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论文的选题

2016-03-23 10: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选题的意义

  

  音乐教育论文选题,就是选择、确定音乐教育研究课题。论文选题的恰当与否决定着论文的价值和质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学科的真正进步。”[1]这里所说的“提出新的问题”就是选择新颖、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人们常说选题好就等于完成了论文写作工作的一半,这是有道理的。选题有意义,写出的论文才有价值!反之,写出的论文必然没有价值。

  

  从操作的层面来看,选题似乎是论文写作的起点,然而,用系统论的观点去分析,选题只不过是作者头脑里储存的某一方面的信息同现实生活的某些问题撞击后,经过人的思维的孕育而萌发的一种思想或创作意识。论文的选题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选题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就是说,在论文写作之前,平时应尽快进入选题的思考状态,在时间上有个准备期,提前考虑选题,提前准备资料,以使论文写作顺利进行。其二,选题是一个理智判断。一般来说,选题不是作者一时头脑发热或感情冲动所致,而是经过理智的分析和论证的结果;因此,选题具有很强的理智性。

  

  选题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选题可以规划论文的方向、角度和规模

  

  我们在查找、研究资料过程中,随着资料的积累、思维的逐步深人,会产生各种想法5这期间所产生的思想火花和各种念头对于选题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选题过程中,我们应及时梳理这些想法,进行选择、鉴别.通过归纳,集中,从对个别事物的个别认识上升到一般事物的共性认识,从对象的具体分析中寻找彼此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输人大脑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形成自己的理念,并使其明确下来。正是在这个从个别到一般、从分析到综合的认识过程中,选题设想和写作方向逐渐在我们头脑中明朗起来;选题确定后,就有了明确的写作意图,据此,可以确定论文论证的方向、角度和规模。

  

  (二)选题直接对论文的质量和价值产生影响

  

  音乐教育论文的质量和价值取决于论文完稿后的客观评价,其中选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选题不仅仅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规定研究范围,选题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选择一个好课题,需要经过作者反复思考、多方比较、不断推敲、精心策划。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必须大量地收集、整理和研究有关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文献资料,也可以是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资料。在选题过程中能否创造性地发现一个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课题,是音乐教育论文能否达到高质量、高价值的先决条件。

  

  (三)合适的选题是论文写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在音乐教育论文选题中,应注意选择适合作者本人能力的课题。如果论文选题过大过难,作者无法驾驭,就难以深入研究;如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等研究方向一般涉及的课题都较大。如果论文选题过于容易,就不能很好地锻炼科学研究能力,达不到论文写作的目的。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适宜的课题是论文写作顺利进行的一个主要条件。作者应根据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地选择课题。

  

  (四)选题有利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选题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如果你所选的课题不是从认真思考中得来的,或是由他人为你代选的,那么,这种选题可能会限制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倡应由作者本人亲自参与选题,选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初步参加科学研究的过程,它町以激发作者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上升,有利于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blob.png

  二、选题的原则

  

  选择课题的基本原则有三项,即价值原则,创新性原则W可行性原则。

  

  (―)价值原则

  

  音乐教育论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对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音乐教育学是研究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理论的--门学科。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在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方面,主要包括音乐教学法、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原则、音乐教学过程、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大纲、音乐教材、音乐教学评价、音乐教学管理等。在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包括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社会学、比较音乐教育学等。当前,我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很多课题需要人们去开发和研究,因此,上述这些领域都可以作为有学术价值选题的范围。

  

  2. 对当前音乐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

  

  自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实验区开始了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实验,当前,基础音乐教育在全国已全面推开。在此次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譬如教材建设、教师培训、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的制定、中小学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等等,选择这类课题将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3. 对学科空0领域的研究

  

