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如何落实“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015-12-13 1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第四条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把文章由厚读薄的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 3~4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学段。
  一、小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力的现状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需要具有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提取信息、筛选信息和语言重组等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属不易。通过多次调研听课,笔者发现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往往言语不着边际,“罗列文章内容”“不分主次”等现象十分普遍;不懂得如何指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没有对小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予以应有重视的教师也为数不少;小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力薄弱是不争的事实。悉心考量,小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方面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不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而是复述课文,是照本宣科——大段大段地读课文内容。
  2、面对一篇课文,不知从何处着手,分不清楚什么是主要内容,什么是次要内容 ,不会取舍。
  3、只拣自己感兴趣的说,顾前不顾后,说了其一丢了其二,概括不全面,表达不完整。
   二、培养小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力的主要策略
  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准确、全面、简洁、快速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作者为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让人知道这篇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所在。“主要”意味着不是全部内容的简单集合,而是要经过提炼,把非主要的删减掉,把繁杂的内容简化。这个要求对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要适时提出,并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逐步强化。
  其次,让学生掌握“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步骤、方法。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我的发现”,对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做了这样的提示:“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学会划分意义段,会提取各段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不等于各段主要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总揽全篇文章,根据主题抓住主要内容,删去相同和次要的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还要注意适当使用过渡句或关联词语,使“连起来”的句子通顺。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文体、结构不同的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1)课题拓展法。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一般都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分析好课题,对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帮助。命题方式离不了人、事、景、物以及时间、地点等因素,题目与文章内容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从审题入手,对题目的内涵进行拓展,补充一些相关因素,就能迅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文章中寻找需要补充的相关内容时,要紧扣题目。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以人名命名的文章,主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以物命名的文章,主要看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以地点或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景的课文则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还可以启发学生针对课题质疑,由文章题目想开去,然后再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串联起来就能很准确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2)抓重点句法。
     所谓重点句,是可以高度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可以揭示文章中心的点睛传神之笔。有的可能是一篇(一段)文章的起始句,或者是结束句,有的则可能是文章的过渡句,抓住这些重点句子,也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中心句”,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可以让学生抓住每部分的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如《香港,璀璨的明珠》是按照“总分总”的叙述顺序来结构文章的。第一段总起,中间的段落分别有一个中心句,写了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最后一段总结:香港真是南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无比的明珠 “总分总”的结构让学生清楚的了解了香港繁荣美丽;抓过“过渡句(段)”,有些课文在段落、层次的衔接转换处,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抓住了过渡句(段),也就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白鹅》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不仅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起了下文“鹅的叫声…….” 使全文成为一个珠联璧合的整体;还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如《桂林山水》一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把“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说具体,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重点要素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凡是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即先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顺序连接起来,再加上一些关联词,整理形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有时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说得很详细,只需平实地、简练地说出“什么事”就可以了。如《燕子专列》一文:时间是有一年的春天,地点是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人物是居民,事件是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居民在政府的呼吁下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用火车把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
     (4)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操作:可以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如《玩出了名堂》一课,课文的最后一段就是重点段,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引领学生多操作,多实践。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从浅易处入手,消除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但是,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也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简单速成。它需要教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不断地进行训练——在感兴趣,不畏难,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慢慢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逐步得到巩固,形成能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