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应用电子技术论文

探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

2015-12-14 14: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在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原型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同时笔者分析了此方法在实践过程优缺点。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原型法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用有效的开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方法很多,大致可将它们分为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CASE开发方法等几大类,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
  目前较为流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但是,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存在着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研究人员在关系数据库系统、第四代程序生成工具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诞生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应用程序开发方法(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RAD), 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尽快地开发出可以使用的原型系统,因此也把此方法称为快速原型法简称原型法。
1.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运用原型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初步需求进行总结,然后构造一个合适的原型系统并运行,此后,通过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对原型系统的运行情况的不断分析、修改和研讨,不断扩充和完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至符合用户要求为止。它并不注重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和分析,而是根据对用户的信息需求的大致了解,借助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迅速构造一个新系统的原型,然后通过反复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新系统的开发。快速原型法的特点是快速地创建出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版本,该版本可以用来演示和评估,用户可以借助这种测试版本更加详细地提出自己的需求,系统开发人员可以借助这种测试版本挖掘用户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测试版本进行修改。
  原型法的上述基本思想,体现出以下特征:
1) 原型法并不要求系统开发之初完全掌握系统的所有需求。事实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系统的所有需求不可能在开发之初就可以预先确定,用户只有在看到一个具体的系统时,才能对自己的需求有完整准确的把握,同时也才能发现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2) 构造原型必须依赖快速的原型构造工具。只有在工具的支持下才能迅速建立系统原型,并方便地进行修改、扩充、变换和完善。
3) 原型构造工具必须能够提供目标系统的动态模型,才能通过运行它暴露出问题和缺陷,有利于迅速进行修改和完善。
4) 原型的反复修改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必须根据用户的要求,随时反映到系统中去,从而完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系统提供的信息真正满足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2.原型法的工作流程
  原型法的基本工作流程可描述为以下几步:
1) 用户对新系统提出开发需求。
2) 开发人员对开发需求(各种问题)进行总结
3) 利用工具开发一个系统原型。
4) 双方一起进行测试和评价,确定下一步处理方式:对该原型进行分析和修改,并根据新的要求修改。
5) 反复对修改后的原型进行测试和评价,是否还有新功能需要增加。直至完成系统开发并交付使用。
上述工作流程归纳如图所示。

  原型法的运用,必须依赖强有力的软件支撑环境作后台。这个环境至少应具备:一套操作方便灵活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一个与数据库系统相适应的数据字典生成工具;一套与数据库系统相适应的快速查询系统并支持复合条件查询;一套支持结构化编程、代码自动生成和维护的高级软件工具或环境。
3. 在实践过程中优缺点
  快速原型法的特点是快速地创建出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版本,该版本可以用来演示和评估,用户可以借助这种测试版本让用户在开发之初就看到系统雏形,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更加详细地提出自己的需求,有利于用户及早参与开发过程,激发参与开发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使用户培训工作同时启动,有利于系统今后顺利交接和运行维护。系统开发人员可以借助这种测试版本挖掘用户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测试版本进行修改。
  (1)使用原型开发方法有下面一些明显的优点:
1) 对于那些用户需求无法确定的项目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开发方法;
2) 鼓励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提高了用户使用系统的热情;
3) 由于用户参与到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所以项目开发过程的透明度和支持度都非常高;
4) 用户和管理阶层可以更快地看到可以工作的信息系统原型,也就是可以更早地得到企业的解决方案;
5) 与其他开发方法相比,可以尽快地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错误和疏漏,提高信息系统的开发质量;
6) 测试和培训相对简单,因为许多用户在开发过程中已经参与了测试和培训;
7) 这种开发方法大大降低了信息系统的开发风险,这是因为使用不断循环的技术解决方案取代了一次性提交的技术解决方案。
  (2)使用原型开发方法存在的主要缺点如下:
1) 对于大型系统或复杂性高的系统,没有充分的系统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结构分析,很难构造出原型;
2) 这种方法鼓励采用了"编码、实现、修复"的开发方式,这样可能提高了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运行支持和维护成本;
3) 这种方法失去了开发过程中选择更好的技术方案的机会,因为技术人员和用户都希望尽快地看到可以使用的原型;
4) 这种方法过于强调速度,使得许多潜在的系统质量缺陷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原型开发方法开发进程管理复杂,要求用户和开发人员的素质高,配合默契;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支撑环境,否则无法进行。应用原型法进行系统开发,构造原型快速;开发进程加快,周期缩短,反馈及时。一般地,快速原型方法适于开发小型的信息系统项目。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严建渊,MIS的概念和开发[J].电子与信息化,2001.2
[3]百度文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Z].2010-9-22
[4]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Z]. http://wenku.baidu.com/.2011-9-2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