  “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科学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或出于客观事物发展本身和人们对其认识的阶段性,或出于客观需要的轻重缓急而带来的研究力量投人的不平衡性,或由千研究布局的疏忽而出现的研究热点或冷门。那些未被重视、未被开发或被视为畏途的学科和区域,就成为科学研究的‘空白点’”。141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学学科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开始发展,尽管已发表了许多科研成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一些空白领域需要我们去探讨,譬如音乐教育管理学、音乐教育社会学、音乐教育工程学、特殊音乐教育学等。选择填补空白的课题,一般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有兗分的准备,在资料搜集、课题论证、选择突破口等方面要付出更多的力量,特別是在提出学科的新概念、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等的研究过程中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劳动。因此,选择填补空白的课题一般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二)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指所选课题的先进性、独创性、新颖性。就是对于音乐教育理论的课题研究能获得新见解、新观点、新理念;对干音乐教育实践的课题研究能提出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改方法等。

  

  创新性的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定的课题是本专业领域内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使之富有新意和时代感。譬如,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200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过程分为六个时期,此分期法在我国音乐教育理论界尚属首次提出,故有一定的新意。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乔建中研究员对本书的评价:“该文是作者马达在全面收集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各类文献史料、深入考察这一教学领域各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以及它与整个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史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完成的。此前,已经有部分学者对其中的相关问题作过一定层面的考察,也公开出版了一些历史资料,但多数限干某些局部范围。与本领域100年曲折、丰富而又多变的发展史相比,还带有一定的零散、自发性质。本论文则以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背景为依托,以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中的产生、发展、沿革、变化为主线,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考察、研究,最终较完整、忠实地展现了它的历史原貌。”“分期得当,结构严密,重点突出,基本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大量文献,从本论域的历史实际出发,将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史分为萌芽、初创、建设、曲折发展、停滞、繁荣等六个时期;乂对每一历史时段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政府主管部门、专业学术界采取的对应措施诸如政策法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科研成果一一评述,形成了自身的一个相对严密有序的论述体系,既忠实叙述了历史,又抓住其逻辑要点,使两者达到深层的融合、统一。

  

  2. 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譬如,廖家骅《音乐的民族情感与民族音乐教育》—文以美学和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论述了音乐的民族情感与民族音乐教育的关系,进而提出民族情感教育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重心,同时分析了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个旧课题,以美学和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论证音乐的民族情感与民族音乐教育的关系是一个新视角,由此从理论的高度推导出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重要性的新观念。

  

  3. 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旧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譬如,刘沛《传统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悻论及评价的换代方案——音乐教师教育的“像册”式评价和动力学习范式》181—文从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八个层面剖析了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和属性及其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的悖论,提出以“像册”式评价作为音乐教师教育的评价的换代方案,用于综合能力素质的整体评价,并结合素质教育改革的动力和教育界人事制度改革的外部激励机制,以及新型的能力素质本位的学生主体性、形成性评价带来的内部驱动和反思机制,建构素质教育追求的自我激励的动力型学习境界。“像册”式评价源自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领导的“零点计划”,在我国音乐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研究中该文尚属首次将“像册”式评价引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之中,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4.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在质疑过程中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该问题,并引发新观点、新看法。譬如,李渝梅、李方元《音乐课程编制中有关课程知识的几个理论问题的讨论F1一文对《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提出了质疑,认为《音乐课程标准》中设置的“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领域与“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有冲突之处,作者指出:“一些音乐,尤其是民间的、少数民族的、甚至包括欧洲各国中那些具有实用性质的、具有宗教性质的音乐,它们的作用实际上包括了审美、实用.仪式、宗教、道德、风俗、劳动、教育、知识、人生礼仪和医疗等多重社会功能,而审美功能在许多场合中并不一定占据主导。那么在此情形下,音乐中那些相关的文化内容岂不直接与音乐审美目标发生抵牾?功能的多样性岂不是最终可能会导致音乐审美的解构或瓦解?我们看到,审美功能被无限放大后,反而可能成为文化的对立面。”针对这个问题,文中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应“将艺术音乐的观念真正还原为文化中的音乐的观念,将抽象的零散的音乐资料、文化资料还原为尽量完整的.全面的文化事象,让音乐原本存在的音乐功能回I片音乐本身。这种现象学意味的还原,更利于将多元音乐的多重文化属性及其内在的文化意蕴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接近或达到我们课程设计和追求的‘相关文化’的目标。”该文的新意体现在敢于对权威性的观点进行质疑,并根据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三)可行性原则

