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新洲区徐古镇建设的优、劣条件分析,提出了建设的对策思路,布局规划等策略,促进村庄适度集聚,有利于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有益于集约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最后,提出实施措施。推进新农村镇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适度集聚,节约土地,集约配置
1.前言
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改善农村民生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扩大农村需求是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1]。推进乡村经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全面开展。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有许多新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寻找解决途径。我们在承担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镇域村庄布局规划设计中,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寻求新的解决方法。采用系统性、综合性、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来解决新农村村庄建设问题, 贯彻国家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要求,引导新洲区徐古镇科学发展,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2],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的整合,并引导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合理投放。
2.项目概况
徐古镇位于武汉市新洲区东北部边缘,距新洲区城关邾城21公里,京九铁路穿镇西部而过。该镇东接黄冈市团风县,南与新洲区旧街街、三店街以及道观河风景旅游区毗邻,西与新洲区潘塘街接拒壤,北与麻城市夫子河、白果相望。徐古镇以平原、岗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www.133229.CoM平原、岗地土质较好,山地土地贫瘠。本项目的规划范围是徐古镇的行政管理范围,总面积85.84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 36703人。
3.现状分析
3.1制约发展的因素
现状村庄布局总体特征是:分散、数量多、规模小、设施滞后、环境较差。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土地利用粗放,居民点平均规模小,村庄整体风貌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服务设施滞后,难以集约布置;拆迁规模较大,对群众生活影响较大。
3.2有利于发展的条件
徐古镇位于武汉东北部是通向豫、皖、苏的口子乡镇,区位条件较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徐古镇境内将军山耸立于东北陲,海拔675米,为武汉市东部第一高峰,地处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和黄冈大崎山两大旅游区之间,是连接两大旅游区域的中心带,开发旅游资源潜力大。同时,徐古镇是“楚天蘑菇第一乡”,拥有有一定的产业规模。
4.规划中对策思路
通过背景研究及现状的优劣势条件分析,确立的对策为根据乡镇的特点,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树立一般农业型、都市农业型、旅游休闲型、工贸型、历史文化型等村庄特色[3];根据村庄的实际,综合考虑其社会宗族关系、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村民意愿以及村民生产出行要求,科学的进行村庄合并,控制村庄为合理规模[4]。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对现状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使用土地;增强镇区的发展极核和辐射作用,综合考虑城镇与农村建设的协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乡村的生活条件。
5.镇村布局规划
5.1规划结构
规划以徐古城区为发展核心、绿化(周山)、沙河、柳河为依托,以东环、新徐公路为镇域发展轴,带动周边乡镇的发展。在中西部较发达地区,形成蘑菇产业基地;在东部山区形成竹木生产基地和鄂东旅游胜地;在中部以口子乡镇沙河为中心,发展武汉北部最大的物流交易市场。突出发展中心城区,带动卫星集镇,促进中心村发展,形成“三星拱月、两线穿珠、四方辐射”的格局。
5.2村庄布局
徐古镇镇域村庄分四级设置,分中心镇、小集镇、中心村、基层村四个职能等级。根据徐古镇地广人稀、低丘岗地较多、丘陵山区道路不便,居住不宜过于集中的特点,本着集中居住、均衡分布、资源共享、合理撤并现状自然村庄的原则,在现状208个自然村湾中规划保留86个村湾。规划可节省建设用地90.28公顷。根据徐古镇的特点和经济水平,平原地区村庄以条形排列,双拼或联建低层住宅为主,控制建造独立式住宅;丘陵山区可根据具体地形因地制宜,能条形排列的尽量条形排列,几户联建,灵活掌握,但要控制宅基地规模,不得建独立式别墅。建筑密度不超过30%,容积率不高于0.6,
力倡导建设节约型居住建筑。
5.3交通布局规划
规划在新徐公路和东环公路交叉口南侧设置客运站,同时在北侧设置一个货运站,每个站场面积约3000平米,以满足对外交通的需要。
镇域内道路网按四级设置。一级道路宽16米,以东环公路和新徐公路为镇区内主要交通干道,主要担任镇与镇之间的交通;二级道路为12米,为连接镇区到村庄之间的道路以及中西部较为密集的村庄间的通村路;三级道路为通村路10米,担任局部山区间的乡村交通;四级道路为通湾路6米。规划区道新徐公路和东环公路为徐古镇主要交通道路,按一级公路标准扩宽建设。构成一横两纵两环的路网骨架,完善镇域路网体系。
5.4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规划按中心镇、小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四个等级方式配备镇域公共设施。以徐古镇区为全镇域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配备功能齐全、规模适度的商贸、邮电、文教、娱乐、卫生、体育等设施,辐射整个镇域。沙河、柳河、绿化三个小集镇为公共服务副中心,规划布置第二级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内容包括: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卫生院、体育活动中心等,主要服务周边乡村。在中心村设置第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内容包括村委会、村民活动室、卫生站、文化站、幼儿园、便民店、多功能活动场等。基层村按需要配备基本的社区服务设施,如卫生所、村民活动中心和多功能活动中心等。
6.实施策略
6.1加强宣传和管理
加强镇村布局规划的宣传、解释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加强规划的管理工作,健全规划管理机构,以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认真贯彻《武汉市村湾建设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严格执行“村镇建设工程许可证”制度。
6.2建设引导
严格控制非保留村庄新建住宅,凡申请在非保留村庄建房的一律不予批准,因道路、交通、水利、招商引资建设拆迁的农民一律安排到镇区和规划的村庄居住;利用基础设施配置的调控手段,新建和改善规划和保留村庄的基础设施,非保留自然村庄的基础设施不再配套和完善。要限制村办企业的发展,凡村组新办工业一律到镇区工业小区建设。
6.3空间清理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多余的道路和废弃老住宅、电力架空电缆以及其他不再使用的基础设施。凡通往非保留村庄的道路、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在非保留村庄完成撤并后,均应及时清理拆除;在规划村庄内新建住宅后,原老住宅应及时清理拆除。
7.结语
从农村实际出发,遵循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村生活的原则[5];倡导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原则,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逐步迁并。有利于农村建设土地资源的节约,有利于集约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合理有效节约农村建设资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思,刘志强.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10(10).39-42
[2]黄春萍,黄骏.武汉是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与统筹发展对策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5):295-298
[3] 田秀美.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几点思考.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6).88-89
[4] 曾志伟,汤放华,宁启蒙等.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思变.中外建筑.2011(4).61-62
[5]张宏艳.略论我国发达地区农村多元化价值的挖掘.现代经济.2009(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