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智能科技论文

知识经济智能资源高校运营

2016-03-28 15: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有效的对策是科学认识和分析的产物。思考可以从不同维度展开。本文的认识和分析首先沿着经济学的轴面进行。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投入涉及到的对象,经济学上泛称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基本主题就是资源及其有效配置。不同的经济时代,有着不同的核心资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及国际竞争力,取决了核心资源的丰度和配置的有效性。同时,资源的配置乃至权利的配置,往往都围绕着核心资源展开。

 

  人类主体文明,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并正迈步于知识经济时代。

 

  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核心资源,地主是土地这一核心资源的所有者,因而地主处于社会权利结构的中心:地主支配着土地,从而也支配了社会、支配了农民;土地拥有一种社会强制力,把农民捆绑在土地上,受地主奴役、剥削;土地成为地位与财富的象征和代表,也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普天之下,皆为王土,皇帝、国王是全国最大的土地拥有者,对臣民最大的奖赏就是封地”;“耕者有其田成为革命的目标,打土豪分田地则是唤起民众的口号,买田置地成为光宗耀祖的盛事,而卖田地则是破产、衰败和耻辱的象征。

 

  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核心资源,成为社会的主宰,社会的权利结构以资本为尺度展开:在西方国家和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家大多受资本家集团的支持、扶持,是它们的代理人、代言人;资本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像一根魔杖,驱动着社会和人们的活动,人们追逐和聚敛资本;资本至上(甚至是资本主义”),资本雇佣支配劳动()天经地义,资本家享有,甚至独占企业所有权,从而享有和独占劳动()创造的剩余;随着资本的产权化、股份化,工者有其股,股份(权、票)奖赏成为调动雇员积极性,体现社会公平,甚至也成为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取向。

 

  知识经济时代,核心资源是知识、智能。今天,社会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主义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本主义知本主义智本主义演进,社会资源的配置亦将以知识、智能资源为核心展开。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已经看到:

 

  天赋的自然资源优势已不再成为一种关键的竞争要素,因为现代产品所耗费的自然资源日减。桥梁和汽车所需要钢材越来越少,计算机之类的设备基本上不耗费什么自然资源。现代交通的发展,已使资源能以较低的成本运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日本是最好的例子,它拥有占世界主导地位的钢铁工业,自身却没有炼钢所需要的煤炭和铁矿。

 

  资本优势也不再成为一种关键的竞争要素。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从纽约、伦敦和东京借贷。今天,曼谷的企业家所建造的工厂,资本密集度可同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任何一家工厂相媲美。事实上,资本密集型产品并不必然在富国生产,富国的工人并不必然占用更多的资本,也不必然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劳动力已经不再是占主导性地位的资源,知识与智能已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成为2〇世纪后期经济活动分布中的决定性因素,硅谷和128号公路之所以座落在其现在的位置,仅仅因为那里是智能集中之地,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

 

  另一方面,在现实经济中,智能资源已在日益充分地显示其价值

 

  美国硅谷创造着世界经济的奇迹。据报道,设在硅谷内及周围的高技术公司的市场价值竟接近于整个法国股市的市场价值规模。在硅谷,稀缺的资源是知识(智能)而不是金钱(资本),美国600家风险资本公司的7500亿美元风险资本,有一半在硅谷等待着新的发明(智能创造)去雇佣它们的资本。

 

QQ截图20160328145818.png


  苹果公司曾是美国个人电脑业的巨人,这完全得益于其天才创业人物乔布斯。1985年,由于内部倾轧,乔布斯愤而出走,苹果公司由此陷入巨大困境。而19978月,当乔布斯、盖茨两位电脑巨人一起宣布微软将向苹果注资1.5亿美元并且乔布斯将再度执掌苹果,苹果股价当日竟上升40%

 

  在中国,人们可以看到,淄博石化、中原药厂、中原铝厂等投征巨额资本但又陷征数以十亿元计的债务而面临破产的企业,缺乏的不是资本而是智能,是具有杰出智能的企业家;而联想、方正、长虹、春兰、海尔、康佳、小天鹅等名牌企业,恰恰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位具有杰出智能的企业家而吸引了各方资本。

