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应用电子技术论文

3G环境下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之研究

2015-11-13 10: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至今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已经超过7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消费国。手机新闻、手机博客、手机邮箱等一系列移动互联网的新应用得到普及。但这些更多被应用于个人,如何通过移动商务实现企业与个人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并由此开展深层次、全方位应用,创造无限商机,成为今天更多企业的迫切需求。本文探讨了3G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以及3G发展亮点等问题。

关键词:3G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中国正式迎来了3G时代。3G之所以激动人心,不仅仅是因为3G能够提高上网速度,也是因为3G在经济萧条之时,带来了许多生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稳定移动用户ARPU的关键,也是运营商新的收入增长点。由于3G网络的建设,高带宽将使移动增值业务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7亿,属全球之最,而全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3亿,据支付宝对外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9年2月底,支付宝注册用户已达1.5亿,占国内网民的50%左右,2008年支付宝新增会员数为5700万人,同比增长近2倍。由此可见,面对金融危机,电子商务没有消沉,而是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加之3G技术的应用以及国家政策支持随着3G的不断发展,我们会欣喜地看到,移动电子商务会成为继传统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后又一令人关注的领域,其发展潜力无限。而移动电子商务也必然成为3G时代的重要商务应用,其前景必将大放异彩,而本文将对3G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分析。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稳定移动用户ARPU的关键,也是运营商新的收入增长点。由于3G网络的建设,高带宽将使移动增值业务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一、何为3G
  所谓3G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相对前两代移动通信系统,3G 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二、3G的发展及相关情况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广大用户对通信的消费需求将从单一的语音、短信等基本业务,向多元业务消费转变,形成多元化、差异化消费需求。这种需求不仅表现为业务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更表现为业务内容多样化的需求。也就是说,3G的业务应用正向总量快速递增、单业务的平均使用量递减的方向发展,像短信那样的“杀手级”业务应用出现的概率将会越来越小。
2.1 3G业务长尾化趋势
  在3G网络中,起源于互联网的“长尾效应”将会在3G移动电子商务的业务应用中发挥作用,传统的业务,也就是用户业务需求用曲线来表示传统业务的“头部”所占据的空间将会变小,而由于个性化和差异化业务的需求,也就是曲线中连接尾部的新业务部分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渐增加,研究表明未来3G网络应用中,小业务的应用将会增加,也就是“尾部”业务的应用将会逐渐加长加大(见下图)。

