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应用电子技术论文

论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对策和经验

2015-12-14 14: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网络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它给德育工作提出严峡挑战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不可替代的优势。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道德信息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德育的集道。

关键词:加强; 高校网络德育; 对策; 经验

  为了应对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要离度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援盖面,增强影响力”的指示精神,在对各地、各高校进行深人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两个文件,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并重点对在高校校内计算机网络上开展电子公告服务和利用电子公告发布信息的活动进行了规范。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都迅速地行动起来,全面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其具体做法。
1 加强领导,健全制度,提高对网络德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根据网络技术的特点和网络德育工作的需要,各高校先后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领导小组,由分管意识形态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党办、宣传部、学工部、团委、计算机与信息学学院、“两课”教学部的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领导小组对网络文化建设格局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并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相关意见。各职能部门都指定一名专人负贵,做到职贵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进行.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对教育网站和网校管理的公告》和《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的精神,必须建立和健全校园网管理规定、学校电子公告服务规则、BBS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要坚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在校园网上采用用户殊号管理系统、发布信息管理系统、BBS站务管理系统等,并采用人户计算机骨理、校园一卡通等措施,用技术进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要做到“认识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落在实处。同时,还要不定期选派千部到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并在校内采取集训、轮训等多种形式,使学校领导干部和每一位师生都能从政治上充分认识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的必要性,以及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整合学校力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学校德育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教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德育的内容。学校要有针对性地把网络德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发一些网络法规或规定,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邀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为此,单凭某一部门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一支既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掌握了网络技术的高素质队伍。学校除要求各单位、各院系都有机构、有资金、有专人负贵网络工作外,还要求每一位教师及政工干部在网上应该是正确舆论的宜传者、学生问题的答疑者。如校园网开设“助学贷款”、“招生信息”、“就业指导”、“考研指导”等栏目,让大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信息。党委宣传部开设“理论学习”、“时事政策”、“网上党校”等栏目,开展正面宜传教育;“两课”教学部开设“课件下载、“疑难问题解答”等栏目,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工部开设“学生工作动态”、“心理健康咨询”、“学生生活服务”、“就业信息快递”等栏目,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团委开设“社区服务”、“网上团校”等栏目,推动团的建设,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
3 规范“网上行为”,加强对上网大学生的自律教育
  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加强对上网大学生的自律教育尤为重要。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通过讲座、论坛、对话、培训、报刊、广播站、黑板报等宜传教育,努力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治惫识、贵任意识、政治惫识、自律愈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要着重教育大学生不做 “网虫”,不迷恋于虚拟的互联网空间;不做“黑客”,不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在网上不键人恐怖、下流、淫秽的话;不浏览、传播、下载、复制、制作淫秽的文章和图片。通过上述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促其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等重要的层面加以掌握,从而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贵任,提高道德自律的能力。
4 实现“网内网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建立网络德育新格局
  网络是新生事物,大学生对网上信息的辨别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在现实生活中所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理念等的教育,以及个人经验的积累。因此,学校在建设网络阵地时,应该把技术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采取网上网下两种教育模式齐头并进的方法。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人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护墙”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校园网络中出现的谣言进行批评和发布正确的消息。另一方面,学校要增开网络德育课程网络知识讲座,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开展宣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先进性与危害性,正确处理网络行为的道德与非道德、文明与不文明等关系。此外,学校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网页设计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倡导青年大学生文明上网,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
  由于各高校坚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网络,以创新的精神运用网络,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有效方法,掌握了“制网权”,创造了许多新经验。主要有。
4.1 形成了一个德育创新的机制   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在第九次全国高校党珍工作会议上,陈至立代表中组部、中宜部、教育部党组所做的报告中明确地提出,要根据“趋利避害”的精神和“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的原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在第十次全国商校党建工作会议上,陈至立再次 强调,各高校党委要认真研究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的形响,主动建设,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按照这一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摆在重要地,在总体规划、组织领导、经费投人、网络建设、网上监控、队伍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北京、上海、湖北、湖南、江苏、浙江、陕西等地相继召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现场会,总结典型经验,推动此项工作全面展开。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纳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十五”期间投人2亿元启动资金,用于高校信息化建设。天津市委教卫工委一次性投人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商校德育网站建设。目前,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对校园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一部分高校还成立了校园网管理中心,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初步构筑起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新平台。清华大学的校园网建设起步早、发展快,至2000年,学生宿舍全部接人国际互联网。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他们在探索中形成了决策息、管理层、执行层,这三个网络管理层通过例会制度、简报制度和紧急情况下的热线制度,形成了理念上的契合和行动上的一致,在包括电子公告栏在内的各类网络阵地的管理上发挥了灵魂作用。
4.2 打造了一批网上“红色品牌”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关键要建设好一批学生欢迎的网站,这是各商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中形成的共识。如今,许多高校都营建出一个或多个点击率很高的德育网站。1999年4月16日,由清华大学汽车系学生党员自发创办的“红色网站”,是全国第一家学生德育网站.该网站奉行“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安宇之心,砺报国之志”的宗旨,鲜明地在网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当年有7万人次访间。该网站建立之初,是为解决学生党课学习与日常学习时间冲突等问题,设有讨论释站、时事专题和辅导员信箱等栏目,后来逐渐提升网站的知识内涵,成为离教于乐的理论阵地和学生党员、人党积极分子的精神家园。自“红色网站”开通以后,国内又有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中国、红色风基、思想政治工作之窗、红色世界等网站相继建立,逐渐形成了一股网上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例如,西北工业大学的“红土地”网站融资料性、交互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已成为全校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学习理论、交流思想的盆要  阵地.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站,是以校友周思来创立的“觉悟社”命名的。网站开通仅两个月,点击就超过4万人次。中南大学也相继开通了网上党校、网上团校、中国高校心理在线、“马列网”等八大网站,在国内有形响的还有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红色家园”和“中国红色网站联盟”、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西安交通大学的“中华行知网”、上海交通大学的“交大焦点”教育部副部长衰贵仁指出:这些网站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有机结合,使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时进人校园网络,开辟了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的新途径。高校德育网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燕得了青年学生的广泛认同。
4.3 锻炼出一支网络德育队伍   要确立商校德育工作在网上的优势,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又了解网络文化的特点,能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工作队伍。为此,各高校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商专、兼职德育工作者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一支比较过硬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许多高校将能否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专、兼职的学生德育工作者进行考核的标准。例如,中国科技大学明确地提出德育工作者“一岗双职”的要求:既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做好网络德育工作。为此,学校拨出专项经费,为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千部配备电脑、开通网络,为他们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西北工业大学要求所有党政干部主动地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掌握网上动态,对网上反映本单位工作间题的帖子必须给予回复。学校建立了网络德育工作贵任制,并列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如今,该校干部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校园信息,关注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精心打造师生共同参与的网络德育统一战线。他们把团干部、优秀网站站长、优秀频道主持人等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权威人士”组织起来,从理论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文修养等多方面加以培养,打造“网上先锋”。
参考文献
[1] 李高海.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123-127.
[2] 周德全.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特点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2008(9):59-63.
[3] 阳剑兰.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追问. 湖湘论坛,2010(1):110-11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