 

  二、知识经济科教兴国智能资源

 

  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居于非常突出的地位,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人力资源创造能力的开发在经济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同时,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说钢铁、汽车、电力、机械、制造、石油、化工构成工业经济的支柱,那么在知识经济社会,计算机软件、芯片、生物制品等高技术产品以及信息咨询业和管理为主的服务业(智业)将成为整个经济的先导和支柱。

 

  在7〇年代对世界富豪排名时,前10名几乎全是石油大王,而目前排在前10名的世界富豪一半以上与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相关。以往石油大王、汽车大王、钢铁大王的财富是建立在庞大的有形物质之上的,今天微软公司与比尔盖茨的财富则包含在计算机软件的知识当中。微软、英特尔、IBM为代表的知识经济产业,正以它新的观念、新的姿态冲击着辉煌了2〇〇年的工业经济社会,撼动着资源型经济赖以存在的根基。

 

  知识和智能,以人才为载体。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具有杰出智能、才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之源和根基。可以看到,无论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使用,创造性人才资源的培养、培育及其创造能力的开发、磨练,还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推动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知识产业,教育和科技都承担着任何社会功能系统所无可比拟和替代的作用。因此,教育、科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产业。90年代美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活力四溢,得益于美国在8〇年代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层次演替,发展髙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推行经济0息化和科技化的丰厚回报。美国发展的逻辑因果或互为因果是:正是由于有着全球最发达的教育和科技体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聚集(包括吸引全球人才),建立了世界最发达的高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经济因此最为发达。

 

  在我国,发展教育、科技,不仅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需要,更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实而急迫的需要。

 

  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一方面,我们经济发展的效益低下,国有企业更是活力难增。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在整体上呈现粗放形态,经济运行的科技含量很低,诸如人员素质差、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陈旧、管理粗放,导致资源过度耗费、环境严重破坏、产品质次价高和需求结构错位等。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并还在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破坏,森林、土地、水和众多的自然资源因过度耗费而面临枯竭,大气、生态等环境急剧恶化。这一切都表明:我们的发展,再不能以损害未来的、后代的发展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成为国家的最高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含经济发展的资源可持续,环境可持续。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外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强化企业产品、技术、工艺、管理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产业以及运用髙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来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战略选择。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质则是充分发挥知识、科学技术、人才这类智能资源的作用,依靠科教所蕴涵的智能资源,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三、智能资源高校运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教育、科技、产业、经济正在迅速地融入国际体系。在分享国际化利益的同时,我们亦面临日益强烈、强大的国际高科技、髙科技产业的挤压。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必须抢占经济时代的制高点。显然,我国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是智能资源的国家队和抢占制高点与攻坚的突击队,这是一场国际竞争。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校必须致力于智能资源的开发和运作。

 

  但是,和其他行业相比较,我国高校在计划体制下运行了太长的时期(至今仍主要依赖计划运行),观念陈旧,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教育、科技视为事业而非产业。高校几乎划一地按照上级部门的指令、计划运行,基本不或很少考虑社会需求。但是,产业运行却是完全不同的模式,产业运行必须研究市场(需求),分析机会、威胁、竞争,追求效益。高校人才、知识、智能资源最聚集,直接从事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承担以知识、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基础性、高技术科研,开展以产业创新为主的髙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开发,与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的全部内涵,有着天然而本质的接口直接通道'因此,人们必须革新观念,树立教育、科技的产业观念,遵循产业运行规律,经营高校。

 

  1.适应社会需求,培育智能资源精品。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最基本职能,也是高校向社会提供的支柱产品'高校应将培育、开发知识经济时代和科教兴国战略所需的人才、知识、智能资源作为自己的产业功能。教育(人才培育、智能资源开发)是产业。遵循产业运行规律,高校必须依据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国家和所在区域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认真分析社会对智能资源(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结构,制定学校的近期和中长期人才培养战略,并以此统筹规划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专业设置及科研活动、师资培养和结构调整等重大活动。