  

  选题除了应考虑价值原则、创新性原则外,还应考虑可行性原则。这就是说,仅仅根据价值原则、创新性原则来考虑选题还不够全面,还必须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和获得资料的客观条件,这两者构成选题的可行性原则。

  

  1.作者的主观条件

  

  作者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科研能力、专业素养、学识水平、写作能力、治学品格、兴趣爱好、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等。选题时应充分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注意扬fc避短,根据自身的业务水平,选择自己熟悉和精通的专业领域,以充分发挥作者的专业学识和研究水平。若让一位钢琴教师去写有关声乐教学的论文,那一定出不了好成果。因此,根据作者的主观条阼来选题是很重要的。譬如,有声乐专长的作者,选题最好是与声乐专业有关的领域,如声乐教学理论、声乐学习理论、声乐教学心理学、声乐教育史论等。若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选题最好集中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选择他们最熟悉的领域易于出成果。此外,作者对课题的研究兴趣也是很重要的,兴趣是行动的动力,有了对课题的浓厚兴趣,才能积极地投身到研究工作中去。从事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是十分艰苦而复杂的工作,必须有甘于寂寞、坐“冷板凳”的敬业精神和事业心,这也是在选题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资料占有的客观条件

  

  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的资料包括文献资料、音像资料、实地调查材料、实验观察材料等。没有资料,或资料不足,能力再强的作者也是无能为力的,正如俗语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在选题过程中必须考虑资料占有的客观条件。课题研究涉及到各方面的资料,选题时应做一个初步调査,看资料来源是否丰富,所搜集到的资料是否足够课题研究的使用,如果所捜集到的资料能够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那就为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础保证。如果选题很好,佤査不到资料或资料不足,那么,再好的选题也只好放弃。

  

  三、选题的方法

  

  (一)在多学科交叉点上选题

  

  音乐教育学是音乐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多学科交叉点上选题的可能性。当今世界,学科的发展速度很快,新观念.新观点不断涌现,各种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综合;这样,在多学科交叉点上选题,从不同学科的切入点研究问题,就有可能出新,探讨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音乐教育研究除了在教育学学科相关领域的选题外,还可以在心理学、人类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点上选题。譬如,郭声键《从多元智能结构理论看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文以当代世界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结构理论为基点,论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从中推导出新观点:“音乐教育在育人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开发音乐/节奏智能上,也不仅体现在从事音乐专业的人身上,同样还体现在开发与音乐及音乐智能有关的其他智能上,还体现在从事其他各项事业的所有人身上/将当今最前沿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引人音乐教育的研究之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又如张欣《人类学给中国音乐教育带来的变化》、费邓洪《感性•直觉•灵感与音乐教育一一关于音乐教育改革的美学思考》.刘沛《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夏侯晓昱《从社会学角度看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苏海鸣《视唱练耳与内隐记忆F11等文从不同学科与音乐学科的交叉点上选题,有一定新意。

  

  (二)在学科领域的空白点上选题

  

  学科领域的空白点即是前人研究未曾涉猎的领域。这类课题属开创性研究,因此,可参考的文献较少,操作过程有较大的难度。从另-方面来说,没人研究过的课题,恰恰容易出新成果(有关这个问题已在上述选题的价值原则中作了论述)。如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1级硕士研究生马晔的学位论文题目是:《性别视角下的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现状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2004),该文上要以山东省髙师音乐教育中的性别现状为着眼点,着重针对高师音乐系科中男女教师与学生性别比例的基本状况、家庭及社会环境对男女教师和学生音乐学习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音乐教与学过程中的性别现状及因性别差异所引起的系列问题做出陈述,并运用社会学、文化学及性别差异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试图从中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从性别的视角来研究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现状的课题目前在我国还未有人涉及,可以说该选题是音乐教育学学科领域的空白点,因此,选题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三)在学科领域的“空缺处”选题

  

