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成功运行的因素分析

2015-07-10 09: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的普及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如何面对这一难题是新一代人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东华镇中心学校远程教育“一站九点”模式是有力的例证,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可见一斑。实践证明“一站九点”模式不但可学、可推、可普,而且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信息化普及的要求。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普及

引言: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在世界信息化潮流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时抓住机遇进行信息化的建设、普及?如何实现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单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差距存在巨大的困难。要发展要创新,关键在思想观念和技术、设备、资源配置上,要有超常规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信息化的普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稳步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思路,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培训边应用”的原则,做到“创造条件上设备,精心管理抓使用,潜心研究促效益”,还要与“建网、建库、建队”同时抓。只有这样信息化建设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一、要搞好信息化建设、普及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世界贫困人口多,信息化建设落后,观念陈旧、经费匮乏、师资紧缺是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的三大瓶颈。要因地制宜建设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特别是加快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发展,加大投入,做好设备、资源、人才培养等。

搞好信息化建设、普及,要有自力更生的思想,积极调动当地人才超前发展,发扬奉献精神,大家齐心出资才能把设备、资源、人才问题解决,早日步入信息化的快车道。只有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才能与发达地区享有共同发展的机遇。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做好人才的培养、设备配置、资源建设

人才培养首当其冲,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校本学习的办法。派有信息素养的人到外地去学习、考察发达地区建设情况。回来以后要做三件事:一是书面向领导汇报考察的情况;二是广泛宣传外地建设经验,以实现资源共享,让没有出去的人也了解外面的信息;三是自己带头发展。举办信息化建设论谈,交流信息化建设与普及的问题。

如果有了人才,而没有设备,就像有鱼无水。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环境构建是一项花费钱财的工程。欠发达地区本来就资金困难,无米之炊不行,等米下锅耽误了信息化的普及更不行。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利用信息技术设备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规划不要贪大求洋,但要具有前瞻性、标准性和实用性,体现 “高起点、远打算、近着眼、有重点”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实施中,要根据“少花钱,多办事,用好钱,办大事”的原则,分期分批,逐步到位。

经费缺口大怎么办?一是“挤”,压缩其他项目的开支,每年列出一定经费,切实保证把钱用在“刀口”上。二是“贷”,向银行贷款。三是“争”,争取各级部门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四是“借”,急用时向其他单位借,采购中向商家借(由商家先提供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分期付款)。多方筹措,为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有限的经费怎么用好?一是“远景规划、分步实施”。制订信息化建设规划,然后分步实施;在购置设备时,可以不购当时最好,但要求能升级的产品。二是“硬软环境、同步推进”。在购置计算机的同时,就组建局域网,为了省钱可以由自己设计布线,逐步完善的方法。这样既锻炼了人,又培养了人。

在资源建设上,要有建库的思想,并有专业人员管理,把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软件如电子音像教材、资料做成VCD或放在网上做成视频点播。多组织各种比赛,对于好的资源要进行奖励,把它的版权买下,让其成为共享资源。只要不断积累与更新资源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不但要尊重版权,而且要严格执法。激励更多人进行资源建设和开发,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何进行信息化环境建设“一站九点”模式可让其受到启示:

一站:东华镇中心学校远程教育中心站。

镇中心学校抓住省配套建设地面卫星接收点的契机,以省配套设备为主,学校又多方争取投入资金,增添设备,不断完善和建设“东华镇中心学校远程教育中心站”,现已初具规模。一是有一间符合需求的专用教室;二是有一套价值4.8万元的远程教育设备(含天线、电脑、CDVB6000卫星接收机、29寸彩电、DVD)。学校又添置了电脑、打印机、刻录机、采集卡、扫描仪、调制解调器、刻录盘。上了Internet;三是新添置了50套专用桌凳。中心站主要进行教育资源的收集、整理、刻录、播放,对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师生电脑操作技能的培训,课件制作的指导等,满足部分师生及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科普培训的需要。

九点:东华镇中心学校下属的“九个播放点”

