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的涅槃之路

2015-12-14 14: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民生新闻逐渐在各个电视台普及开来。民生新闻报道的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琐事,追踪的是民众最关注的话题,常常站在群众的角度传达民主观念和人文关怀。民主新闻能够取得成功靠得就是他的亲民特点,然而各地的民生新闻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各个电视台报道的民生新闻形式内容等基本雷同。要想解决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现象,必须要突出本土化特色,要用正确的方法报道负面新闻,要突显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关键词:民生; 新闻; 同质化; 措施
 民生新闻的繁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身边的事,关注自己的人生诉求,而民主新闻正好开了这样一个窗口。民生新闻一般都市报道本地发生的新闻事件,很多与当地居民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收视率一直不错,通过舆论监督也为群众做了不少好事。但是由于电视新闻业的激烈竞争,民生新闻也出现了同质化的情况,各个电视台应该敢于创新,突破“同质化”的瓶颈,使节目内容上升到新的高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 民生新闻释义
  民生新闻以民本思想为根基,以老百姓的视角来报道,以人文情怀来叙述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空间,关注普通百姓的人情冷暖、喜怒哀乐。民生新闻具体表现有三:平民视角、人文叙事、民生内容。民生新闻的突出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上个世纪90年代初,民主新闻已经开始初见雏形。比如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北京特快》,成都电视台的《今晚800》等,都具有民生新闻的典型特征。在2002年,《南京零距离》的开播,被认作开了全国城市民生新闻节目的先河。在此之后,各地的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得到快速的发展,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民主开放的社会风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体也紧跟潮流关注民生。同时,电视节目的民众化和娱乐化也导致了民生新闻的产生和发展。
2 民生新闻同质化及产生原因
  民生新闻这种节目形式自出现以来,深受群众追捧,收视率一致较高。民生新闻的崛起,对传统的新闻形式冲击非常大,大家都觉得这种新闻方式又发展前景,造成各地纷纷投资民生新闻栏目,有时同一地区同一时段都有多套民生新闻节目可以收看。拿南京地区为例,每到晚上六点,南京的地方电视频道上除了传统的《绝对现场》和《南京零距离》,还有《标点》、《1860》、《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五个类似的民生新闻节目,而且播出时段接近,播出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都趋于雷同,都是南京本地的新闻事件,这个节目有那个节目也有,这个栏目搞收看节目送礼品,那个节目就搞收看节目送现金。这里开设高考填报志愿专栏,那里也跟着效仿,导致资源浪费,节目雷同没有新意。电视做为民生新闻的主要战场,很好的传播了新闻事件,很容易吸引群众,得到群众的认可的赞赏,所以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环境最恶劣,同质化情况最严重。
  一般说来,适当的竞争能够使得事物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竞争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优中选优,使得事物质能得到质的飞跃。可以,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确是个例外,由于恶性竞争,各个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都在增加播出时间和播出内容,模仿别的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优秀节目形式,对节目内容面面俱到,导致各个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在内容形式、节目精神品质等方面越来越雷同。很多观众表示,除了节目主持人不同,感觉不到不同的节目有什么区别。
  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的基本原因是一味追求收视率,没有对新闻报道做深入的处理造成的。各地的电视台借助发展民新闻这个契机,可以改善自身的品牌形象,树立自身在全国媒体终得地位。但是很多电视台只是追求民主新闻的比例,只重视量的多,而不重视质的高。这样以来,不可能抓住老百姓的诉求,长期下去,观众群体肯定会缩小。目前的民生电视新闻,节目形式类似,内容也相差不大,相同的故事情节、相同的主人公,没有一点特色和新意。
3 民生新闻“同质化”的突破之路
  目前、民生新闻栏目数量过多,同质化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民生新闻的发展和创新。打开电视,都是东家长、李家短的鸡毛小事,很多新闻的价值不高,滥竽充数,或者报道一些不该报道的新闻内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长此以往,电视台的品牌形象将受到损害,民生新闻的收视率也会因为没有吸引力而下降。我们必须解决民生新闻的同质化问题。通过研究一些电视台的成功先例,谈谈民生新闻“同质化”的突破之路。
3.1 民生新闻应突出本土化特色
  民主新闻,取材于当地发生的新闻事件,这就使得地方电视台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制作节目的时候,节目组可以尽量发掘地方特色,使节目具有差异化特点,更能吸引本土居民的收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都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别之处,而这种特殊性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所念念不忘的。如果节目制作时,能很好地突出这种地域的特殊性,完全可以走出目前民生节目同质化的困境。本土新闻在突出地域特殊性的同时,必然会出现一定的个性化。这也是比较有风险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受众群体比较庞大,如果个性化太过,必然得不到大多数观众的支持。所以民生新闻节目还是要凸现特色,但绝对不能个性太突出。新闻节目关注本土的新闻事件,报道新闻时有本土的人文情怀,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受众群体,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会被吸引过来。
3.2 民生新闻报道负面新闻要方法正确
  目前很多民生新闻为了提高收视率,经常报道一些负面新闻吸引眼球。但是报道新闻的时候,方式方法失当。对于本土发生的凶杀、强奸、斗殴、抢劫等恶性事件,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的报道过程中,一味的展示凶残、色情、粗俗、暴力的镜头,对社会风气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所以很多观众说,民生新闻的电视镜头不堪入目,怕家里的孩子看了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有孩子在身边的时候,是一定不会收看的。对于此类新闻事件,民生新闻节目不是不可以报道,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要避免出现负面的新闻镜头和叙述,要突现事件处理后的正面价值,要做好新闻事件的警示和事件发生后的反思教育, 要真正的解决群众矛盾。
3.3 民生新闻节目要突显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一个好的民生新闻节目必然有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群众审美的普遍心理是求新求异,如果节目主持还是老的套路、缺乏特点、缺乏见解很难引起群众的共鸣。而要使节目具有个性魅力,对主持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民生新闻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节目主持人在新闻资源透明化的情况下,更要关注怎么播新闻,如何表达新闻内容。播报民生新闻时,主持人要做到播说结合,用简洁明了的口语来和群众交流,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另外,主持人要思维活跃,知识储备丰富,应变能力强,这都需要在工作中慢慢学习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鑫. 民生新闻“突围”之后.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2).
[2] 张璐芳. 电视民生新闻及其同质化问题[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5).
[3] 杨莹. 对民生新闻现状的思考. 理论界,2008,(8).
[4] 凌引迪,刘国强. 倡民生新闻、做精品节目. 新闻战线,2006,(5).
[5] 徐博. 对主持人魅力的探讨. 理论界,2005,(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