 

  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智能资源开发活动中,不仅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提供适销对路产品,而且还必须培育精品,建立名牌。人们都知道,一个企业成为名牌企业,并非是因为它有何种先进的设备和豪华的厂房,而是由于产品长期受到消费者喜爱,成为名牌,企业才最终成为名牌企业并使产品更受社会喜爱。同样,一所高校,也要赖于它的产品”——所培养开发的人才(智能资源)在社会上抢手,成为名牌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公认的名牌大学。因此,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优势(学科、师资、科研实验设备等),开发(培育)富有学校特色的产品”(人才),从而形成具有社会竞争力、美誉度的精品、名牌。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智能资源的开发中,尤其应当注重创造性、创造力的培养和锻炼。

 

  2.运作智能资源,强化科研。

 

  高校是智能资源的开发基地,同时又是智能资源最集中的社会系统。创造'性的培养是智能资源开发的核心,智能资源聚集又最能产生创造和创新。因此,高校是科研、科技创造、创新最理想的场所,科教一体是高校的最大特色。显然,知识的生产、创新是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重要产业功能。科技、知识、创新是高校向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产品

 

  高校科研是产业,需要遵循产业运行规律。首先,高校应当研究经济、科技的发展趋势,组织()科研的国家队、突击队,从事基础性、高技术研究的知识创新。应当认识到:高校的学科、人员结构、研究手段,有利于承担知识创新性的重大的、综合性、开拓性的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从事知识创新性科研,是增强高校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的关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产品要实现“4个一代”(生产一代、研制一代、设计一代、构思一代),高校在支柱产品之一的科研成果的生产上也必须储备一代

 

  高校科研,无论是知识创新性的理论研究还是技术创新性的应用研究,都应当围绕社会需要的智能资源的开发这一根本展开:第一,应当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智能资源的开发,使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科教一体,科研围绕学科、实验室、师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培养精品,培养和锻炼其创造力、创造性;第二,高校科研应成为发挥髙校聚集的智能资源(师资)的功能和进一步开发、提高智能资源(师资)的重要手段;第三,高校科研是智能资源的直接运作,应当通过服务社会、展现价值为社会提供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样板

 

  3.释放智能资源,开发科技产业。

 

  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现实社会生产力,直接推动社会技术进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极其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我国最为薄弱的环节,由此直接导致科技和经济、教育和经济的脱节。同时,科技成果是智能资源的结晶和成果,必须在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得到转化,应用和推广才具有价值和实现其价值。实际上,科研过程是科技成果的生产过程”,应用是科技成果的消费(使用)过程,转化、推广(转让)则是它的营销过程。显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不仅要根据社会(长期和近期)需要进行科技成果的生产”——科研并保证生产的产品”(科技成果)的高品质,而且必须强化营销,甚至用更大的力量从事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

 

  高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是科技成舉的最重要用户。高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是科研的下游产业。在我国,目前由于高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不发达,导致了科技成果的需求不旺,出口不畅。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力,我们必须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地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完善、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投身高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的高风险令许多投资者和经营者怯步,需要通过高投入、高风险产生高收益的典型来示范拖动。因此,高校根据机会和优势,有选择地从事高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的开发,具有上述多种良好效益。

 

  视教育、科技为产业,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经营高校,不仅要树立市场(需求)、竞争、效益的观念,而且必须树立社会化、国际化的观念,打破封闭,实施高校之间、高校和研究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产学研之间以及与国外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充分运用社会、国际资源,实现髙校的教育-科技产业与区域经济、国家经济、全球经济的有机融合。

 

  四、结论

 

  不同的经济时代具有不同的核心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是知识、智能资源。智能资源的开发和运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创造性人才培养、科研活动及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开发,是髙校致力于知识经济时代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资源一-智能资源开发和运作的三种形式,它们构成教育一科技产业上游、中游和下游。人才、科技成果、高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是髙校向知识经济时代提供的三大智能性支柱产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综合运用高校的智能资源,取得综合效益,高校完全可以和应当实行纵向一体化经营,即把高校建设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基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