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连接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专项实训课的桥梁作用,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抓好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尤为重要,而好的教学设计正是实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首要工作。以往该课程在我院主要沿用本科院校教学设计思路实施教学,即采用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结果教学效果不大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实现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学目标,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高职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大量调研分析表明:“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项目化教学能够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项目化的教学改革,重新进行了课程教学设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课程教学设计
2.1课程学习需要分析分析课程学习需要,确定课程学习目标是做好课程教学设计的前提。根据企业行业调研分析,高职电子专业学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现场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岗位,学生须具备具有相关的电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再结合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特点,将本课程定位为一门必修的工学结合的职业基础课,确定课程学习的内容是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训练的是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行业操作规范、基本职业素养。
2.2教学设计理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做中学,学中做,递进交互”的教学理念,设计学习项目,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中,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所谓“递进”是指教学项目难度逐渐加大;所谓“交互”是指教学项目中基础内容重复出现,重点内容多次覆盖。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完成“递进交互”式的教学项目,逐渐培养学生的基本工作技能与职业素质,从而形成知识与技能逐渐加强的“递进交互式”课程设计理念。“递进交互”式教学理念集中体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的能力由低到高、知识从基础到深入、素质由一般到综合的渐进过程。
2.3教学设计思路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设计依据确定项目任务;将课程的全部内容化为学习情境;以实际的项目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使项目任务具有综合性、实验性、可扩展性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按照以上思路把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为6个教学情景,12个教学子情境(图略)
2.4课程内容的分解重构以原有学科体系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按项目工作任务分解为不同的学习情境,进行项目行动体系的重构,在教学规划中以满足岗位能力需求和培养学生电子技术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及基本分析方法,但并不是说教学过程就是从“基本技能”到“基本分析方法”的依次展开,而是将三方面内容有机融合在一体,按照“做中学,学中做,递进交互”的教学理念,合理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解构图(图略)
2.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2.5.1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多种教学方法共用由于高职学生生源面广,层次参差不齐,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实践操作技能相对较差,而且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初次接触教改课程,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可能会使部分学生难以接受,难以实现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每一个教学项目均是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任务引出→知识链接→项目操作→项目考核→项目总结为主线,再结合目前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教学条件及课程特点,采用将传统教学、项目教学、引导教学、实验教学、仿真教学、“激励与鼓励”、“抽查加压”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在课程中,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2.5.2教学手段本课程在改革中,采用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结合的形式,每一个教学项目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任务引出阶段,我们首选实训室作为教学场地,通过产品展示、功能分析与演示、黑板总结、启发归纳的形式,逐步引出任务;在知识链接阶段,首选多媒体教室和仿真实验室,集中有效的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资讯并进行仿真练习,在项目操作阶段再将学生带进实训室、传统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条件让学生自由发挥,完成项目任务等。两种教学手段有效结合,互为补充,既培养了学生细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又使学生掌握了电子技术的仿真设计软件,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2.6教学评价模式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改革的效果如何,只有确立了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实施了公平、公正的评价,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才能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教学设计做进一步的调整。本课程确定了以下的评价方式:(1)校内专家评价邀请校内专家、督导对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运行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价。(2)校外专家评价邀请电子企业或同类院校的专家从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实际运行是否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评价。(3)学生问卷调查开展问卷调查、座谈等活动,获取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信息。(4)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测试方法,注重平时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表现,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70%)与终期考核(30%)的标准进行折合。①平时成绩:由项目实践考核(30%)、项目报告(20%)和职业素养(20%)三部分组成,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与职业素养的养成情况。②终期考核:设置理论知识点、实践知识点和与职业素养有关的情境性问题,全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恰当地在各个考核环节中融入标准、规范、协作及质量体系的内容。
3结束语
通过对课程进行较全面的教学设计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真正实现了高职教育的目的,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