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智能科技论文

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技术探讨

2015-08-01 09: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摘要: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计算机数据库面对着很多人为的或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威胁和破坏,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技术,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数据资料的安全,确保工作正常进行。本文就对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技术进行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关键词:数据库;备份;恢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现今计算机办公,使得计算机内存储的数据资料面对着来自人为和网络世界的威胁,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计算机硬件软件故障等,都影响的数据库资料的安全,系统数据库资料的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做好数据库资料备份和恢复工作,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2. 数据库备份
    数据库备份就是操作人员对数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复制,通过拷贝,留下备用的副本。数据备份的原则需要明确,备份的方式、时机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备份的方式
    备份有很多种方式,主要包括网络备份、SAN备份、归档和分级存储备份和数据远程复制备份等,下面分别对这些方式及原理进行介绍。
(1)网络备份
    网络备份是把大量的数据上传到需要备份数据的主机上,利用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和客户端数据处理软件,把数据传送给另一服务器,这个服务器是专门进行备份的一端。单独的计算机备份的资料与服务器直接相连,加大了服务器的负担,降低了备份操作的安全性,网络备份可以很好地做到备份工作的分流,减轻服务器的负担,提高了安全性。网络备份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和人机交互,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备份和恢复,可以通过设置备份时间和区间,实现定时备份,同时,网络备份还可以对所有数据进行备份,根据数据输入量进行实时的增量备份,还可以进行差量备份。
    可见,网络备份极大地方便了局域网之间数据的传输处理,为数据备份提供了高效、安全的手段。自身设有局域网的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备份保证企业数据安全。
(2)归档和分级存储备份
    网络数据是不断增长的,过大的数据量会占据很多的存储空间,不但影响后续数据的输入和保持,同时也会导致计算机网络速度减慢。因此,要经常对数据资料进行归档和分级处理。所谓归档,就像收拾衣物时把同类同季节的衣服包在一起一样,它利用文档服务器把数据进行复制,然后打包存放,进行统一管理,这样有助于数据特别是重要的数据的长期保存。
    分级存储就是按照数据的类型和重要性,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关键的数据可以放到移动硬盘中进行存放。
(3) SAN备份
    所谓SAN备份,就是用性能较高的光纤把磁盘和服务器连接起来,数据管理人员对存储系统进行集中化管理,用高速光纤传递数据,不同的数据端可以进行远距离访问,实现存储设备的共享。
(4)远程数据备份
    以上所说的几种数据备份技术,适用于数据遭到人为破坏、软硬件故障和病毒侵扰等情况,而如果出现地震、火灾、泥石流和海啸,以上技术就不能发挥作用了。这时,就需要远程数据复制系统进行备份。数据远程复制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软件和硬件复制数据,包括同步备份和异步备份,它可以再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发生时将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切换到远程备份系统,技师采用故障处理和接管措施,从而确保本地数据和远程数据保持一致。
2.2数据库备份时间
    数据库的备份时间有两种,分别是定期备份和不定期备份。
(1)定期备份
    定期备份又可以称为周期性备份,数据库备份工作耗时耗力耗资,太频繁地进行,不利于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要根据工作情况和使用需要,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备份周期。通常情况下,如果数据库的数据经常更新或者是丢失数据就很难恢复的数据库,就应该把备份的周期安排得短一些;如果数据更新较慢或者数据丢失后容易恢复的数据库,则可以把数据库备份的周期设置得长一些。
    备份周期可以按照需要按月、按周、按日进行备份。按月备份方案,可以选在月初或月末,保持存储时间的规律性,按月的备份数据可以永久保存,按周备份方案可以保存一年,按日备份方案可以保存一个月。
(2)不定期数据库备份
    不定期数据备份是根据数据库的变化而实时进行数据库备份。
    如果数据库新建数据或修改、删除数据,则应在进行这些操作之前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例如执行了Database、Alter、Delete等命令,就要存储备份。用户新建自定义对象会改变master数据库,因此这时也要备份。另外,如果执行了增加和删除了服务器的存储过程、删除事务日志等操作,都要进行数据库备份。
3. 数据库恢复
    数据库可能在磁盘破损、电源故障、软件故障和病毒破坏等情况下出现丢失、破坏等现象。数据库恢复系统,例如SQL Server系统,可以保证在意外情况发生时确保数据尽量完整无损。这种数据的恢复还原,就称为数据库恢复。
3.1数据库恢复方法
    (1)将数据进行转移存储至别处或建立事务日志。这种方法可以周期性地恢复数据库,可以每天把数据转储到其他存储介质中。
    (2)如果数据库破坏到难以恢复的程度,就要把最近复制的数据存储到新的磁盘,然后使用日志重做,恢复原有数据。如果数据库没有完全被破坏,但是出现了数据的错误,或者数据明显不可靠,可以利用日志库执行操作撤销处理把数据恢复正常。
3.2数据库恢复模式
    数据库的恢复分为简单恢复、完全恢复和批日志恢复,对于不同的数据库问题,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恢复模式。
(1)全盘恢复
    全盘恢复是用于意外性数据损坏的恢复,如:服务器发生意外灾难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系统升级、系统重组等,全盘恢复飞操作比较全面,基本上可以恢复大部分的存储信息。
(2)数据库和邮件系统恢复
    此恢复方法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操作水平,同时对相应的软件程序能熟练掌握。通常选择备份软件进行恢复后,也要对数据进行维护处理。管理人员需要对被管理的数据库和邮件系统做好备份控制,避免数据信息恢复的不完全。
(3)个别文件恢复
    文件的恢复相对简单,在恢复过程中可结合网络备份系统则能实现文件的有效恢复。如:浏览备份数据库或目录,找到该文件触动恢复功能,软件将自动驱动存储设备,加载相应的存储煤体即可。
(4)重定向恢复
    是将备份的文件恢复到另一个不同的位置或系统上去,而不是操作到它们当时所在的位置。重定向恢复可以是整个系统恢复,也可以是个别文件恢复,某些数据库和邮件系统也支持重定 向恢复。
4. 结语
    改革开放的今天,数字化、信息化得到了广泛应用,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信息交流的巨大平台,我们在整个巨大的平台上可以尽情的吸收各项有益知识,获取广泛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面临各项问题,本文针对数据库存储中数据库面临的安全问题,对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方法和技术进行初步研究,数据库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备份和恢复,防止资料的丢失和破坏。
参考文献:
[1]周杨.浅析MSSQL Server数据库恢复技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
[2]谢振坛.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技术研究.《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2.
[3]段婷.数据库恢复技术的探讨[J].研究与探讨, 2010.
[4]龚媛媛.数据库安全威胁及数据备份恢复技术研究[J].技术研发,2011.
[5]胡晶.试析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及恢复技术.《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