  3G缺少杀手级应用,且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将出现更多的业务平台来满足用户广泛的业务需求,这就要求一些各业务平台都需要的能力(如认证、鉴权、计费、SP及业务管理等)应复用、共享,各业务平台对核心网、支撑系统等外部接口也应汇聚、统一、尽量标准化,这样使得业务平台“瘦身”,仅实现业务逻辑,能够快速部署。但同时对共享的业务控制、管理及支撑平台的可扩展性、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长尾理论所揭示的盈利模式其本质是利用广泛的免费服务吸引公众注意力,然后将公众关注力出售给少量产业客户,比如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的广告模式。所以要求业务支撑平台能够适应后向收费模式。
2.2  视频业务将成为3G移动电子商务的标志性业务
  尽管多数人认为3G没有杀手级应用,但 3G网络更高的带宽和健全的QoS控制机制,为视频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视频业务将成为3G标志性增值业务。通过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为移动用户传送视频内容、为移动用户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情感,获得信息和娱乐以及与他人交流提供了新的通信方式和业务享受,实现了通信由听得着向看得见的历史性突破。
  有人对3G视频业务需求进行了调查,大多数被调查的消费者都流露出对3G移动视频通信的渴望, 87%的消费者希望手机能进行视频电话,63%希望能看电视。视频类业务必将成为3G业务的亮点。
  为了开展视频类业务,移动运营商需要建设流媒体播放部件、视频门户以及用户原创内容(UGC)、视频IVR、视频监控等一系列业务平台,还需要为丰富的视频内容完善统一的内容管理及分发平台。另外,业务平台共享的业务控制、管理及支撑平台也需要作适当改动以适应视频业务的相应管理控制和计费需求。
2.3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3G移动电子商务的主流业务
  在全球信息、通信和技术(ICT)融合的大趋势下,移动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大量源自互联网的业务被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上,即时消息、博客、电子邮件等都已经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得了良好的应用。
  随着3G网络速率的提高、终端性能的增强,移动互联网的接入将和固定互联网一样简单,“口袋里的互联网”将成为3G业务的主流。为此,运营商的WAP/Web网关的扩容、优化、多节点部署成为必要。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手机内嵌Web浏览器,且可在手机内方便地选择APN、输入网页URL,运营商提供的内容将逐渐被互联网丰富的内容所取代,如手机不经过运营商的WAP/Web网关,直接从分组域到互联网访问网页,运营商就无法强制用户访问自己的门户和使用合作SP的业务,便失去了宣传运营商业务的机会,并无法从合作SP业务信息费中分成;用户使用手机中内嵌的播放器直接访问互联网上的视频使运营商的视频业务对用户失去吸引力;用户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歌曲、游戏使运营商的下载业务失去垄断地位 ;用户直接使用手机内嵌的定位、地图功能,等等。
  在此情况下,运营商是纯粹做“管道”还是有所作为,是运营商要思考的问题。比如,运营商如果要加强控制,除了定制终端对终端安装的客户端软件、终端相关设置加强控制管理外,也可以在分组域GGSN网元后设置业务分析与策略控制网元,根据业务分析结果对不同用户、不同业务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当然,更重要的是运营商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可移动性等优势大力发展粘着类业务,如通过即时通信、社区、音乐俱乐部、手机搜索等业务聚集人气 ,使自己在信息服务竞争中留有一席之地。
  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中,贴近用户日常需求的业务(移动搜索)、能够更好地体现互联网精神的业务(移动博客/播客/移动社区/移动RSS)、符合用户休闲娱乐需求的业务(移动网游)等都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流业务,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运营商应尽早建设相关业务系统(或合作运营),在3G开放之初,尽早抢占市场。
  另一方面,如果运营商可以提供一种统一的框架,无论何种业务都可以让互联网上的业务提供商和运营商共享用户群以及营销、支付渠道,运营商作为这些业务的集成商、代理商,那么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之间的双赢合作就可以预期。
2.4 3G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个性化趋势
  个体尊严需求所衍生的个性化趋于普遍,也是近年来电子商务服务的趋势之一,3G移动电子商务同样也不能免俗。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经历了基本通话需求、扩展通信需求、增值通信需求的过程。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注重个性的表达,用户个性化的需求逐步显现,从大众业务个性化定制、展现,到专门定制的行业应用。同时移动电话的普及,使得更多的用户接触到业务,个性化需求得到加强。
  3G网络、3G终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数据聚合是前提,需要建设综合分析类平台,分析用户行为,细分客户群,开展深度营销。
2.5 3G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融合化趋势
  随着国内运营商都成为全部业务的运营商,移动业务与固定业务的融合成为运营商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信业务融合的意义在于客户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接入网络访问所签约的业务,提供最大化的通信客户价值。当前主要存在两大网络业务的融合趋势,一是移动固定网络的融合,二是通信和IP网络的融合。而移动固定网络融合最凸显的效果就是同一业务能够被移动、固定的各种终端所访问。
  从业务逻辑的聚合位置来看,业务融合有2个层次的融合。
  终端层次的融合,亦即终端应用具备组合多种应用的能力,如终端将通信应用、Web应用整合在一个应用中(如统一通信),并可以通过下载插件来实现对新业务的支持。
  在后台实现融合,比如业务平台通过终端适配、编码转换等技术,为移动、固定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业务体验、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支付账号。
  当然,为了做到业务融合,内容的统一组织、业务使用中认证鉴权的统一、业务管理的融合都是必要的。
三、结束语
  目前3G的终端普及以及网络尚未展开,毕竟3G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有一年,终端总量以及网络情况不具备,很多典型的3G应用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发展,比如视频通讯、移动流媒体等,而我们对这些应用都存有期待。
  而总体上来讲,3G环境下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个是丰富的产品,多样性的服务。第二个是参与人员增加,传统互联网公司向移动互联网开始进军,第三个就是在去年一年中尚未出现典型式的""杀手级""应用。
  当然这也和市场的普及进程有关系。企业的决策是有过程的,系统的实施以及它的传播形成规模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技术的发展是个演进的过程不是突变的过程,只有演进积累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就像我们用电脑、互联网、邮箱这都是有一个过程的。而针对个人的移动3G产品,只要有一个好的亮点,它的应用传播会特别快,而后3G时代第一个亮点将会出现在消费者服务类的产品,并将是使用3G技术但不依赖于3G终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敏,孙元欣前3G时代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及发展展望[J]江苏商沧,2007(9):41—42
[2]傅铅生,王建玲如何开拓移动电子商务市场[J]商业时代,2(]05(11):63—65
[3]沈惠敏.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研究.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4].郭峰.移动电子商务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2006
[5] 张传福 等,第三代移动通信资源管理与新业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08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