解深入,很多学生因此耽误了学习和对未来生活,以及自身的肯定。这也就是为什么造成了众多学生辍学或者产生暴力,不健康心理等原因。
  我们当前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不断避免学生接触如上的生活环境,以及不同于传统教学观点的内容,力图为学生和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直到初中,高中才解除“警报”,让孩子一点一点接触新的东西,也不再过问有什么不好的因素。
  这种方式,笔者认为,可以对学生的良好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个发展轨迹来看,给学生创造温室,未必是一个最好的方法。或许,温室创造的过于温暖,只能造成在未来面对不同观点和价值观时的措手不及,小学时期,恰好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基础的时期,仅仅凭借教育,只是一时的手段,在过了那段时间以后,学生又会因为不再接触教育内容而在新的环境里完全忘记原先所坚持的东西。
  如果思想品德教育仅仅停留在语言的约束上,是不能够形成约束的,学生也许会按图索骥,但是一旦眼前丢了这幅图,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无所是从了,另外,学生会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最终将其观点用于语言的夸夸其谈上,丰富了社会所谓的“道德观”,却在实际上丝毫未对社会道德产生积极影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还是主要应该依靠教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

  2. 学生无法面对心理矛盾冲突
  无法面对心理矛盾冲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内容之后,已经形成了个人的一套积极的行为处事方式,但是面对社会各种突如其来的元素后,注意,被吸引,并对自己的价值观等一切表示颠覆,摇摆和怀疑。与此同时,学生将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会完全忽视手头的事,去关注心灵是否正确,在怀疑,在被同化。情况有如下:
  1. 不经常,但是偶尔遇到心理矛盾冲突时,不坚定;
  2. 看到事物不经过思考便相信,习惯
  3. 扰乱了个人的生活,休息
  4. 学习成绩产生下滑
  这些时间多数出现在停止学习思想品德教育之后。

  3. 一些解决方法
  如何解决在离开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不断约束和规范之后,还能够让这些学生又更加完善的性格,更加健康的心理,更加优厚的品性?这是教育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不断学习的积极心态。
  而首要所需要教给学生的是,一些必要的必须面对未来心理冲突的解决方法:
  1. 在小学时代,学生和教师可以适当减弱对学生的保护,采取不断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也要给于学生一些反面教材和例子,让学生在真实的,遇见的内容中,不断发现其错误的方面,了解原因,避免以后犯错。
  2. 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对于时代所给予的一些不积极健康的因素,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分析其内在错误,并且在教授的同时,给于学生解释。并且发现在心理上被影响和感染不好因素的学生,有办法化解和解决,进行不断地心理疏导规范。
  3. 不断提醒学生,学习是必要的,尽管在离开了学校之后,还是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用正确的心态对待生活,用批判的思维来坚定自己做认识的。
  4. 教 师应该以身作则,才更加具备说服力
  5. 可以逐渐放开学生所接触的范围,开阔视野,正确的价值观中,辨别,选择,让学生有能力在走出校门之后,可以展翅飞翔,不会因为换一个新的环境感到陌生,无助。
  6. 向学生说明社会的广阔度,并非学生周围的校园可以容纳,在社会上,面对不同的价值观的人,要学会“和而不同”。
  4. 总结
  以上内容,通过分析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不足,即在面对学生不同价值,文化,人生观等心理冲突上,很难有一个提前的预防,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希望可以通过文章,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小学思品教育的精髓,并对学生给予良好帮助。

  5.参考文献
  [1]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思想品德课 乔爱玉
  [2]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宋岳新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 .3
  [3] 在体验中学会做人——小学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研究的点滴思考 张敏亚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1 第2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