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加强直观性教学 ?促进有效课堂教学

2015-12-13 11: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只要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教学就会有了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有助于学生发现新知识和探索创造新知识,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就会有了兴趣,会清晰地反映学习材料,就有了最积极最有效的思维活动,会取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加强直观性教学,唤起强烈好奇心。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的强大内部推动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例如:在教学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我对学生说,你们随便说一个数,我不用计算马上就知道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同学们纷纷举了很多数,我一个个判断,马上说出了答案。再如教学比例尺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地图上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我马上给学生说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这样唤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此时学生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我抓住这一良机及时引导,提高了学习兴趣,受到了良好效果。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的主人是学生,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概念来进一步去认识和恶习新的概念,应用已学过的公式、定律,解决新的问题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麽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都能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学生都能参与了课堂活动,激发了兴趣,纷纷举手发言,其中有个学生把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可以完整表述,老师再做总结,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三、加强直观性教学,激发创新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具,并且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仅有教师演示,没有学生操作,学生获得知识是不牢固的,波利亚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主张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感知,储存与提取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机会,令学生在操作中,培养兴趣,获得知识,从而提高创新、探索思维的能力。例如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拿出大小不同的圆柱形罐头,指出将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看是什么形状:生1:沿着商标中缝剪开,展开后,发现长方形。
   生2:按斜线剪开,展开后,发现平行四边形。
   生3:把圆柱形罐头盒商标纸沿高剪开,展开后,发现是正方形。通过大家的动手发现到: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侧面积的概念,学会了计算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思维空间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探索知识,不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机,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直观性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大部分是从具体形象的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的,在课堂上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贯彻直观性原则,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具和操作等活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准备了圆,把圆的周长涂上绿色,其中的一条直径涂上黄色,然后让他们自己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再把平均分成的份数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近似于长方形,我告诉他们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越接近于长方形,是他们直观地看到,涂色的绿色部分的一半(圆周长一半)是长方形的长,涂黄色的一半(直径的一半)成了长方形的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求法,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这样学生就不至于死记硬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人士的成功是始于兴趣,成于兴趣的。兴趣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功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教育家冯恩宏说过:“昨天的教育是充满作业的、恐惧的教育,明天的教育是充满求知的渴望和得到快乐的教育”。若经过我们的努力,让明天的学生,愿学、乐学、善学、思学,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那将成为师生一大幸事,何乐而不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