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源于原有创造基础上的创新。科学实验课,作为小学阶段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主阵地,培养创新能力由为重要。新课改呼唤创新,课堂教学趋势创新,我们更应启动所有的智慧,把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
关键词:科学实验课 探究 质疑 过程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基础教育中面向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而又重大的意义。
在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探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科学探究活动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探究。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离科学本质还有较大的差距,靠单一的理论讲解,很难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只能从实践操作也就是实验课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如何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创新能力一直在科学教学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的科学老师可能对这方面重视不够,主观认为实验教学只需要学生按照活动注意事项进行照搬操作,没有必要在质疑方面予以太多关注,而有的科学老师甚至以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分组实验,表面上看,课堂简化了,实验结论也来得容易得多,似乎学生学得轻松、老师省事。结果却是学生对科学现象、实验实证中的整个过程缺乏必要的体验、感受与认知,如此,学生的质疑能力丧失,创新能力也是无从谈起。基于这种现状,有必要对科学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注重学生质疑能力,在科学教学中要有更深刻、清晰的把握。
一、培养质疑能力是保护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探究热情的体现
关于创新能力,关注的对象无论是人还是工作,一般都有两方面的判断标准:新颖性和恰当性。孩子眼中,对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与兴奋。就创造力的新颖性来说,孩子是天生的创造家。 实际上,大部分孩子创造力获得老师和周围成人的评价,往往仅与恰当性挂钩。比如:孩子在最初看到一个苹果时,会想到苹果是圆的、像小红帽、苹果的种子藏在肚子里、苹果把是种子伸出的手臂等等。
透过孩子的视角,我们可以领略到平常事物中的奇妙与美好。老师教育孩子认识苹果时,则更偏重于实用性。苹果、APPLE、水果类、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对身体有好处。在经历了教育的熏陶之后,孩子对苹果会形成这样的经验:APPLE、水果类、对身体有好处。孩子在认识事物、感知世界时,体现创新能力的“新颖性”往往在 “是否恰当”的单一评价中,忽视甚至剔除了。
教师在科学实验操作中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感知、探究科学知识兴趣的保护。
二、质疑能力是学生结合原有生活经验向科学本质进一步探究的关键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多与科学本质有较大的差距,学生在参与科学学习、探究活动前已具备一定的前意识,如教师准备教学《磁铁有磁性》一课,学生对磁铁吸引铁质物体这一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早已知道,但是让学生说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本质可以说是不清楚的。教师如果没有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的训练,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或者直接演示、呈现结果的话,学生也只能当时记住同极磁铁相互排斥、异极磁铁相互吸引,知道了科学结论。至于磁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就不会再关注了,自然,质疑能力的丧失,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甚至有的学生在上课之初,原有经验就已经知道了磁铁有磁性的这一结论,经过学习活动后,对科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没有更进一步的加强,学生失去了继续研究的兴趣,没有质疑,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相反,如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激发学生参与实验,重视学生的动手操过程的指导,学生对磁铁有磁性这种现象就有了具体科学的认识,通过对不同物质在磁铁影响下的不同表现,对原有生活经验磁铁对铁质物质的吸引作用在实验中有了验证。在实验中也会随着操作的进行,产生新的质疑。比如:最初铁钉相互之间是不会吸引的,当一根铁钉被磁铁吸引后,这根铁钉又会吸引另一根铁钉了。质疑:是不是磁铁的磁性象接力棒,可以在铁质物质之发生间传递?如果可以,磁铁的磁性传递给铁钉后,磁铁本身的磁性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或者不变呢?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疑问,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学生把主动发现的实验现象,设计相应的实验来进行验证,通过取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果,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动手实验操作——探究科学本质这一完整的过程,使得学生既了解到日常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又有了实验验证的有趣过程,得出的科学实验结论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印象也更深刻。 可以说,多了一份质疑,便离科学本质更近了一步;多了一份质疑,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容易绽放。因此,质疑能力的牵引有助于学生从现象迈向科学本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持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有时不仅需要课内的实验教学,有时更多需要课外实验的辅助。缺少了课内实验教学,学生缺少了交流,较难理解把握科学实验的本质;同样,缺少了课外实验操作,部分实验教学很难完整体现科学实验的本质。可以说“第二课堂”的合理利用,使科学学习过程相辅相成,让学生在课外实践和课内实验相结合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才会更全面更清晰地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培养科学质疑能力,锻炼了科学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如在教学《观察几种不知名的矿物》这一课时,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出示材料袋的岩石,学生小组进行观察。经过前面《岩石和矿物》的学习,学生对已有的岩石,已经基本熟悉。没有新的矿物料,学生失去兴趣,探究也就没有意义。在教学前,安排学生观察、采集身边的岩石和矿物,课前准备不知名的矿物。在课外的观察和采集中,学生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活动中对所采集的岩石主动辨认和分类,选择自己辨认不清的岩石和矿物带到课堂上,对进一步探究有极大的兴趣。对岩石和矿物的分类研究,不仅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在课后的生活中也会继续进行观察和质疑。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中,也体会到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观察体验,在课堂汇报、交流中,又会提出新的质疑。
科学现象需要发现,科学现象也需要质疑,小学科学教学始终离不开科学实验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实践,只有借助于科学实验活动,学生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到科学学习过程中,也才会在科学实验中主动观察、认真分析、实验论证、才会积极质疑,也才会在质疑中寻求、探究科学实验的好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科学创新能力,为他们继续深入学习注入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