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仪器概论与标准”课程可以学科建设为平台,以增强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起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主要从课程体系的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阐述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实践证明,课程改革的效果显著,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医学仪器概论与标准》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学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医学仪器是利用电子科学与技术来解决临床、医学基础等研究中的问题。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电子仪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护理、基础研究等医疗卫生领域的各个方面。
该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分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医学电子测量和各种医学仪器的分类、组成及特点和医学电子仪器设计的一般方法,论述常用医学仪器包括生理参数测量仪器、生化参数测量仪器及病人监护仪等系统的原理,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进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生物医学电子仪器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习的兴趣。
一、改革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我们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规划和确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课程体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对学生就业单位和毕业生的调研,分析企业反馈的信息,可知企业期望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等,由此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并注重课程内涵建设,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工艺设计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生产质量控制和新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1]。
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修订了教学计划,确立了“在夯实《医学仪器概论与标准》课程的理论基础上,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交互讨论式教学法:为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在设计与综合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方案、方法等[2]。
2.目标驱动教学法:教师给出课外作业、实验项目及目标,学生根据任务目标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如资料查找、实验方案设计、仪器调试、实验结果测量与处理等。这种方法使学生任务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
3.研究式教学法:采用研究的观点、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讲授课程内容,设置研究性的作业和实验项目。
4.现场不讲授只指导的方法:对于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实验项目,指导教师不统一讲授,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5.开放式自主实践教学法:开放实验室,学生自主实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6.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方法: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开展合作、研究性学习。
7.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参与教师的科研,教师指导其学习与研究。
8.网络辅导方法:学生可通过网站的方式访问本课程的情况,通过链接医学仪器概论与标准课程,可以看到医学仪器概论与标准课程组在该网站上存放的各种资料,其中包含课程大纲、上课课件、网络视频、习题分析、难点分析等。
(二)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将课本上面的知识点变成立体、形象的知识,将医学仪器的原理、工作过程通过FLASH、网页等方式展现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了医学电子仪器设计与实现所遵循的电气通用安全标准GB9706.1,并能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强化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
本课程主要讲解了生物电测量仪器: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肌电图机;血压计、监护仪、B超等医学仪器,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医学仪器的特性,根据实验室现有的医学设备,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安排学生实际操作相应的医学仪器,对这些医学仪器有宏观的认识,熟悉相关操作,在操作中要注意到的问题,以及根据仪器的特性讲解为什么在仪器设计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通过实践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通过实施“医学仪器概论与标准”课程改革,使该课程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深学生对医学电子仪器原理和设计理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田磊 王金海 郑羽 陈瑞娟 王慧泉 来源:考试周刊 2016年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