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以行成性评价为重心

2015-11-17 09: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织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但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认为考试就是评价的全部,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现行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进行有效的改革和探索。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学习态度,掌握学习策略,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小学阶段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特点,则更加侧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淡化语法知识,培养听、说、玩、演、做、唱等综合语言能力,对于三至六年纪的小学生,单纯用一张试卷来判定成绩,很显然是不科学的。小学英语学习除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发展潜能。因此,对于这些量化目标,形成性评价则必须引入。从而采用一种新的评价体系: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
  二、评价功能的转化
  传统的评价体系,教师是“考官”,考试是为了选拔和甄别,师生之间难以交流,重知识体系,重结果,重成绩。但新课程改革,强调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评价不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评价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而不单纯是平时测验成绩的累计。
  三、评价形式的多样
    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生动活泼,丰富多样;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一把尺子难以衡量所有学生。因此,评价形式要多样化,特别是形成性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要学生地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老师也要转变角色,从“考官”转变到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评价的角色。我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些可行性比较强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
             a、年终评语(每学期一次)
             b、值日生报告(人均轮流一至两次)
             c、课堂学习活动记录,比如平时上课似的朗读课文、诗歌以及角色表演等活动,教师在课内有记录表,随时记录学生的活动的成绩,在一定的阶段内做出评估,收入学生的档案。(按照提出或回答问题的水平不同给学生盖笑脸印章)
             d、情景表演 ( pair work/group work)
  2、学生自我评价:
个人行为登记(人均一表,包括上课纪律、发言、表演、合作学习、练习等)
学生互评:
             a、课本剧表演(观众评议)
             b、英语歌曲、诗歌朗诵等
师生共同评价:
             a、教学反馈(教学方法、老师教态、教学进度等)
             b、任务汇报(学生卡、通讯录等)
             c、英语小报(一学期两版)
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评语(学生在家中英语学习情况或对老师教学提出建议)
  四、评价重心的转移
   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重视评价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前提下,评价的重心应向形成性评价转移。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情感息息相关。只重学科,不重学生发展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势必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之相反,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完成某些学习任务,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再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收获,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己。如我在《教牛津英语(长江版)》时,根据其模块 C设计了制作姓名卡片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没有评价标准和细则,为学生提供展示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空间。结果,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英语介绍风趣幽默。同时开展大家互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美术、最佳口语介绍等一系列奖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了学习英语的信心。真正体现了“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教学理念。
  同时,根据自身体会,我认为在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得到发展。根据评价结论对教学的反馈,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学生。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重心,辅以终结性评价,使学习评价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我们的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