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放下”播音中的“放不下”——小议 “微笑播

2015-12-14 14: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笔者针对当前广播电视播音员有一定工作经历后,过分依赖所谓读字读句的经验技巧,播音业务难以突破而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从播音生理状态、播音情绪和段落分析以及工作细节整合等几个方面探讨在未来工作中,如何从内容出发,更好地驾驭播音作品,提高播音业务能力。

关键词:微笑; 播音; 误区

  看到这个标题,有人会问:微笑播音难道不对么?又没有边说边笑,我们就应该对受众微笑着传递信息,这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播音状态。笔者认为,说的没错。但是本文与各位讨论的不是播音该不该微笑的问题,而是出现在某些播音主持行为过程中的一种怪现象。就是还没有把握住稿件内涵,不知道表达稿件主旨为何物,上来先提起笑肌,固定好口腔模式,通篇采取一种固定微笑吐字的方式念稿子,认为这就是播音。也正如专家们评价当前有一些播音员总是感觉不能真正播好稿件或者正经历着诠释稿件肤浅的困惑。经过笔者观察,发现话筒前“言语未出笑肌扬、咀嚼每字唇齿僵”的表达状态是其中原因。解释开来就是太在意自己的表达状态,忽视了向受众讲述稿件内容、诠释稿件逻辑与情感才是第一要义。
1 放不下自己的声音状态,提起笑肌读字
  学过播音主持的朋友们都知道,播音之前要提颧肌、上腭打开,下巴放松……做到一些基本的播讲状态。但是如何将自身的状态与所要播讲的稿件有机结合?看过一些播音员录制节目——播了几句…停机…清嗓子…说自己状态如何如何不好……然后只能提起颧肌,有感情的读字——录制完成。自我感觉仿佛是声音舒服了,每句话也读顺了。仔细回味,其实这名播音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那些状态上,殊不知那些状态是为稿件内容服务的。一些播音员觉得只要做到这些书本中要求的状态就完成了自身任务。最后他(她)成为播音“匠”。而真正在播音道路上越走越宽广的播音员们是对待每一篇稿件都从诠释内容出发,不去考虑声音好听与否的简单概念,抛开局限用真情发声,最后成了播音“艺术家”。另外教材中对提颧肌也有正确解释:“它不是做成微笑的状态,而是颧肌稍微有些紧张感就可以了”……可以说说的很明白。但是某些从业者对提颧肌之后该干什么还不太清楚,那就一直这样提着吧。就导致了机械读字现象的发生。
2 放不下僵笑着吐字,没有思维流动,无力控制通篇情绪
  有人说: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从哪里来?或者说好听的声音从哪里来?有人解释说是从嗓子里来。其实这样回答是不完全的。你读出的字要音程饱满、语义重音停连准确、能表达出你对稿件的理解才是对你接受表扬的正确评价。当然,这其中提到了字。字是语句语义构成的基本元素,语句动听首先要字音饱满。于是有人就错误的以为每个字都要咬清楚、有感情地送出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当然我们不是说连字音都不饱满,语速超快的港台腔就是正确的。但是咬字咬到字字皆有情,其实也就意味着通篇稿件字字皆无情,那么播讲者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就要大打折扣。没有高山就无低谷的道理每个人都明白。心动才能嘴动,并不是单纯的嘴动。播好稿件一定离不开思维运动和情感流动。言为心声,表意为上,声音好听离不开“表意”明确。
3 放不下一种语气节奏,只做出标点停连,固定语势导致表意碎裂
  播音是文字稿件的有声创作,或者说在原作基础上的二度创作。固定的语势也就抵消了稿件内在的逻辑关系。另外长时间颧肌提起不变化的播报,从生理角度上说为了支持这一种长时间的状态必然要耗费大量氧气,增加呼吸频率,导致只能靠标点做出停连,也就导致语义播讲碎裂。长时间如此便会养成只会读短句不会读长句的坏习惯,对更好诠释稿件造成障碍。比如:新华社评论上海高层火灾稿件中的一段:“一些工程施工企业只求赚取利润,漠视安全生产,超出自身能力大量承接工程,然后肢解分包,致使一项工程可以赚取的利润被层层摊薄,各级分包单位为了压低成本牟取最大利润,不顾下游分包商资质如何,勉强安排施工,使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风险失去控制,隐患重重。”