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当前教育形势的优生

2016-06-06 16: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当前这种大环境形势下,如何做好化学优生的培养,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化学教学形势

 

  1.不分各种区域,初三全部都会进行月考

 

  2.到了冲刺阶段,很多学校不但进行月考,还有半月考,周考等形式!

 

  3.到了第二学期,新授一讲完,第一轮复习还没有结束,就开始了题海战术,以考带练,是我们当前化学教学的主旋律.

 

  二、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

 

  1.这样的教学是否能提升化学成绩?

 

  2.这种教学模式,能否培养更多的化学优生?

 

  3.对化学特优生的培养是否可行.

 

  4.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三、中考化学教学常见的现状

 

  化学教学成了教师心中永远的痛:既安于现状,又苦于现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循环.常见的现状有两种:一讲到底,即老师以讲授为主,按预先梳理的知识体系与结构,进行无差别的地毯式扫描讲解;另一种是一练到底,即以习题训练为主,进行题海战术.结果:教师有江郎才尽、黔驴技穷的感觉,学生则是机械重复、疲于奔命.最终出现教师讲无可讲、言无可言,学生学无所学、听无所听.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在我们教师脑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应该是素质教育四个字了.一提到素质教育有的教师就会想到:注重过程,不重视结果;注重形式,不重视内容;注重能力,不追求分数……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这种思想是片面的,它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其实,素质教育并非是一刀切的教育,我们重视过程就是为了一个更满意的结果;重视形式,就是为了更好的丰富我们的内容;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分数的高低正好就是学生能否升学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更是我们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领导、我们都很无奈啊!所以,我们的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尽可能挖掘并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可见,我们真的不能片面地提高优生率,而要全面地围绕如何提高优生率而工作了.课标上说:让不同的学生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那么,培养优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四、具体说来,优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强,一般没有重大的违纪现象.

 

  2.求知欲较旺盛,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成绩较好.

 当前教育形势的优生

  3.长期担任学生干部,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较强,在同学中容易形成威信.

 

  4.课外涉及比较广泛,爱好全面,知识面较广.

 

  5.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

 

  6.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

 

  7.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勾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

 

  8.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他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

 

  五、培养优生的具体措施

 

  1.“为本

 

  优生在教师心目中往往出现的完人现象.他们成绩优秀、不易犯错误的,即使犯了错误也因为一好遮百丑视而不见,致使其形成自满、自傲的心理.而当平时犯了错误,如若不对其加以任何指导、教育,则会误导其形成很不健康的心态,从而导致成绩下降.正如有人所说:在人的心理角落最敏感的为自卑,最可怕的为自满、自傲.所以培养优生,首先要培养他们有良好的品德.在优生学习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一部分扮演着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书呆子的角色.这些学生通常比较孤单,不太合群,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愿参加集体性活动,不愿为班级做事,一旦班级发生状况,他也只是坐视不管,表现出冷漠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的状态.这样的学生与其说其勤奋,还不如说其情商低下,今后走上社会,往往只会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其结果也不言而喻.

 

  2.“为先

 

  对优生的期望值过高,忽视基础教育;对于优生,许多教师都认为是一点即通的,所以在教学中,当讲解到基础知识时往往都是一带而过,并不加以推理及验证.孰不知优生的优势不在起跑时,而在于中途跑的耐力和到终点时的冲刺,这也正如再高大的建筑都需要依靠坚实的基础,有了基础,才有更高层次的能力,再优秀的学生,只有基础打牢,才能增加优生的应变能力.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尽量做到让学生一通百通,而不能过于相信一点即通,对学优生的期望也应在打牢基础以后.所以教学时,从浅处出发,从细节入手,小步快走,勤反馈,查缺补漏,方能成大器.

 

  3.“为纲

 

  教师与学生的另外一部分时间在课后,尤其是课后辅导.相比较而言,教者对于优生的辅导绝不能是学生问,教师答这一种方法,因为优生在学习上的问题是很少的,解错的题目毕竟也少.如若答案由教师说出,学生当时可能会理解,但学生的解题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势,如不对问题加深印象,以后遇到类似题目,可能还会出现之前的错误解答.所以,在课后的辅导中对于优生困惑的问题,教师应让其再思考一段时间后,坚持不给学生标准答案,启发学生思考方向,适当时给予恰当提示,让其自行解出答案.由此方法,学生往往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且答案是自己总结出来的,其印象非常深刻,并能让其领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还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优生一定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对象,备课内容应该延伸到课后,针对某个群体备课,给他们吃一些小灶,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老师应注意师生间的亲密合作、交流,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不管在何种形势下,都能培更多的优生.

 

  作者:廖文李 徐文泉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