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能汽车成为热门话题。就现代汽车的智能科技化程度而言,首先可以通过长安汽车无人技术的进展来了解智能汽车离普通大众尚有多远的距离。
4月12日,两辆无人驾驶的长安睿骋汽车在重庆举行了发车仪式,由重庆驶往北京。一路上,无人驾驶汽车经过世界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来到了西安,并于17日抵达北京。经历此次长途驾驶测试,长安汽车积累了许多无人驾驶方面的技术经验。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行业内许多汽车企业都在做这方面的研发和试验,例如谷歌、沃尔沃、长城、奥迪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长途测试是无人驾驶汽车必须经历的考验环节。
其次,在政策与法规层面,智能驾驶还需要国家给予相关的支持。在国际上,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与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一些法案以及法规正在逐步得到修正和完善。我国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据悉,国家相关部委就“智能驾驶汽车如何在社会道路上进行长途测试”这样一个议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组成员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等一系列的部门,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代表也参与讨论。这说明国家已经开在政策层面关注这方面的情况。
再次,究竟是互联网颠覆汽车产业,还是汽车产业颠覆互联网?实际上,现状已经不是二者颠覆关系问题,而是在于二者的合作,这是大方向趋势所在,也是一个关键点。
最后,现代汽车的智能化技术已经大量普及到普通民众身边。智能汽车的第四代技术已经慢慢开始,未来它也会快速地走向民众。长安汽车智能化战略,简单的来讲就是“654战略”。未来,智能化将是长安汽车的目标,并把智能驾驶分为四个阶段。依托于长安汽车的全球战略布局,未来,长安汽车将会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等。
车辆永远“在线”
在智能化研发方面,长安汽车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目前,长安汽车的智能化技术已经达到智能化一级,甚至接近于二级的水平。在智能互联方面,长安汽车通过各项高新技术确保车辆永远“在线”,比如无线功能、蓝牙以及远程技术。在智能驾驶方面,长安汽车执行迭代的技术路线。在车联网方面,长安的汽车上面已经搭载了车联网系统,驾驶者在车里面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规划行驶路径。
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将彻底解放人们的双手。比如,在长安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过程中,作为科比粉丝的测试人员依然可以在汽车高速行驶时通过手机观看一段科比最后的表演秀。
“信任”至关重要
无人驾驶汽车战略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是多方面的,在驾驶人员方面,主要涉及到人的信任问题。简言之就是,人们如何做到信任所驾乘的车辆这一点。
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就意味着把车辆的油门控制、方向盘控制统统交给了无人驾驶汽车公司。如何取得驾乘人的信任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不管是无人驾驶标准体系的建立,或是整个产业链的构建,还是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的建立,都是汽车产业智能化必须攻克的难题。
迭代式研发思路
《中国制造2025》将会对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向,特别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国内汽车市场,长安汽车作为OEM(OEM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企业的一员,作为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一个代表,或者说一个重要的成员,在信息化上面长安汽车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使得长安汽车的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成本更低,也更容易满足个性化的定制需求。
关于产品技术的迭代式研发,长安汽车是从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步一步来操作的。相比谷歌公司直接一步到位达到四级和五级的发展状态,对于长安汽车或者传统汽车企业而言,企业的发展思路主要有多个方面。
第一,智能驾驶技术是由多项,或者多个单项的驾驶辅助技术,或者高度的驾驶辅助技术进行整合、组合而形成。如今,许多汽车已经配备的自动泊车、自动巡航、防控自动紧急刹车等技术,慢慢开始往一处进行整合。此次,长安无人驾驶汽车完成了从重庆开往北京的长途测试之行。
长安无人驾驶汽车具备了多项的智能技术功能,比如,自动巡航功能。汽车与自动巡航功能结合以后,当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只需通过路面上的车道线,汽车就可以实现完全的无人自动行驶。此时,车辆的方向盘控制、油门及刹车控制工作等就可以完全交给车辆本身,进行自动行驶。
第二,这辆无人驾驶汽车它具备自动换道功能,车辆实现了自动换道、超车的能力。
第三,该车还拥有高速公路拥堵情况下的辅助驾驶功能。车辆可以通过摄像头捕捉到其他车辆识别牌,解决超速问题。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上,长安汽车采取了渐进迭代式的开发模式。
这次长安无人驾驶汽车长途测试的项目所涉及到了长安汽车的绝大多数汽车高新技术,预计到2018年,这些技术会在企业的产品上进行量产。在整车的成本控制方面,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之上,长安汽车力争将成本控制在一万元人民币左右。只有保持一个如此高的性价比,才可能奠定长安汽车产品在未来拥有一个良好的产业化基础。
长安汽车大量的核心技术将会在2018年得到现实的产品转化。当然,实现汽车的完全无人驾驶可能会在2020年,甚至今后更长的时间。这需要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作为支撑,也需要车企实现统一联动。
作者: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2016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