东华镇各完小在原有工会活动的电视机、VCD等播放设备的基础上,又多方争取筹措资金3万元,为下属的九所完小建立“播放点”,每个“播放点”的设备为:一台VCD机,3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和一套教学光盘。“播放点”主要承担“中心站”从中央教育电视台及部分省台教育节目及Internet中下载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刻录成的光盘、教育教学信息、优质课案、优秀课件、科普知识、农村家用技术的播放,使中心站获取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能准确、快捷地传送到所属的各完小师生及农村党员干部中,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普及要全社会关注,加强交流与开发,才能实现信息化均衡发展。


三、信息化的建设、普及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要建好资源中心,有了资源信息化就如同有了源泉。信息源的采集与开发是连在一起的,要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方可完成。

(一)信息化的建设、普及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

开展教师的课改实验培训工作。要真正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理论业务水平。仅靠教育部门为数很少的几次集中培训远远不够,而且每次都只能是为数不多的教师参加,为了让全体教师都得到培训,让广大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来,利用教研活动和教师会议集中的机会,采用分散学习、集中培训、个人提高相结合的方式,播放专家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讲座及从卫星教育平台、教育网站刻录的教研教改,课程改革的信息资源,使广大教师,特别是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对新课程体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向纵深发展。

开展计算机及课件制作培训。计算机步入学校,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然而受到经济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欠发达地区掌握计算机操作运用的教师并不多,与信息时代的要求差距甚远,为使教师能够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的要求,服务教学。广泛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活动。首先是以完小为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和网络资源查寻方法的学习,然后上机操作练习。根据教师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制定分期学习,共同达标的学习计划。对初学者进行基本操作培训,对有一定操作技能的教师则进行熟练程度的培训,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教师则进行操作速度,课件制作方面的提高。使所有的教师在短期内都有较大进步。不断到网上查找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要把“远教”和国际互联网当成良师益友。

课件制作可以科学、省时、高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课件制作小组,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学习,为课堂教学服务。开展课件制作比赛,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加快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步伐。

开展电化教学业务培训。教学科研活动可利用拨号上网,卫星接收,让全体教师分年级分科目收看教育网站CETV-1、CETV-2、CETV-3、远教IP中提供的优质教学节目。把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讲座直接传播给学生、教师。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刻录、播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利用各播放点观看教学节目,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形成制度。各年级分科目的教材分析、备课、教案、艺术活动等方面的指导。许多内容成为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进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发挥整体优势,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学生提供机会,拓展视野。力争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去接触电脑,打破对电脑的神秘感,多种途径开展使用电脑的宣传活动,微机室都向学生开放,学生可随时上机,每班每周两节的信息技术课,每个学生一学期自由上机实验不少于20个学时,并把培训对象扩大到下属各个村完小的学生。教师分批轮流上机,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90%的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主动从网络资源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打破教材是课程唯一资源的传统观念,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学习方式有全新的转变,新的学习理念得到建立,创新意识得到增强。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把教师和学生从封闭状态下解脱出来,了解到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拉近和城区学校的距离,大大的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

(二)信息化的建设、普及要与“三农”相结合

增强辐射功能,扩大服务领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提高农村党员素质,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发挥信息中心站的辐射功能,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首先,“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围绕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有效利用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在师生中,特别是综合初中班的学生中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把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和二、三产业转移。

其次,服务于“三农”,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利用信息中心站的优势,注重对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不仅满足学校教学活动的需要,而且满足师生及农村党员干部电化教育、学习科普知识、农科技术的需要,直接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面向农村党员和社会积极分子,播放农村各种实用技术,同时辅之与网站中下载的各种农业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需要,发挥信息中心站的辐射功能,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科技致富的本领。要经常组织师生、农村党员、村民收看各种农科技知识,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组织收看鱼鸭立体养殖、反季大棚蔬菜、双孢蘑菇种植、经济林果栽培等,为农民学科学、用科技服务。

总之,要在信息化的建设与普及中,大胆探索,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快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步伐,加强丰富资源的途径。在日常运营,软件开发、人才培训,设备运用中创新路,突出信息资源就是经济这一中心,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相衔接,开展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实实在在地服务教学,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经济,为早日实现信息化的普及、资源共享。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