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企业信息化规划流程

2015-12-14 14: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质的深化和发展,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管理成熟度要求不断提高。信息化作为固化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体现出日益重要的地位。为达到全方位地指导企业自己信息化的建设、满足企业自己持续性发展的愿望,本文主要从信息化规划的基本原则,以及信息化规划通常经历4个阶段,简单梳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具体方法和简单流程。

关键词:信息化 ;流程规划
信息化规划,是指在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已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对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情况的了解,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愿望、目标和战略,以及信息化架构的设计、选型和具体实施方案,详细指导有关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从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必须以下几点:首先,信息化规划应能充分反映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体现企业未来的管理发展和业务发展。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企业全方位的发展方向。其次,信息化规划应注重可扩展性,尽量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能适应业务模式与管理模式不断的变化。在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的今天,信息化技术、企业业务与管理模式经常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将导致以前的信息化规划不适应新的变化。因此在做信息化规划时,需要分析企业的战略与信息化支撑之间的影响度,合理评估有关环境改变将会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偏差,在规划时充分考虑余量,不盲目追求大而全,做到贴切务实。企业需要依据新的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规划。最后,信息化规划要适应和满足企业的规模发展节奏和需要。由于不同的企业规模效应在信息化规划时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具体规划时一定要从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结合米钱的有关形势,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主要包含6大部分内容,相关定义如下:
    1) 评估信息化现状
    企业信息化评估就是从企业自己身信息技术的战略出发,详细评估信息技术应用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作用。既要对目前已有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价,包括检查评估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确定目前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并与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比较,找出实施信息化具体过程中所存在的差距,找出问题的根源。
    2) 规划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指,根据信息化现状评估的结果,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策略,以适当的规模,合适的成本,做合适的信息化工作。第一步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明确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第二步是起草企业信息化指导策略,明确企业在实施和管理工作中要遵循的标准。
    3) 规划基础设施
    规划基础设施是指对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包含硬件设施、软件设备等。具体表现为约束条件及数据流量分析、拓扑结构设计、网络安全方案、网络建设方案等;硬件设备规划包括路由器、服务器、集线器、交换机、计算机、打印机、手持设备等的配备等;基础软件规划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软件的规划。
    4) 规划数据
    规划数据是对企业自己的数据进行整理,从数据管理基础层面、基础应用系统层面和管理决策集成层面三个层面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建立自己得标准,同时确立数据存储的具体方式。
    5) 规划信息系统
    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选型、建设阶段和投资预算等进行具体的列出,是信息化规划的重要工作。
    6)设计信息化组织
   信息化组织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信息化组织设计包括对其组成、职能、分工、考核、员工信息化的设计等。
  根据以上所包含的六大内容,通常企业信息化规划都需经历4个阶段:
  阶段一:管理诊断阶段,管理诊断包括了IT现状能力评估、企业战略、IT战略等。
  阶段二:信息化管理基础提升阶段,包括运营管理优化和IT管理标准化,即运营模式的优化、业务流程的优化、组织机构的调整,信息化编码以及名词规范等。
  阶段三:IT规划阶段,包括IT业务蓝图规划、IT软硬件平台规划、网络架构规划、IT信息集成点规划等。
  阶段四:系统选型阶段,包括系统方案选型及系统实施指导方案等。
  按照上述逻辑思路归纳整理,企业信息化规划通常按照以下12个步骤进行:
  信息化现状评估
  现有系统与基础设施评价
  现有系统评价从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两方面展开,应用系统的评价包括功能应用的范围,对管理和运营业务的支撑程度,应用系统之间的体系性;基础设施包括主机系统、网络、存储、安全等内容,主要是从对应用系统运行有效支撑的角度判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信息化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五个要素成为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领导、战略、组织、机制、资金。
  信息化需求分析
  企业战略对信息化的需求
  管理运营对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化的价值在于支持战略实现、支撑企业管理、促进流程优化,因此信息化的需求来自于战略、管理和流程三个方面,战略和管理模式对信息化的要求,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阶段和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及部署方式,满足IT战略规划的需要,而对于IT应用规划,则需要对核心流程进行详细梳理,结合流程优化方案,归集应用系统的细致需求,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
  企业业务流程梳理
  现有业务流程分析
  管理诊断与流程优化建议
  流程分析关注整体效率,流程分析和改善侧重部门之间的协作,岗位之间的动作衔接。流程优化将采用清除/简化/集成/自动化等方式来促进效率改善。
  应用系统详细需求
  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
  信息化发展战略
  信息化使命与价值定位
  明确战略定位,需要识别信息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信息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信息化与管理提升的关系,以及信息化的价值落实在什么地方。
  信息化建设目标
  信息化建设策略与阶段 
  信息化系统规划
  应用系统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
  网络/主机/安全/存储等 
  根据信息化目标与需求,结合当前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对信息系统应用架构进行初步设计,形成信息化全景图——信息化应用业务蓝图。在业务蓝图规划基础上、依据企业管理问题的迫切性,目前管理基础与IT能力基础上的建设复杂程度,来确定软件系统需求优先级状态;再根据优先级,初步制定的信息化行动计划、信息化规划实施的路线图;在实施路线图的基础上,进行 软硬件平台、网络平台的规划。
  信息化治理模式
  信息化治理模式选择
  确认与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系统架构相适应的治理模式,例如在“集中资源、分散控制”,“集中资源、集中控制”、“ 分散资源、分散控制”、“分散资源、集中控制”等4种选取适合企业的治理模式。
  信息化组织设计
  关键管理运营流程设计 
  信息化实施计划
  信息化项目推进计划
  项目范围/进度/资源要求
  实施风险管理建议 
  信息化投资估算
  信息化投资估算
  信息化收益分析 
  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总体解决方案
  各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系统选型比较
  系统功能架构与核心需求
  主流软件产品比较
  依据信息化规划的内容、形成选型的目标、范围、应用重点与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选型方法。
  应用系统执行计划
  项目执行计划
  投资详细估算
  在系统选型阶段完成后,开始制定实施指导方案。具体指导管理提升与规划内容,组织、流程、规范成果在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应用。给出全面的系统实施指导方案。
  参考文献: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肖建国
  《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 雷万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
  《Pattern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Martin Foeler
  《企业架构》 周金银
  《发现架构:信息化的全景地图》 段永朝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