看似由一个又一个短句组成,但是播讲时为了体现批判的态度,按照情绪去掉一些逗句号,连贯地播讲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情绪。“一些工程施工企业只求赚取利润漠视安全生产超出自身能力大量承接工程然后肢解分包,致使一项工程可以赚取的利润被层层摊薄。各级分包单位为了压低成本牟取最大利润不顾下游分包商资质如何勉强安排施工,使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风险失去控制,隐患重重。”当然连贯中也有偷气,能够保证语句运行饱满。在日常工作中,类似稿件经常会让某些播音员读的逗句分明,保持住一种固定“架起来”的状态,不去思考稿件内容情绪的变化,行业内称这种现象叫“玩声音”……所以在稿件表意上就略输一筹。其中重要原因是固定好了面部肌肉,口腔模式,甩出一种固定腔调,所有的精力都在读“字”上,哪有精力在“心”上?体现的只是播音员个人的情感,而稿件的内在情感荡然无存。
4 备稿是否充分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外在诱因
  作为广播电视播音员,也是信息发布者,每天庞大的信息量冲击着媒体的视觉听觉神经,导致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快速直播发布信息难以细致备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狭义备稿六步难以完成。那么,广义备稿就成了是否能播好稿件的重要前提。但是如果连广义备稿都难以做到,稿件不去看一遍或者多了解相关资料,还要表现出“仿佛”对稿件已经理解的样态去播音主持,就容易在工作中养成固定腔调的坏习惯,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播音中那些“放不下”。即使有些稿件“放下了”,播出来也是放不下的味道,因为没有理解内容,丧失了一切“需要变化的停连”,语言习惯已经养成,再想去改就难上加难。
  综上所述,“放不下”与“假笑”装懂是一对孪生兄弟,太多的放不下以及无法养成良好的备稿习惯导致只能“假笑”装懂般地播讲,使一些播音作品难以很好诠释,日久年深,就会使播音员陷入难以再飞跃的境地无法自拔。
  如何放下这太多的放不下,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笔者认为,从个人播音道路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著名播音艺术家关山先生提倡的“以情带声”是摒弃前文所提的“放不下”,播好稿件的金玉良方。通常理解这个“情”字,一般泛指感情,或者说感情要真挚。细致说来就是——要有认真对待的态度,要有深厚的基本功,要经历 生活的历练,要有真诚播讲好的强烈愿望。
  有了情带声,再调整好与气息的关系,就能够避免“放不下的假笑”带来的困扰。张颂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谈到如何调整好情、声、气的关系。首先,在理解稿件、具体感受的基础上注意设计,在自如的状态下进行表达;其次,要养成好的习惯,在生活中就时时注意解决情、声、气的关系,防止只局限在练声时、播音时才注意的错误方法;再有就是要培养自己把握和运用情、声、气的能力,包括发现毛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进展,巩固收获的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见微知著,博采众长的能力。
  笔者认为,作为播音员主持人,播音吐字的基本功是完成播音作品的重要基石,功夫不到家就避免不了为了“听上去很美”而“拿腔拿调、提笑肌死咬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注意摒弃“播音普通话、生活大方言”的个人语言结构。时刻牢记说话是播音的基础,真正认识到微笑着说话的含义,才能防止发生假笑着念稿的状态。只有好习惯的养成,认真对待稿件,不断学习、加强自身文化底蕴才有助于我们的播音工作,才能在未来的播音工作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训练教程.
[2] 张颂. 浅谈播音中情、声、气的关系. 九洲配音,1997(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