  所谓“空缺处”是指本学科领域別人已经做过研究,怛还有科学探讨、研究余地的课题,这类课题是对前人成果的发展性研究。U21发展性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方面内容:“一是深化、补充已有的观点;二是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三是赋予已有理论以新的意义。”1131从我国近年公开发表的音乐教育义献来看,大多数的音乐教育论文属于发展性研究课题。笔者近年发表的一些论文基本上属于发展性研究课题,譬如:《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素质教育》、|MI《髙师音乐教育五卜周年之回顾与思考》、U51《中日初中音乐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中口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研究》、1171《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构想》、《现代教育技术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1191《论音乐课教学语言的基本原则》、12(11《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1211《中国音乐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展望1221《有关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若f思m、1231《音乐学研究生素质教育简论》M等等。

  

  (四)在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上选题

  

  在音乐教育课题的研究中,一般来说,某个时期都有某个时期讨论的热点问题,在热点问题上选择-个恰当的切人点,就有可能出新成果。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应是一个热点问题,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涉及到纲领性音乐教育指导文件的制定、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教法研究、评价机制的改革等诸方面的问题,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切人点,是选好题的关键。《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第2期发表T李君的《要加强“说课”教学》一文,“说课”是近年课程改革后发展起来的新事物,该文论述了“说课”的价值和必要性,指出了“说课”的儿个误区,并对怎样说好课提出了几点建议;文中认为“说课”已成为面试应聘者和考核教师基本功的有效方式,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很强的操作性和使用价值;“说课”是十分有益的教研活动;音乐师范应将“说课”纳人学科教学法课程。该文选题新颖,逻辑清晰,从当今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中录找普通音乐教师关注的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确立论点,以充实的论据展开论证。该文发表后,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一些音乐教师纷纷参与讨论,《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第8期针对李君的文章发表了两篇观点各异的“说课”文章(即:吴文章《音乐“说课”之我见》,徐岚《也谈音乐学科是否应该说课》),探讨音乐学科“说课”的利与弊。文章发表后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鸣,说明作者的选题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

  

  (五)在学科领域的冷门问题上选题

  

  所谓在学科领域的冷门问题上选题,即是选题远离当时的热点问题。这类课题可能是未被当今人们所意识到的问题,或认为不重要的问题,或未被发现的问题;而有时这类课题恰恰是很有价值的课题。譬如,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方面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很少,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教法研究、师资培训,到教学管理、教学器材设置、领导的重视等许多问题,都可以作为选题的参考和目标。

  

  (六)在自己最熟悉的专业领域里选题

  

  在自己最熟悉的专业领域里选题,主要是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业务专长来考虑,自己实践过的领域应是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音乐教师在自己工作的专业范围内选题有诸多好处,由于在第一线工作,可以捜集到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加之自己的教学经验,因之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本专业的课题有着较大的优势。一般来说,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选题在自己工作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范围内;高师音乐院校教师的选题除了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范围外,还应涉及髙师音乐教育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关系问题;音乐教研员最熟悉的应是音乐教研活动,因此,音乐教研员的选题可在这方面进行开拓。

  

  (七)在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里选题

  

  在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里选题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为了在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里选好题,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学习研究该专业的有关知识,只有初步掌握了该专业的基本知识,才能结合相关知识在该专业领域内进行选题及研究工作。譬如,1999年笔者为了参加在韩国举办的第六届亚太民族音乐学会国际研讨会,写了一篇题为《福州十番“丝竹锣鼓”的结构形式》1:51的民族音乐学论文,后被大会采纳,这使笔者有机会到韩国参加该次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这篇论文。民族音乐学是笔者不太熟悉的专业领域,为了写这篇论文,笔者査阅了大量的福州十番音乐的有关资料,并多次聆听了福州十番“丝竹锣鼓”的代表作录音,从中归纳出写作的脉络。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在这其中笔者学到了很多以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因之,在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里选题是一种很好的自学方法。

  

  四、结语

  

  音乐教育论文是对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揭示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描述其研究成果的一种学术性和理论性的文章。音乐教育论文是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论文写作是进行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者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就音乐教育的某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经过深入思考后以论文形式来描述自己对这一问题内在规律的认识,掲示该问题的本质特征。因此,论文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而选题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开端,选好题是写好音乐教育论文的前提,这是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所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