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论如何写好电视新闻解说词

2015-12-14 14: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手段对新近发生地事实进行的报道,它通过电视荧屏形象地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具有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一则电视新闻是由画面与解说词两部分组成的。因此,研究电视新闻解说词如何写作,是做好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电视; 新闻; 解说词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手段对新近发生地事实进行的报道,它通过电视荧屏形象地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具有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一则电视新闻是由画面与解说词两部分组成的。因此,研究电视新闻解说词如何写作,是做好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问题。
  探讨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规律,首先要着眼于对电视传播特性的理解,对画面本身局限性的认识,扩大对画面语言和文字语言
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为电视新闻而写作。大家知道,电视新闻只靠生动、形象的画面是难以反映和深化新闻主题的,还要有解说词紧密配合画面,准确贴切的说明画面,保证把新闻信息准确无误地传播给观众。解说词除了考虑到电视的特点、具备新闻的五个要素进行构思外,还要注意为“什么”而写。
  如果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再漂亮的鲜花,若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要发挥好解说词的陪衬作用,在语言运用上要切实做到为“看”而写,为“听”而写。
1 要为“看”而写
  电视写作从构思、行文到表形式,都有许多同文学写作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要为“看”而写。
  为“看”而写,就是能使观众通过解说,自觉地将听觉信息与眼前的视觉信息相联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画面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使观众充分领悟画面之间的逻辑联系,以便更深入地进入特定的画面情景与氛围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写的电视新闻解说词要有画面感,语言要准确、具体、形象,使观众产生明确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接受。
  例如南阳拍摄的获2006年南阳市电视新闻一等奖的《内乡:多元化投入  建新型农村》的这条新闻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37岁的周玲娟是内乡县新建村有名的养猪大户,过去靠老经验养殖,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赔进去不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还有科学饲养与管理一说。去年,村里建起了图书室,她隔三差五来这里学习饲养与管理技术。现在周玲娟不仅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而且还学会了防疫消毒技术。目前已发展到近百头猪的养殖规模,成了村里人学习的榜样。”这段解说词与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看后如临其境、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由于解说词在电视作品中的地位,决定了它的配合性和独立性。解说词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不能见山说山,见水说水,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去挖掘画面内在的涵义,交待画面尚未交待又需要传达的信息。它应该是画面因素的扩充、延伸、深化与概括。解说给观众的应该是画面之外的更多的东西、无形的东西、和画面联系紧密又使观众意想不到的东西,它应该为观众的思维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它应该将画面组成一个有机的逻辑关系,将观众朦胧感觉而又概括不出的东西加以指点。
2 要为“听”而写
  电视新闻解说词除了写是为了看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听。这就要求解说词语言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尽量少用华丽的词语,以增强可听性和亲切感。解说词是由播音员播给观众听的,而不是通过眼睛阅读的,因此解说词的语言和用词及语言的搭配都要适合于人的听觉习惯,要注意口语化、生活化。让播音员解说起来顺畅自如,抑扬顿挫,灵动鲜活,给受众以交流感。切忌拐弯抹角,故作高深,拗口生涩,佶屈聱牙,让播音员解说起来吃力难受,让受众感到费解。
  例如《内乡:多元化投入  建新型农村》中的一段解说词“大桥乡是一个有着四千多人的行政村,过去这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农民出行不方便、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近年来,随着该村种植、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富裕起来的农民投身文明新村建设的热情高涨,大家捐款捐物,铺设了高标准的水泥路,建成了占地4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
  这段解说自然生动,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使观众听得懂,明白画面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为了使观众能够听明白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在写解说词时,要在观众听觉容易理解的范围内去寻找言词,尽量使用响亮的字眼,注意汉语的节奏韵律,从而形成、起伏有致、合辙押韵的语言节奏。还要把书面语改为口头语,避免用同音不同意的词,多用短句和双音节的词,少用或不用简称,使之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看起来明白。
3 要为弥补画面的不足而写
  解说词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清楚地认识某种事物,把实物或画面的含义及有关内容解说清楚,使观众一听就明白。当然,一件成功的新闻作品离不开画面、文字解说、同期音及字幕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准确、完善地传播新闻信息。但是,图像新闻有时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加之交通不便、从业人员有限,对突发的不能预料的新闻无法拍到,新闻背景也无法在画面中展现。鉴于这种情况,解说词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视新闻解说词的补充说明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时代背景和社会总体环境的补充介绍;体现在对新闻事件各要素的补充说明,对人物关系和事件各方面联系的补充说明;还可以通过解说词再造想象,使受众从无形的画面中感受到有形的东西存在,以充实画面形象,弥补现有画面形象的不足。
  如2008年5月23日中央新闻联播中有一条《温家宝重返四川重灾区考察》的新闻,其中有几句解说词“在绵阳帐篷医院监护室,三岁的郎铮正在养病,温家宝称赞他很勇敢很坚强。郎铮的父亲是北川县的公安干警,一直奋战在抗震救灾的一线。郎铮说长大想当一名警察,温家宝鼓励他要像爸爸一样为人民服务。”这段新闻解说词把我们无法看到而又与新闻内容密切相关的东西解说给我们,弥补了画面的不足,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另外,解说词要为同期声的出现作必要的铺垫,要给人水到渠成的感觉。同期声之后,解说词应给予必要的概括、点化与承接。    
4 要提高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电视新闻解说词不像文字报道,可以重读。它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要尽量提高语言的感染力,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印象,能够深深的打动他们,甚至触摸到他们的心灵,以便吸引他们,提高他们的欣赏兴趣。解说要把概念的表达尽量诉诸于充实具体的形象,写得生动活泼,亲切具体。解说词之所 以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不在于用了奇特字眼,而在于同画面相呼应的语言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朴实的语言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
  电视新闻解说词要以短取胜,尽量做到紧凑简练,简单扼要,达到凝炼概括的效果。在电视新闻中,解说词屈居画面之后,一条电视新闻可以没有解说词,但不可以没有画面。电视新闻解说词一般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要做到简洁凝练,干净利落,高度概括,切忌拖泥带水。梁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指出,“随事立体,贵乎精要,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由此可见,写文章,精炼非常重要。电视新闻是以秒、帧计时的,不允许画蛇添足,啰里啰唆。因此,电视新闻解说词要尽量写短,做到一事一报,笔无旁骛;言简意赅,提取精华;巧取一点,选材典型;开门见山,简洁精当;以小见大,紧凑组合。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要做到惜墨如金,通过画面形象调动受众的知识和经验积累,高度精炼,凝聚到一点,且点到为止。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要做到提炼概括,必须做到语言表述不堆砌。解说词对画面意境有提高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十分精练而又有概括力的语言来完成,而决不可以脱离画面,生硬地塞上与画面风马牛不相及的解说语言。解说词是从属于画面的,要使用画龙点睛的概括性语言,提升电视新闻作品的文化品位和水平格调,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令他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激起受众情感的共鸣,放飞受众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受到智慧的启迪和生活的感悟。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是一门大学问,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日常的新闻采编工作中仔细揣摩,找准最需要使用解说词的地方,在反复比较中寻找最恰当的解说语言,解说方式,解说程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解说词的作用。从而使电视新闻越办越活,使观众更加爱看和关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