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目标
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性,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又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教学进度、时间都一定的情况下,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如学习“分数化小数”时,可设计三层目标:第一层:能正确判断怎样的分数可化成有限小数;能努力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二层:能在探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中,归纳出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第三层:能利用猜想、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数学的归纳思想、分类思想等。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相对要差一些。如果让学生陷入他们所认为的无休止的计算中,他们会产生厌恶情绪。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让主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老师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分享他们每次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时的喜悦的感受,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为母亲买礼物的情景:母亲节到了,小明为妈妈买了一份礼物,(课件演示长方体盒子,并展示长、宽、高),他想用包装纸把礼物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时,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
“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单,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因此只有注重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