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5-10-07 09: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早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低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活的起始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那么,作为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
    1、教师言行是影响学生早期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老师是这样做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2、时机的选择是影响学生早期学习习惯重要因素。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儿子两岁时,他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他到幼儿园,他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他他都不买你的帐,但你把他带到幼儿园,他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3、能否从细节着手,并持之以恒是影响学生早期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这些细节问题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忽视这些就会造成一个人一生成长中的缺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4、家庭教育的成败是影响学生早期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家访,也可以是电话访问,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必须与家长不断沟通、交流,互相配合,必要时教师可以给家长指导,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5、能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是早期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因素。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良好的学习性格特征都需要在良好的习惯中养成。在学生成长的早期,作为教师就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