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智能科技论文

浅析《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2015-07-08 09: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浅析《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院论文联盟http://校课程改革,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已经成为高职高专教育探索和实践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成果展示和课程特色几个方面对《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的课程设计进行简单阐述。
  一、课程设计思路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是面向企业需要,由《单片机技术》和《接口技术》经过资源整合之后的一门课程。
  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当中,遵循的设计原则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企业项目为载体,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本着这样的设计原则,为了将基于工作过程的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必须深入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企业得出学生适合的岗位主要有产品测试、产品调试,而《单片机与接口技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可以说紧贴岗位需求,它主要为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调试的企业培养单片机应用、电子产品的分析、设计、生产和调试的实用型人才,同时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定位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需要具备《电子技术》、《程序设计实训》、《电子设计初步》等课程知识,需要具备一些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程序设计能力,后续课程还有《综合职业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在整个项目课程体系当中,《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简单单片机产品的研发的能力; 要掌握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以及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及调试方法;培养学生沟通、协作意识,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wWW.133229.cOM
  三、课程内容组织与实施
  1、教学资源
  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提供给学生的一些教学资源,主要有参考书、网络资源和视频教程。其中参考书主要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参考教材,以及该教材配套的电子课件,同时依据企业行业需要,还制定了该课程的课程标准;网络资源主要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精品课程网站和ftp服务器站点;视频教程主要有专业老师进行的该课程的视频讲座。
  2、教学方法
  在不同的项目当中教学环节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仿真教学法、项目演示法、讲授法等。
  3、教学实施过程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从这个表1中可以看到,整个课程体系主要有教学项目和企业项目两类,其中教学项目主要是通过“学中做“的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单片机产品研发的能力;企业项目主要是通过“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侧重培养学生与企业人员沟通的能力。
  教学项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在工学一体项目实训室进行的,利用实训室现有的设备和条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论文联盟http://进行实训,当然在实训室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生产过程的验证性的实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还和企业联合进行校外综合实训项目的练习,也就是第二阶段的学习,这个阶段充分利用企业成熟项目,把学生放到企业当中去,让学生全程跟踪每一个项目实际开发的过程,同时由企业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带领学生边做边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下面就以led灯显示为例,具体介绍一下项目实施过程。
  led灯显示主要从硬件电路制作、软件电路制作、软硬联调三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都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制定该小组的任务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学生在分组讨论的时候,由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其中硬件电路制作环节包括硬件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三个环节,硬件电路的设计环节巩固学生的电路制作能力;硬件电路的安装环节提高学生的焊接能力;硬件电路的调试环节锻炼学生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进行电路测试能力。
  软件电路制作环节侧重培养学生能利用各种仿真软件进行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能力;
  软硬联调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动手能力。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该课程采取的是“两结合”的项目积分考核办法,“两结合”中的第一个结合是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校内实训考核和校外实习考核相结合。学生最后的成绩由课程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给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个行业和企业越来越需要大量的操作型技术人员,只注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提高还需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要时刻跟随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步伐。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虽初见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做为一名高职教师我会继续更新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